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亞的地緣
中亞和大中亞地區
中亞地區一般指中亞五國,但依地緣特點還有一個大中亞概念,分為三個板塊:伊朗高原、中亞五國和西域(即新疆)。
伊朗高原
伊朗高原西部是伊朗,東北部是的阿富汗,東南部是巴基斯坦境內(占了巴的一半,另一半為印度河平原)。高原海拔1000~1500米,北是圖蘭低地,南是兩河平原,西是安那托利亞高原,東是帕米爾高原。是歐亞非大陸的交匯腹地。伊朗高原是一個盆地,四面都是山地,中間有條山脈將這個盆地大致劃為兩塊。西部是波斯人,是核心地域。東部東伊朗地區和興都庫什山脈的聯系更顯緊密一些。在高原的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又適時的留出了四個山口,分別與南亞、中亞、西亞進行交流。而南邊的那個山口又為波斯人的海上商業帝國奠定了基礎。
帕米爾高原向東延伸出天山、昆侖山、喜馬拉雅山,向西是興都庫什山脈,海拔4400--7700米,不適合人類生存。
中亞五國
中亞五國,即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土庫曼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依地理特點可以分成兩部分。一部分是西部的低地/平原國家,包括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土庫曼斯坦,又分圖蘭低地和哈薩克丘陵兩部分;另一部分是東部的高地國家,包括吉爾吉斯斯坦(大部分是天山)、塔吉克斯坦(大部分是帕米爾高原)。七河地區、費爾干納盆地、河中地區這三個區域是中亞定居民族較好的生存區域。
七河地區、費爾干納盆地、河中地區這三個區域是中亞定居民族較好的生存區域。天山山脈北麓雪水融化形成一條條河流,河流滋潤出綠洲,形成了所謂的“七河地區”。大多數都向西北向流到了巴爾喀什湖,伊犁河是最大的一條,占水流的70%,所以也叫這個地方伊犁河谷,現大部分屬哈薩克斯坦。中國史書記載的烏孫、康居就在這個地方。錫爾河從帕米爾高原發源,滋潤著一個水草豐美的“費爾干納”盆地。錫爾河和阿姆河則是著名的“中亞兩河”,都注入咸海,中國古代稱這個區域為河中地區。
西域即新疆,地域特點是“三山夾兩盆”,即阿爾泰山脈、天山山脈、昆侖山脈,分割出準噶爾和塔里木兩個盆地。新疆按天山為界,分為“南疆”和“北疆”。
南疆地區三邊高山環繞,山麓的綠洲形成了一個個城邦,南疆只有東部連通河西走廊的通道,與西部的中亞地區以及南部的青藏高原的聯系,基本都要通過帕米爾高原南北兩條狹窄艱險的谷地。
北疆地區向東與河西走廊相接,向西與中亞地區相接的是一些斷續的山脈區,有許多的山口通行。這也就使得北疆(準噶爾盆地)更加開放。也正由于與蒙古高原相鄰,那些高原上的游牧民族或從東跨越阿爾泰山的余脈,或從西繞經哈薩克丘陵,也經常光顧這一地區。
南北疆這種不盡相同的地緣結構也造成了天山南北不同的民族結構。維族主要集中在南疆,而北疆則大多數為漢、哈薩克、回、蒙古等民族雜居地。在歷史上中國曾經三次將勢力范圍擴張到西域,并越過天山進入中亞低地地區。分別是漢、唐、清。
二、中亞的歷史
