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年10月19日,在第五屆全國新學校論壇上,北京十一學校校長李希貴做了題為《尋找》的主旨報告。除了與參會者分享他自己辦學思想逐漸成熟的兩條脈絡,即保障學生中心的治理結構和可供學生選擇的課程體系之外,李校長還分享了學校辦學質量持續(xù)提升的4個關鍵要素——問題的真面目、力量的多觸點,資源的銳判斷,同道的齊目標。
經(jīng)過幾十年的尋找,在我的領導和同事的幫助下,改革的路徑似乎慢慢變得清晰,盡管還有很多缺陷。在尋找、探索的道路上,我有很多感悟,在此我簡要和大家分享四個尋找。
溯源:問題來自何方?
如果一個管理者僅僅靠拍一拍腦袋去找問題,找出來的問題有可能不是真正的問題。我在全國各地遇到很多校長朋友,他們問得最多的問題基本上是這兩類:一是教師積極性不高怎么辦?二是干部執(zhí)行力不強怎么辦?我要說,這兩個問題不是教師的問題,也不是干部的問題,一大半是校長的問題,再往上推可能還有體制和機制的問題。
在濰坊做教育局長的時候,我參加過清華大學的一個培訓班。有一天在課堂上,我做了一個學員發(fā)言的統(tǒng)計。我發(fā)現(xiàn)在這個班上第一到第二排有16位學員,結果有14位發(fā)言了,和老師對話超過10次的有3人,超過8次的有4人,而且其中有兩個還發(fā)生了觀點交鋒。坐在第三排的8個人,只有4個人發(fā)言;坐在第四排的8個人,只有兩個發(fā)言;第五排和第六排沒人發(fā)言,我是坐在最后一排的。請注意,這個座位是會務安排的,不是自主選擇的,如果是自主選擇的,我們會認為喜歡坐在前面的往往是思想活躍的。大家會看到,座位的前后確實對發(fā)言的狀況有重大影響。
回到濰坊,我就到一個學校做實驗,讓聽課的老師做好記錄,哪一個學生發(fā)言了就畫一個圈。結果在一天6節(jié)課里,老師提問了那么多次,我發(fā)現(xiàn)基本上符合參加清華大學培訓課間得出的結果,就是前排每個人發(fā)言的次數(shù)是3次,后排的是0.82次。但是,當我們把它按照左和右進行統(tǒng)計和平均的時候,我們發(fā)現(xiàn)處在右邊的2.52次,處在左邊的1.07次。這就奇怪了,我們聽課的人一直在研究,最后終于發(fā)現(xiàn)了這個罪魁禍首,就是投影幕。這個老師始終比劃著投影幕說話,沒有顧及左邊的學生,這就影響到了左邊學生發(fā)言互動的欲望。所以,我們一定要找到真正的原因是什么。
準確界定每一個變量
這是我看到的一位校長的總結報告,其中有這么一段:“在初三老師們的共同努力下,今年我們嚴格推行了631課堂教學變革(這個631我把它改了,因為大家可能容易對號入座),取得了顯著的成效,今年中考升入示范高中的比例,比去年提高了17%。”這是我們很常見的歸因,但是真的因為教學法的變革使得比例提高了17%嗎?我不敢下判斷,但這樣的歸因要慎重。
