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達哥拉斯學派亦稱“南意大利學派”,是一個集政治、學術、宗教三位于一體的組織。古希臘哲學家畢達哥拉斯所創立。產生于公元前6世紀末,公元前5世紀被迫解散,其成員大多是數學家、天文學家、音樂家。它是西方美學史上最早探討美的本質的學派。
畢達哥拉斯曾旅居埃及,后來又到各地漫游,很可能還曾去過印度。在他的游歷生活中,他受到當地文化的影響,了解到許多神秘的宗教儀式,還熟悉了它們與數的知識及幾何規則之間的聯系。旅行結束后,他才返回家鄉撒摩斯島。由于政治的原因。他后來遷往位于南意大利的希臘港口克羅內居住。在這里創辦了一個研究哲學、數學和自然科學的團體,后來便發展成為一個有秘密儀式和嚴格戒律的宗教性學派組織。
畢氏學派認為,對幾何形式和數字關系的沉思能達到精神上的解脫,而音樂卻被看作是凈化靈魂從而達到解脫的手段。
畢達哥拉斯學派的當代研究主題主要集中在人的美學和社會歸正,在這方面,當代人學家張榮寰將政治、學術、宗教回歸到人的上升即人格極其生態的上升這一人類命運第一命題中,將一個科學的人類學、一個哲學的人類學、一個神學的人類學來求出人存在的某一層面“個性和共性”關系的成果,即更高質量人格的人,在生物性層次、在歷史性層次、在社會性層次、在自我性層次予以貫通。
主要觀點
1.人類幸福只能是人格社會的產物;是新人格,是新生態和諧共進的結果;
2.幸福不是宗派神學的禁欲體驗,也不是禮教理學的享樂感受,更不是金錢地位的無限欲望,而是信念和向往實現的人格滿足;
3.重視人的價值,要求提高人的思維能力及創造性潛力,鼓勵積極作為的人生態度,提倡積極開拓的精神;
4.人人能夠信仰真理;
5.以真誠的民主來反映現代社會人高智慧的社會存在;
6.提高人在群體公共事物中的智慧能力,在個人、家庭、團體、組織、國家、乃至聯合國的制度中,讓人與人相互之間的關系和諧發展。
7.宗教改革、文藝復興和法制復興的終極目標是人的歸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