前1500年-前1100年,來自高加索山以北東歐平原的的印歐人種雅利安人東遷到中亞和伊朗高原,一部分南下印度。他們將早先來中亞的古印歐人種吐火羅人趕到天山以東直至黃土高原一帶。后來,定居在伊朗高原的雅利安人是波斯人的祖先,定居在中亞的雅利安人是斯基泰人(塞種人)的祖先,定居在印度的雅利安人是操印地語的印度斯坦族的祖先。他們分別操伊朗語、突厥語和印地語,在融合了當地不同的族群并逐漸分化后,形成西伊朗、東伊朗、印度雅利安三方。
中亞(東伊朗)地區的雅利安人因地域關系,又分農耕與游牧人群,波斯人統稱他們為斯基泰人(中國稱塞種人)。游牧人群有時又被稱為“北伊朗人”。早期的東伊朗人,在前700年左右,建立了一系列政權。如巴克特里亞、花剌子模、索格迪亞納國、安息。
先上一張圖,概括一下中國、中亞、西亞的歷史。
一、先秦時期(中亞是波斯第一帝國、亞歷山大帝國)
本階段概括:中國在東方獨立發展,西亞諸國(亞述、巴比倫、波斯)以及古典希臘 --> 波斯進入中亞 --> 馬其頓崛起并進入中亞 --> 馬其頓退出后,塞琉古占據西亞,安息占據伊朗,大夏占據中亞。
波斯第一帝國(阿契美尼德王朝 、前550--前220):波斯帝國大流士時期將波斯的勢力擴張到了阿姆河和錫爾河流域,控制了中亞的河中地區、費爾干納盆地,還包括印度河流域。
亞歷山大帝國(前336--前323):亞歷山大滅波斯帝國后,于前329年,亞歷山大率軍穿越興都庫什山,直至中亞河中一帶,涵蓋了波斯帝國的大部分版圖。帝國分裂后,塞琉古繼承帝國的東方部分。
二、秦和西漢(中亞是塞琉古、大夏、大宛等)
本階段概括:秦漢統一-->漢進入西域 --> 塞琉古衰弱,大夏和安息建立-->安息進占中亞,與漢朝互懟。
塞琉古——大夏、大宛
前256年,塞琉古帝國的中亞的帕克特里亞省宣布獨立,在草原上建起了巴克特里亞(大夏,前256--1)。東伊朗的安息游牧部族(現伊朗認為是外族統治)南下,進入波斯地區,建立帕提亞帝國(前247年-226年,又稱安息帝國)。這樣塞琉古占據西亞,安息占據伊朗,大夏占據中亞。大宛在費爾干納盆地。
亞歷山大帝國崩潰后,中亞還出現了一系列塞種人的小國家,如康居國、烏孫國、大宛國等。蒙古草原的匈奴人,打跑生活在河西走廊雅利安人月氏人。月氏人大部到中亞,滅掉大夏,叫做大月氏;剩下小部在祁連山下,叫做小月氏。漢朝打敗匈奴,拿下河西走廊。安息把塞琉古打垮。
三、東漢時期(中亞是安息、貴霜)
本階段概括:東漢重振西域 -->貴霜建立、安息退出中亞-->漢朝、貴霜、安息、羅馬四大帝國并立。
東漢恢復以后,開始打擊匈奴,恢復對西域的控制。班超把西域各國玩弄于鼓掌之間,各國紛紛歸附了漢朝。大月氏則進一步占領印度河流域,發展成為貴霜帝國(45—375年)。此時,整個歐亞大陸從東到西四個大國:東亞漢朝,中亞貴霜,西亞安息,歐洲羅馬。
本階段概括:四大帝國紛紛倒臺,中國進入魏晉;貴霜解體后中亞沒有強國;安息被薩珊波斯取代;羅馬帝國分裂,拜占庭占據地中海東岸。-->中國南北分裂,柔然崛起、嚈噠人席卷中亞-->薩珊波斯敗給嚈噠人。
漢朝、貴霜先后滅亡,中國對西域失去控制,西域及中亞,恢復了城邦小國林立的狀態。這些小國家,南方的多是貴霜解體后留下的,而北方的一些則是以前的康居的殘余,是粟特人的國家,統稱昭武九姓,如石國、米國等。后來這些小國被嚈噠人所控制,嚈噠人俗稱白匈奴 。