很多問題其實常常是我們自己造成的。我在高密一中的時候,下午第一節(jié)課總是有很多學生遲到。那時老師管理非常嚴格,但總還是有學生遲到,特別是在學生公寓住宿的學生更容易遲到。后來經(jīng)過分析,我們發(fā)現(xiàn)原因并不在學生,而是起床的鈴聲到上課的時間太短了。中間學生們要洗一把臉的時候,洗手間的水龍頭太少了,需要排隊,那些愛干凈的孩子就容易遲到。所以,我們通過增加水龍頭杜絕了遲到,而不是靠紀律杜絕了遲到。還有一個,就是學生亂扔饅頭。我們老想開大會對學生進行教育,我說不可以,先研究研究背后的原因到底是什么?一調查才知道,饅頭太大了,吃一個不飽,吃兩個吃不了。怎么辦?我們把饅頭做成兩個品種,增加了小的花卷、包子,就解決了這個問題。
我在濰坊期間曾對其中50所高中的午休時間做過一個統(tǒng)計。在這50所高中里,平均午休的時間是87分鐘,但是最短的是一個小時,而最長的是兩個小時。濰坊這個地方經(jīng)度緯度都差不多,都是高中生,為什么這個學校一個小時、那個學校兩個小時?校長們說,沒有為什么,我們一直就這樣。而且,我們還發(fā)現(xiàn)了一個很重要的現(xiàn)象,越是午休時間長的學校,下午第一節(jié)課遲到的學生越多。老師、校長們特別接受不了,我都讓你睡兩個小時了,你還遲到。后來我們才知道,生理學和心理學告訴我們,如果學生進入深睡期,再把他喚醒就很困難。所以,睡兩個小時的學生就進入深睡期了,你再把他叫起來上課,他不僅遲到,下午第一節(jié)課還打瞌睡。而且晚上班主任和公寓的老師談了,一直轉到12點,里面還有動靜,因為他中午都睡夠了。所以,我們必須要調整自己的時間。
弄清真正的風險
在濰坊教育局期間,我希望少開會、少管理,所以有一個工作月報,讓整個教育局機關的情況有一個互相通氣,特別是有一個電話管理的功能。電話管理不是為了節(jié)約電話費,一個教育局不缺電話費。但是,我們可以通過對電話費的管理來引發(fā)思考。我們發(fā)現(xiàn),在某一個月里,有一個科室的平均電話費最高。教師教育科,一個兩個人的科室比其他科室都高,這就引起了我們的關注。我們開始剖析背后的原因到底是什么,于是排查了這個月教師教育科的所有電話。一調查發(fā)現(xiàn),幾乎所有的電話都打向了同樣的外地電話。總共492次通話,撥向同一個號碼315次,在總共520.06元的電話費里,有403.18是打向同一個人。我們通過悄悄的訪談終于知道了,一個小伙子戀愛了。這是我們特別希望看到的事,但是我們從這個電話費里發(fā)現(xiàn)了風險,真正的風險不是花了電話費,而是這種談戀愛的方式。每天打十幾個電話給這個女朋友,什么樣的女朋友有這種耐心?不黃了才怪呢?
在學校里,我們一直喜歡說的是,我們的升學率已經(jīng)99%了,但是我們現(xiàn)在調查的是那1%的學生去哪兒了?這是我們正在研究的一個項目。我們的體育運動會有47%的學生報了項目、參加了比賽,那53%的學生,他們的身體素質狀況、各項指標是什么情況?他們有沒有喜歡的項目?
確定內在真實的邏輯
在我們的生活里有很多這樣的邏輯:一個著名的保險公司要打造學習型團隊,于是就在總部大樓里設置大量的閱覽室,購置了大量的圖書。可保險公司的員工在哪里?全都在外面拉保險,誰坐在保險公司總部里,誰不是下崗了嗎?
2009年,我特別敬佩的魏書生老師請我去作報告。回來在火車站,我們排隊上車。候車室就開了一個檢票口,卻有三個人維持秩序。因為車馬上就來了,大家都很著急,都想往前走。如果他們都去檢票,誰還擠?
