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石鐘山


 
 
 


 

 
 
 
 

        九江(古稱“柴桑”),古代此地是戰略要地。九江在長江邊上,上游可呼應武漢,下游可呼應合肥(古稱廬州)、南京。原來對九江的戰略地位了解不多,此次旅游回來讀了一些歷史資料,才知道古代的幾次最最著名的戰役,都與九江、與鄱陽湖有關。

現僅說我確知的幾例。

三國時,周瑜就在鄱陽湖里訓練水軍;諸葛亮曾到柴桑(今九江)與周瑜商談吳蜀聯合及破曹大計。周瑜把鄱陽湖作為操練水軍之所,也說明九江和鄱陽湖的戰略地位之重要。

元末戰亂,朱元璋的水軍與陳友諒的水軍,在鄱陽湖大戰三十多天,戰斗非常激烈,也頗富戲劇性,《明朝的那些事》一書中有詳細解說。此戰意義重大,可以說,誰取得勝利,誰便取得了天下,便離登上皇位不遠。此戰朱元璋最后取得勝利。陳友諒敗象漸顯,想從鄱陽湖湖口逃走,就是在從湖口逃走戰斗中陳友諒喪身的。

也就是說,此戰就發生在鄱陽湖湖口。石鐘山上完全可以看到此戰的過程。混戰中,陳友諒被飛矢射中而殞命。

再說清朝,清軍與太平天國軍隊,在九江、在鄱陽湖曾發生過大戰。

九江雖有如此重要的戰略地位,但風景畢竟不能與廬山相比;旅游景點不多。到九江的旅客,往往只是取道九江而上廬山。但因為白居易和蘇軾的關系,我們決定去三處:石鐘山和潯陽樓,鎖江樓就在潯陽樓旁,也該去看看。

先說石鐘山。關于石鐘山,百度上有這樣的介紹——

   石鐘山位于湖口縣鄱陽湖出口處。海拔61.8米,相對高度約40米左右,面積僅0.2平方公里。因山石多隙,水石相搏,擊出如鐘鳴之聲而得名。尤以北宋大文學家蘇軾曾夜泊山下,尋聲探源,并撰寫聞名天下的《石鐘山記》而相得益彰。

 

石鐘山地勢險要,陡峭崢嶸,因控扼長江及鄱陽湖,居高 臨下,進可攻,退可守,號稱“江湖鎖鑰”,自古即為軍事要塞,成為兵家必爭之地。登臨山上,既可遠眺廬山煙云,又可 近睹江湖清濁。(因為水的密度,高低,流向不同,所以江和湖不會混成一體)如在月色之夜,可謂“湖光影玉壁,長天一月空”。自古以來,文人雅士絡繹不絕來此山賞景。如唐代李渤,宋代蘇軾、陸游,元代文天祥,明代朱元璋,清代曾國藩等。 郭沫若留詩《登湖口石鐘山》于此。石鐘山從唐代起就有建筑,經歷代興廢,現仍存懷蘇亭、半山亭、紺園、船廳、江天一覽亭、鐘石、極慈禪林、聽濤眺雨軒、蕓芍齋、石鐘洞、同根樹等景點,但多為清代重建。

 石鐘山不在九江市內。九江到石鐘山相當方便。九江火車站有市內公交車直達九江長途汽車站,車票1元,兩站路程。若打的,打表,五元。從長途客車站乘車到湖口鎮,13元。再轉乘湖口公交車,1元,即到石鐘山。

遺憾的是,我們去的那天,九江和湖口鎮均為陰天。


亭內的景觀,大文豪蘇軾是絕對的主角。

進門,便看見石鐘亭。此亭與蘇軾《石鐘山記》有關。在《石鐘山記》中蘇軾嘲笑了李渤考察石鐘山得名緣由的過程和結論。

原文是:“至唐李渤始訪其遺蹤,得雙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聲函胡,北音清越,桴止響騰,余韻徐歇。自以為得之矣。”

亭中有一大石,游客紛紛去敲擊,此石也怪,一是發出的聲音與其它地方的不同,有點空響的味道;此外,敲其不同部分,發出的聲音彼此不同。后人修此亭以紀此事。



                        從石鐘亭開始,便是一條向上的石道;兩旁綠樹夾道。走上去,又是一亭。

     此為“懷蘇亭”。

懷蘇亭為紀念蘇軾而建,原址在臨湖塔東南十二米處,早毀,1959年重建,移至山南紺園前,1972年重修,亭中立石碑。正面鐫蘇文忠公像及蘇軾三來湖口說明,背面拓鐫清書法家翁方綱手書蘇軾《石鐘山記》。



 

