丹江口水庫,中國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水源地,國家一級水源保護區,曾經是亞洲最大的人工淡水湖。丹江口水庫位于漢江中上游(屬長江流域),總面積846平方公里,有“亞洲天池”之美譽,是漢江的天然水位調節器。
丹江口水庫多年平均入庫水量為394.8億立方米 ,水庫來水量大部分來自于漢江和漢江的支流丹江。丹江口大壩加高以后,水庫正常蓄水位將從157米提高至170米,庫容將從174.5億立方米增加到290. 5億立方米,水域面積將達1022.75平方公里。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將向河南、河北、北京、天津等四個省市的20多座大中城市供水,一期工程年均調水95億立方米,中遠期規劃每年調水量將達130億立方米,將有效緩解中國北方的水資源嚴重短缺局面。
丹江口水庫,分布于湖北省丹江口市(庫區還涉及到湖北省鄖縣、張灣區、鄖西縣等)和河南省南陽市淅川縣之間,水域橫跨鄂、豫兩省。由湖北境內的漢江庫區和河南境內的丹江庫區兩大部分組成。20世紀50年代末期國家興建的丹江口水利樞紐是綜合開發和治理漢江流域的大型水利樞紐工程,丹江口水庫便是丹江口大壩下閘后,攔截漢江蓄水后形成的。水庫水面最寬處在被淹沒的李官橋鎮一帶,東西寬為20多千米;最窄處在關防灘一帶,兩岸夾峙不足300米;庫區水位最深處在湖北省丹江口市與河南省南陽市淅川縣之間臺子下的省界江心,深達80余米。
丹江口水利樞紐工程,由攔江丹江口大壩、丹江口水力發電廠、升船機和兩個灌溉引水渠渠首四部分組成,丹江口大壩高為162米,混凝土大壩壩高97米,大壩總長2494米(其中混凝土壩長1141米),設計蓄水水位157米,相應庫容為174億立方米 ,平均泄洪能力為9200立方米/秒,電站裝機6臺,單機容量為17萬千瓦時,年發電量為45億千瓦時。丹江口大壩升船機經過改造升級后一次可載重300噸級駁船過壩。
2005年9月進行大壩加高工程,歷經8年的建設,丹江口大壩“長”高了近15米,從162米加高至176.6米。為了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順利實施,丹江口大壩今后將蓄水至170米,比過去的蓄水水位抬高13米。
南水北調工程的兩個引水渠渠首分別是位于河南省南陽市淅川縣九重鎮的陶岔(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取水口,設計流量為 500立方米/秒)和位于湖北省的清泉溝隧洞(設計流量為100立方米/秒)。丹江口水庫是目前中國功能最全、效益最佳的特大型水庫之一,在防洪、發電、航運、灌溉、養殖以及旅游等方面都發揮著巨大的優勢。(百度百科)
我國南水北調水源地丹江口水庫。拍些照片與大家分享。(天氣:陰天)
我們從這里沿路上到壩上
然后,沿壩西行,壩的兩側風光映入眼簾
外側,丹江口市一角
房子很陳舊
大壩內側,就是人們熟悉的丹江水庫,此時,是枯水季節,水位好象不是很高。
大壩吃水線清楚可見
大壩外側局部散落著油菜地
遠處是碼頭,上面通著火車
丹江口水庫發電廠的變電站
遠處,丹江口市的主要景觀
來到城區,大壩下游漢江岸邊,一排水上人家
浮船上的一角
江水清澈
這里的飯菜價格還好,7個人一餐消費不到4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