我在美國訪問期間,曾請一部分小學生談他們最喜歡的一堂課是什么樣的。這是我從中選的比較有代表性的對什么是好課的分析,就是不斷變化、有趣、和生活實際相聯(lián)系,才是學生喜歡的好課。但是,我們如果不按照這些去改造我們的課程,而是按我們拍腦袋拍出的教學模式去改,那就有很大的問題。
尋找力量是管理者重要的任務。為什么?只靠自己的力量來做好我們的事,那是不可能的。
力量來自市場。高密四中的食堂改革就是靠找力量。那時候我已經(jīng)感覺到了,單靠我們管理的力量永遠也改造不好食堂。我擔任校長之后就把食堂的4間房子一分為二,把倉庫取消,每一個食堂兩間房子,通過市場的力量來競爭。結果,競爭了一段時間,這兩家食堂就商量起來了。后來我就又想了一個辦法,從社會上引進了一些個體戶來賣飯,他們就商量不起來了。后來我知道,必須三家,兩家容易商量起來。就跟美國的谷歌和微軟兩家公司一樣,他們會商量降低員工的工資。所以,必須靠市場的力量來解決學校的問題。
力量來自于成長的渴望。2001年,我到濰坊市擔任教育局長,那時候還沒有并校,整個濰坊市有3000多家學校。這是我在臨朐看到的一所山村小學。我給它拍了一張照片,回來后又請了一個美術老師照著照片畫了一幅畫,然后把它掛在了局長辦公會的會議室。這是我們考慮濰坊教育決策的起點。
力量來自“黨政興奮點”。怎樣增加教育的投入?靠教育系統(tǒng)的干部能夠做成嗎?我們必須借助別人的力量。這些力量在哪里?首先在組織部,所以我和組織部長一次次探討研究,我走到哪個地方總是會碰到這種好心的領導。組織部就和教育局下發(fā)了一個文件,每年要對縣市區(qū)教育工作情況進行檢查,并納入對縣市區(qū)黨政一把手的年度政績考核。這個東西挺管用。每年在人代會開幕那一天的黨報公布各個縣市區(qū)的檢查結果,而且公布完了還不算,我專門再寫一個報告,各縣市區(qū)按考核成績分為優(yōu)秀、良好、合格3個等次報告市委組織部和市委書記。
力量來自人性的需要。在十一學校建校60周年的活動上,我們把老師們推到了媒體上,他們每一個人的名字都出現(xiàn)在了這些重要的媒體上。因為每一個人都有被尊重的基本需求。
十一學校沒有了行政班之后,教育和管理的支點在哪里?我們有過程評價。有些校長和局長在很多場合都會問我一個問題:如果讓你重新做教育局長,你會在一個縣域內推行選課走班嗎?首先,我不太同意其中的“推行”,而且我也認為選課走班這種教學模式這不是局長去做的事情。局長要做的事情是什么?最近我收到濰坊市政府和濰坊市委的一個文件,我知道這都是教育局干的。在文件里會發(fā)現(xiàn)他們做的事是什么。給學校創(chuàng)造空間、給教育加大投入、給教師待遇和榮譽,包括班主任費的提高,這些事都在文件上進行了突破。把這些做了,還怕校長沒有積極性嗎?所以,你不要去推行,你要做的是協(xié)商。在濰坊我們與各個學校的關系叫做協(xié)商式管理。你今年的目標是什么?經(jīng)過督導室和學校的協(xié)商達成了一個目標。市直學校、單位如果用統(tǒng)一的標準,不可能做到客觀,幾年不變的標準也不可能激發(fā)活力。所以,有了協(xié)商式管理,就有了個性化督導。
力量來自于參與感。我們十一學校有多少項目就會有多少領導者,每一個項目都會產生一批教師領袖。為什么?因為力量來自于參與感。所以,任何事情要成功,必須讓其中的主體參與。
我的小孫女剛剛兩歲,在一歲多的時候,她特別不愿意換尿不濕,所以每一次換總是哭。后來我發(fā)現(xiàn)我愛人特別懂教育,需要換尿布的時候就跟小孫女進行協(xié)商,她說:“你需要換尿布了,你能不能給奶奶去找一塊尿布呢?”小朋友非常高興,就去找尿布,之后就給她奶奶,非常高興地把尿布換上了。因為,她參與了這個換尿布的過程,她有成就感。
