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氣法與中氣法
提氣法。這提氣法專治很頑固的冷、麻,又冰又麻。遇到這種癥狀,我們用 提氣法。我們下針的時候,一樣按照經(jīng)絡(luò)取穴。比如說,在頭痛的地方麻.在山 林的地方麻,我們知道是在膽經(jīng),我們就在俠溪穴上補,因為麻是虛癥嘛。你也可以在膽經(jīng)的原穴,或膽經(jīng)的本穴,例如臨泣上面下針。當(dāng)你在母穴上治療時,
針下去就已經(jīng)是補了,不需要再去強化它了。所以,平常我們做這個運氣法、 提氣法,都是子母穴道下去以后,病痛還在那邊,這時我們就用這些方法去加強它的效果,我們扎他的原穴或本穴。你針下去以后,在臨泣(膽經(jīng)的本穴)上面才做這個提氣法。提氣法也是一樣,提也是六數(shù)。這個陰數(shù)就是六,是一樣的。 這看起來好像是瀉的手法,輕輕的做六次,一樣采陰數(shù)的六。做完以后呢?因為 我們知道冷麻在皮膚表面,所以你針頭對著冷麻的方向。比如說,這個女病人來, 病人躺在那邊,我們治病病人左邊頭麻的時候,一樣在本穴上面做捻轉(zhuǎn)法,我們 做六次,做完以后,我們把針提到皮層,因為它在皮膚表面徹。你把它提到皮層 后,把針倒過來,對著病的方向,讓它順進(jìn)去,讓它停在那邊就好了,這一個是 提氣法。這有一個重要觀念,比如說,冷麻一直在這個地方,氣血一直在這邊 走,走到這邊的時候過不去,這是里虛的狀態(tài),它的經(jīng)脈是扁的,里面是麻的。 這個時候我們用針,用提氣法下去,因為你在瀉它。你在瀉它的時候,它的經(jīng)氣 非常的旺,他的氣血會進(jìn)入膽經(jīng)。因你在瀉它,所以對冷麻的現(xiàn)象,效果很好。 再來是中氣法。中氣法是專治累積,治積。比如說寒在里面,或瘀血塊叫積。水 停在肺里面,水停腹部、少腹,也叫做積。大便不通也叫積。那我們這中氣法, 能夠除積。就是專門清除這種累積在身體不必要的東西。
這個中氣法剛好跟提氣法相反。冷麻,記得是虛,就是中間沒有東西,經(jīng)脈是扁的。中氣法是專門治枳,積就是實,就是有東西在里面。那我們下針下去, 一樣做這六數(shù)陰,一樣是用瀉的數(shù)。六數(shù)陰做完了以后,把針提起來,是用逆的方向, 比如說我現(xiàn)在要清大腸,我們知道支溝、照海是可以活絡(luò)大腸的,足陽明胃經(jīng)的上巨虛、下巨虛也都可以,因為它是胃經(jīng)。大腸的募穴天樞,這些都無所謂, 或在胃經(jīng)上的足三里穴上做。這個叫臨癥,看病人哪個穴道比較方便。或者你在照海上面做,都可以。那一樣,陰數(shù)瀉六,瀉完以后呢,逆著針頭,比如說我們 要去掉大腸的積,我們針不要對著大腸的積,因為這是實,我們要反過來,對身 體外面走,跟病的位置是相反的方向,這是去積。專門治療積,這是去積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