懷蘇亭前是紫云廊。

石鐘山整體來說不大,可以說是小巧玲瓏;其在西側,西側臨湖;東側為緩坡。石鐘山的所有建筑都修建在此緩坡。令人感到驚奇的是,在這寸土寸金之地,竟然修建了那么多風格韻味各不相同的景觀建筑,且彼此還銜接得那么渾然一體。

其實,這些各別的景觀,離紫云廊入口均不遠;就幾十公尺的模樣。從紫云廊前的空地有幾條通道,可直通其它景觀;而其它景觀彼此也有路可通。

若不進紫云廊,而向左走,便有昭忠祠、極慈禪林、江天一覽亭、塔等景觀。


昭忠祠

在石鐘山西北面,又名忠烈祠。此處原有太平軍駐山抗清兵的營房堡壘,失敗后,曾國藩、彭玉麟等奏請清廷旨諭,于咸豐八年(1858)在原基建立昭忠祠,奉祀楚軍水師陣亡將士,曾、彭均有文紀其事,門聯“祀重春秋,名垂竹帛,光昭日月,氣壯山河”是彭玉麟并書。昭忠祠是石鐘山的主體建筑之一。祠前辟有廣場,面對江湖,視野開闊;祠兩側古樟也是彭玉麟等手植。祠內新創編鐘古樂演奏項目,所用編鐘系據湖北曾侯乙古墓出土編鐘仿制。

彭玉麟,系清代政治家、軍事家。清末水師統帥。湘軍首領,人稱雪帥。與曾國藩、左宗棠并稱大清三杰,與曾國藩、左宗棠、胡林翼并稱大清“中興四大名臣”,湘軍水師創建者、中國近代海軍奠基人。

昭忠祠為青色外墻,兩側紅墻,一為寺院,一為浣香別墅。
 



寺院“林禪慈報”



寺院里的觀音殿和樓閣
 

 

       觀音殿旁有一石碑,上刻一圖案(只以說是圖案),旁邊落有四字,即“心正為中”,不知此圖案是否暗藏這四個字。端詳多次,卻無法解開謎團。此圖案筆力雄健,筆勢張揚,結構巧妙,頗為喜歡。      


 忠烈祠一側的“浣香別墅”


           此展廳為長條形,不知是不是資料上所說的“船廳”。展廳中展出許多名硯。

 鄱陽湖邊上的“江天一覽亭”,此處是縱觀鄱陽湖、長江的極好地方。

     這就是鄱陽湖湖口。遠處便是長江。這里可以觀看“江湖兩色”的奇觀——“江水西來急速而常溫,湖水南來緩慢而清洌”。據說此景觀在夏天最為明顯,我們去時為秋季,遠遠看去,也可以看到江水與湖水之間那條顏色分界線。
    在這里,你才會體會到石鐘山在軍事上的戰略地位。那么寬闊的鄱陽湖,湖口還是很狹窄的;在明朝的清朝已經有火炮的時代,如果占據了石鐘山,再架幾門火炮,完全可以封鎖鄱陽湖;任何戰船都無法逃出去。朱元璋就在此地把陳友諒的水軍堵在鄱陽湖里,陳友諒也死于此役,由此可見,石鐘山的戰略地位何等重要。

                                          此亭有一幅對聯:“石鐘千年,江湖兩色。”



                                      臨湖絕壁邊上,有一塔。塔邊有石刻,為“力挽狂瀾”。 

 

   浣香別墅里有一商家,攤位有個可以推磨的鬼,下寫“有錢能使鬼推磨”;這真是從未見過的東西。投入一元硬幣,鬼即開推磨,同時還唱歌,真是滑稽。能把一種社會現象和道德理念,變成具象,且能夠表演,其創造才干竟然用在這個方面,令人感嘆。

           浣香別墅后面,是一小池,穿過池邊假山旁的小石門,便看見回廊。

                                         回廊有蘇州園林的風味。

                              這是石鐘山的最高建筑,只遺憾二樓不開放,不能登高遠眺。

 

 

登上石鐘山最高樓閣后,發現此樓已布置成一個展廳,是“響石”展廳。

這里還遇到一位奇人。

一位七十來歲的老者,中式打扮,坐在展廳里。展廳展臺上全部放著各種形狀大小不一的石頭。

初入展廳,我以為他只是一位包攤位賣扇子的生意人。他所賣扇子,每把價二十,扇上一面是《石鐘山記》小楷,一面是他自己的畫作,畫以石鐘山為題材。我當即表示要買。他說,如果能購五把,他會在扇骨邊側用古文字刻我們的名字,以作紀念;同時免費為我們演奏響石音樂。