尋找資源需要挖地三尺。我在高密四中教語文的時候沒有書,圖書館的書都不能看,我就把過去一批喜歡文學的老朋友訂的《人民文學》、《散文月刊》、《小說月報》等過期雜志拿到了學校。我又遇到一個在供銷社里當副主任的高中同學,向他要了一些裝農藥的箱子,用來當書箱,來增加學生的閱讀。
北京亦莊實驗小學拉了一車沙子放在一條道路上,筑成“沙道”,玩沙子反而成了學生最喜歡的課程。
我到瑞典去看學校,發(fā)現(xiàn)一所學校的校長辦公室同時也是一個接待室,而且還是學校圖書館里專門負責裝工具書的藏書室。所以,老師、學生要借工具書都得上校長辦公室。校長說,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增加我和老師、學生接觸的機會。
這是美國牛津市教育局局長的辦公室,結果成了各個學校都想爭取的資源,大家都想把自己學校學生的作品掛到這個局長的辦公室,因為學生會得到鼓勵。當然,我們能把學生創(chuàng)造的一些作品掛到總書記的辦公室里,也是一個很好的辦法,大家可以去爭取。
集約利用。山東教育代表團在駐英國教育參贊的陪同下去參觀一個小學,我們一到這個小學,接待人員說:對不起,我們現(xiàn)在還沒有地方坐,圖書館本來是接待客人的地方,但是現(xiàn)在學生在用著,于是就在樓梯口接待了我們這個高規(guī)格的代表團。參觀了一下學校后,說現(xiàn)在行了,學生下課了,讓我們到會議室去坐一會兒。然后馬上又說又不行了,你們得離開。
這個餐廳的桌子跟我們不一樣的地方是什么?它有輪子,吃完飯馬上推到邊上就成了一個區(qū)域活動的場所。
合理配置。前兩天我在微信朋友圈看到一張照片,說1945年上海貧困家庭靠吃陽澄湖大閘蟹度日。過去我的老家也是在海邊,是昌邑一個叫下營港的地方。我曾追問我爺爺:我們?yōu)槭裁吹搅烁呙埽克f:你不知道,我們祖先在碼頭上真是吃夠了螃蟹,那個蟹像小貓一樣大,天天吃,吃得渾身浮腫。所以,資源就看在什么條件下、在誰的手上。
我們怎樣把看上去不是資源的資源變成資源?2004年,有一個城市說要建全國最大的火車站,問起對最大火車站的描述是什么?回答說候車室能同時容納兩萬人。我就笑了,他們光想把旅客留在候車室里,候車室大是火車站大的標志碼?火車站大的標志我想有幾個:一是站臺多,二是路經(jīng)的火車多,旅客來了能馬上上車,馬上走,這才是大的火車站。然而,我們不去建站臺、不去增加火車次數(shù),而是想著去建候車室。
2004年,我到某國家級課改實驗區(qū)示范學校去督導,發(fā)現(xiàn)該校為了迎接督導評估,做了21個不銹鋼宣傳牌匾卻訂不起《教師報》;有造型各異的豪華沙發(fā)和閱覽桌,但整個閱覽室里只有100多本書;十幾畝地的校園有一個100多平米的校史展室,但校園里僅有的三個籃球架都是成人的,學生夠不著。每一個人一定要懂得自己不需要什么。
發(fā)揮優(yōu)勢。農村學校我看過很多,但是非常遺憾,還沒有發(fā)現(xiàn)一個充分利用農村優(yōu)勢的學校。農村學校有很多優(yōu)勢,其實有一個優(yōu)勢特別容易做,就是校園面積、校外空的地方會比較寬敞,能不能充分利用這個場所把體育項目多樣化?爬樹的爬樹、輪滑的輪滑、跳繩的跳繩。其實,體育是最好的教育課程,對一個學生的學習、成長、完善人格的形成都有非常大的幫助。但是很遺憾,很多農村學校都不用這個優(yōu)勢,反而把學生集中起來定期教育、定期搞各種學生很煩的活動。只要把體育課程豐富化了,其他教育基本上不用搞多少,這個孩子將來就會不得了。