224年,安息帝國被薩珊波斯王朝(226年-651年)取代,薩珊波斯征服了中亞。此時的中亞處于薩珊波斯和嚈噠人相互爭奪狀態。粟特人和后來的嚈噠人建起了一座座繁華的城市,包括撒馬爾罕、塔什干、布哈拉等。
嚈噠人原是蒙古草原和西域的一個游牧民族,后在柔然的擠壓下向西遷徙,跑到了中亞。他們征服新疆到咸海之間的區域,昭武九姓也被嚈噠人控制。約420年,嚈噠人打敗薩珊波斯,使它被迫稱臣納貢,建立了 嚈噠汗國(430年--568年)。
六、隋時期(中亞是西突厥)
本階段概括:突厥崛起、進入西域和中亞-->嚈噠人在薩珊波斯和突厥的夾擊下衰落-->隋朝重新統一中國
嚈噠人在中亞統治兩百來年,然后遇到了突厥。西突厥汗國(552年--659年)核心在西域。薩珊波斯和西突厥雙方夾擊嚈噠人。西突厥占領了哈薩克草原,薩珊波斯獲得了阿姆河以南的地區。嚈噠人從此銷聲匿跡,逐漸被中亞的各民族同化。
唐時期
本階段概括:唐朝建立并進入西域和中亞-->阿拉伯帝國崛起、滅薩珊波斯-->唐朝和阿拉伯的怛羅斯之戰-->安史之亂后唐朝退出中亞-->吐蕃崛起、唐朝放棄西域-->西亞和中亞的伊斯蘭化。
唐朝建立,滅了東突厥和西突厥,在西域地區設立了安西都護府及北庭都護府,并轄安西四鎮(龜茲、于闐、疏勒、碎葉四座軍鎮)。阿拉伯帝國建立。此時,印度北部興起了戒日帝國,統一了恒河流域。
7世紀初,阿拉伯人崛起,占據了埃及、敘利亞、兩河流域,滅了薩珊波斯。685年倭馬亞王朝朝建立。750年,建立了阿拔斯王朝。
682年,突厥人又建立了后突厥政權,唐玄宗時(745年),在唐朝和回紇聯合攻擊下,后突厥滅亡。751年,阿拔斯王朝在怛羅斯和唐朝高仙芝(效力唐朝的朝鮮人)開戰。結果唐軍敗,退到了帕米爾高原。
755年安史之亂,之后,吐蕃北上占領了西域。唐朝的安西四鎮以及西域及中亞的疆域,盡數被吐蕃占領。在西域和中亞,吐蕃和阿拉伯對峙。
在唐朝后期(9世紀末),阿拔斯王朝也沒落,它下面誕生了許多獨立的王朝。占據伊朗和中亞的如塔希爾王朝、薩法爾王朝,薩法爾王朝滅塔希爾王朝。薩曼王朝從塔希爾王朝分出來的,它打垮薩法爾王朝,又被從自己內部分出來的伽色尼王朝所滅。
743年在唐朝的幫助下,回鶻滅突厥汗國,建立回紇汗國。788年回紇改名回鶻,848年黠戛斯滅回鶻汗國。其后漠北地區回鶻部落分為四部,一為從河套南下,被唐所滅,多數融入華北漢人;二為宋、遼、金時勢力強大之甘州回鶻與沙洲回鶻;三為西州回鶻(居高昌之地,即吐魯番),虔信摩尼教與佛教;而最為強大的一支西遷至七河流域,和當地天山的回鶻以及葛邏祿等鐵勒部落建立了威震中亞的喀喇汗王朝。
本階段概括:北宋無力影響中亞-->佛教在中亞消逝-->塞爾柱帝國的強勢-->西遼稱霸中亞-->塞爾柱退縮、花剌子模建立。
唐朝末年的番鎮割據一直延續到了五代十國,直到960年以后,宋朝統一中原地區。北邊是契丹人的遼帝國,西北是黨項人的西夏。遼朝通過北方的草原,和中亞取得聯系。此時的西域,喀喇汗國(黑汗)滅掉了吐火羅人建立的西域強國于闐??雇醭?40--1212)是由漠北回鶻西遷到蔥嶺以西的一支,960年改宗伊斯蘭教,1041年,分裂為東西兩部。東部為西遼的附庸,西部為塞爾柱的附庸,1212年為花剌子模王朝所滅。