我問他有無著述,他翻開一部大部頭著作,指著其中一篇文章,說即為他所撰。當時,我覺得他賣得如此便宜,不大像是為錢而開展廳。我們一行立馬同意買五把。

他便在扇骨上刻寫姓名。刻畢,他離開書案,站在展廳中央一堆石頭前,手拿小槌開敲擊起那些石頭來,他用小錘不停的敲打,敲打不同的石頭,敲打石頭的不同部分,于是一首奇特的響石音樂,便在展廳里演奏奏起來。更令人出乎預料的是,演奏了一段,他氣沉丹田,張口開始唱起來。石聲鏗鏘,聲音清朗;人聲與石響互為應和,確有古樂的意味。

他的情緒感染了我們,與之細談,才知道,他對石鐘山的命名緣由,有自己獨特的看法。他說石鐘山的命名,有聲名說和形名說兩類,此外,他還提出新的見解。我問他有無文章,他說有,翻開厚厚一本文集,翻到《石鐘山響石文化》,一看是他的署名,“楊赤宇”。洋洋幾千字,確實提出了新的觀點。問:可否拍照?他同意拍。回成都細細一讀,才知道此長文,系一篇嚴謹的學術著作,論述的中心是石鐘山的響石文化和石鐘山命名的緣由。

網上查,卻沒有查到他的此文。待以后稍空,我會來認真整理《石鐘山響石文化》一文的。以表達我對他的尊敬與佩服。

 (網上可以搜到楊赤宇先生的文化成就、文化活動和學術觀點,亦有九江電視臺采訪他的報道)

 

石鐘山里還有一些石碑,內容大都與石鐘山有關;此處不再多說。

 

我始終沒有忘記來石鐘山的重要目的,即了解石鐘山的命名緣由。所以走到靠湖的懸崖邊,總想看看懸崖下有沒有洞穴。結果發現,有石階梯通向懸崖下,只是這些通道非常遺憾的被徹底的封死了,翻墻都翻不下去。只好悻悻的離開。

不甘心的我們,又繞到石鐘山的側面去,結果因風太大而船停開。我們只能在石鐘山的側面看了看。

這是石鐘山的側面。



 這是我們走到停泊的游船上看到的石鐘山。


 

《石鐘山記》


 

蘇軾

《水經》云:“彭蠡之口有石鐘山焉。”酈元以為下臨深潭,微風鼓浪,水石相搏,聲如洪鐘。是說也,人常疑之。今以鐘磬置水中,雖大風浪不能鳴也,而況石乎!至唐李渤始訪其遺蹤,得雙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聲函胡,北音清越,桴止響騰,余韻徐歇。自以為得之矣。然是說也,余尤疑之。石之鏗然有聲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獨以鐘名,何哉? 

元豐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齊安舟行適臨汝,而長子邁將赴饒之德興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觀所謂石鐘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亂石間擇其一二扣之。硿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至莫夜月明,獨與邁乘小舟,至絕壁下。大石側立千尺,如猛獸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棲鶻,聞人聲亦驚起,磔磔云霄間;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顴鶴也。余方心動欲還,而大聲發于水上,噌吰如鐘鼓不絕。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則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淺深,微波入焉,涵淡澎湃而為此也。舟回至兩山間,將入港口,有大石當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竅,與風水相吞吐,有窾坎鏜鞳之聲,與向之噌吰者相應,如樂作焉。因笑謂邁曰:“汝識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無射也,窾坎鏜鞳者,魏莊子之歌鐘也。古之人不余欺也!”

事不目見耳聞,而臆斷其有無,可乎?酈元之所見聞,殆與余同,而言之不詳;士大夫終不肯以小舟夜泊絕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漁工水師雖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傳也。而陋者用以斧斤考擊而求之,自以為得其實。余是以記之,蓋嘆酈元之簡,而笑李渤之陋也。

 長江|鄱陽湖分界線,涇渭分明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隨筆:我與九江(湖口石鐘山)
江西湖口石鐘山
行走丨石鐘山上玉麟風
跟著唐宋詩詞游長江(23):江州(九江)之長江、鄱陽湖
中亞綠洲:2022年第一次遠行走江湖
行走九景衢之二:山不在高,有水則名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响水县| 新乡市| 吉林省| 始兴县| 菏泽市| 潮州市| 重庆市| 吴堡县| 公主岭市| 贵阳市| 怀柔区| 叙永县| 中宁县| 辽阳市| 绿春县| 博乐市| 保德县| 乐昌市| 衡东县| 临沧市| 八宿县| 高雄市| 阿拉善盟| 叙永县| 县级市| 满洲里市| 恭城| 时尚| 穆棱市| 乐平市| 嘉兴市| 铁力市| 天镇县| 通河县| 搜索| 达州市| 弥勒县| 荆门市| 政和县| 肇源县| 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