沖破束縛。我在很多地方推廈門大學的爬樹課,但是我遇到的周邊所有的人,幾乎無一例外地說,出了問題怎么辦?我想,我們就從這個地方開始,他會出什么問題?有可能從樹上掉下來,那我們就借鑒攀巖的模式,借鑒蜘蛛人爬玻璃的方式,上面掉一根繩子掛在樹杈上。還有什么問題?可能有些皮也擦了,就早早地找一些藥,找一些秘方盡量不留疤痕就行了。
改換思路。十一學校學生選體育課最多的是羽毛球課。開始的時候,體育老師和學校很糾結,發(fā)現(xiàn)把整個學校空的面積全部建羽毛球館也滿足不了。學生為什么會喜歡羽毛球?因為羽毛球課門檻低,水平低的、水平高的都可以打,不影響自尊心,沒有什么挑戰(zhàn)。但是,我們的體育課僅僅是這樣嗎?所以,我們要做的不是增加羽毛球的場地,而是反過來看這件事,想想我們怎么讓學生參加有挑戰(zhàn)的體育課,比如參加攀巖、棒球、橄欖球,等等。
有好多同行一直在問我一個問題,你們在進行這場課程改革的時候,是怎么給老師“洗腦”的?我一聽就害怕,你怎么能給別人洗腦呢?你需要這個腦袋的智慧、你需要一群人的腦袋迸發(fā)出各種火花,你怎么能夠去洗到這些東西?所以,我們一定不要奢望統(tǒng)一思想,即使表面上看上去思想統(tǒng)一。我們需要做的是統(tǒng)一目標。
在各個地方的衛(wèi)生間里都喜歡掛著這樣的標志:“上前一小步、文明一大步。”這種統(tǒng)一思想的口號實在是太多了,五花八門。但是,我非常高興地看到北京國際飯店的衛(wèi)生間沒有任何統(tǒng)一思想的招貼,人家只做了一件事,給所有的男生確定目標,就是在小便池的下方設計了一個小蒼蠅。大家都認為是真的,每一個人都特別特別努力。這時候還需要去統(tǒng)一思想嗎?
在十一學校這場改革里,我們沒有統(tǒng)一思想,我們行動綱要最大的一個特點就是愿景,就是讓大家都知道,當有一天我們到達那個地方的時候會有什么樣的風景,我們會為這個國家、為這個民族培養(yǎng)什么樣的學生。這是我們每一個終生從事教育的人的夢想。我們必須要把個人的目標和學校的目標相統(tǒng)一、相關聯(lián),幫助每一個關鍵人物找到清晰的個人目標,和而不同。
馬云說得好:“不能統(tǒng)一人的思想,但可以統(tǒng)一人的目標。”“千萬不要相信你能統(tǒng)一人的思想,那是不可能的。”“30%的人永遠不可能相信你,不要讓你的同事為你干活,而讓他們?yōu)槲覀兊墓餐繕烁苫睢!薄皥F結在一個共同的目標下,要比團結在一個人周圍容易得多。”
剛剛6個月的孩子,在幼兒園里,老師一般都會做這種訓練,讓孩子倒立看這個世界,這也是讓孩子特別開心的一件事。一個1歲的孩子,她特別喜歡倒立著從兩腿間去觀察這個世界,于是乎她看到了完全不一樣的風景。這就是還沒有被異化的孩子的天性,他們總是希望從不同的視角、換不同的角度去看待這個世界、去尋找未知。
但是,這是很難的一件事,當他慢慢長大了,他會知道,當按照傳統(tǒng)的習慣僅僅著眼于眼前的時候,會看到鮮花,會看到美妙的風景。但是,當你稍微稍微有點思考、你稍微稍微有點奮發(fā)、稍微稍微有點追求的時候,也正是你痛苦的時候,因為你會看到若干若干個問題。但是,你沒法回避它,你必須去解決它,所以你要不停地去尋找,不停地去努力,為了將來看到不一樣的風景。
(根據(jù)李希貴校長在第五屆全國新學校論壇上所做主旨報告的錄音整理而成)
VIA:李希貴 新學校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