突厥人被打敗后,其中一支跑到了錫爾河流域,逐漸壯大后,一度占領伊朗高原的伽色尼。1055年,這支突厥人攻占了巴格達,滅了白益王朝,建立了塞爾柱帝國 (1037年--1194年)。后進攻西喀喇汗國,將其納為了保護國。塞爾柱成了中亞和西亞的霸主。
南宋、金(中亞是西遼、花剌子模)
1125年,契丹人的遼朝,被金朝和宋朝夾擊,被滅了。契丹貴族耶律大石率殘部遠走中亞,攻滅了西域的高昌回鶻以及東喀喇汗國,建立西遼,也叫喀喇契丹。西遼后來打敗西喀喇汗國和塞爾柱,占據了阿姆河流域,將中亞歸了花剌子模,花剌子模向西遼稱臣納貢。
花剌子模勢力逐漸強大,控制了中亞,還涉足西亞,后來與蒙古結怨,招來了蒙古騎兵。
13世紀,蒙古帝國西征,西遼、花剌子模、羅姆蘇丹國、基輔羅斯、伏爾加汗國、阿拔斯、西夏、金朝、吐蕃、大理、南宋、朝鮮、越南等都被占領。只有日本、印度、拜占庭、神圣羅馬帝國除外。
八、元明清時期
本階段概括:蒙古各汗國在中亞的影響以及倒臺-->察合臺汗國獨霸西域,阻擋在明朝和中亞之間-->帖木兒稱霸西亞-->清朝崛起-->清朝剿滅準噶爾、進入中亞。
蒙古帝國在1259年一分為五。最東邊成了中國的元朝,新疆中亞一帶歸窩闊臺汗國和察合臺汗國,東歐和南俄草原歸金帳汗國,西亞歸伊爾汗國。察合臺汗國在1309年滅窩闊臺汗國,獨占中亞,又于1346年一分為二,西部占著阿姆河、錫爾河流域,東部占著新疆一帶。
突厥化得蒙古人帖木兒帝國(1370年--1507年)崛起,統一了中亞和西亞。明朝建立后,北元分為瓦刺和韃靼兩部分。 亦力把里即東察合臺。
帖木兒死后,帝國也瓦解了,同時退出了中亞。過了百余年帖木兒帝國崩盤后,西亞地區大部被奧斯曼土耳其占領,剩余地區分留給了土庫曼人的黑羊王朝和白羊王朝,并最終都歸入了后來崛起的波斯薩菲王朝;中亞剩下的大多數地區留給分給了哈薩克汗國、布哈拉汗國等幾個游牧民族國家。帖木兒的一個后代巴布爾建立了莫臥兒帝國,幾乎統一了印度次大陸。而巴布爾的一個表兄弟,則跑到西域的塔里木盆地,建立了葉爾羌汗國,后來把盤踞西域數百年的察合臺汗國(亦力把里)給滅掉了。
清朝入關統一中國時,這時亞洲腹地還有好幾個汗國,如準噶爾、葉爾羌、哈薩克和布哈拉等等。西亞有奧斯曼土耳其,伊朗高原是薩菲王朝。
準噶爾汗國是衛拉特蒙古人建立的,原本他們只是瓦剌屬下的一個部落,在明朝末年趁著周圍的國家衰落,建立了汗國。1670年,噶爾丹成了大汗。這人特別能打,滅了葉爾羌汗國,降服了哈薩克,又打敗了喀爾喀蒙古。最后直到1757年乾隆時代,清朝才滅了準噶爾汗國,平定大小和卓,把新疆正式納入版圖。
這時候的伊朗高原是屬于波斯卡扎爾王朝 (1779--1925年)。往西是地跨三洲的奧斯曼土耳其。北邊有俄羅斯帝國,和清朝爭奪遠東和中亞的領導地位。阿富汗地區是杜蘭尼王朝。
準噶爾被滅后,哈薩克汗國(1470年--1847年)重新成了中亞代表。它內部根據不同的民族分為大玉茲、中玉茲、小玉茲。后來,其中兩分成了俄國的,一分成了清朝的。之后在中亞地區,俄國和清朝對懟直到清末,俄國劃走清朝在中亞的大量領土。
統治過中亞主要王朝
一、波斯帝國--阿契美尼德王朝(前550——前330年)
波斯的阿契美尼德王朝是第一個統一伊朗高原的王朝,在此之前還有一些政權,如埃蘭王國、米底王國。
1.埃蘭王國:(約前2700—前636年)前636年,亞述帝國滅埃蘭王國。
2.米底王國(前728—前550年)
埃蘭王國、米底王國、阿契美尼德王朝三個政權在時間上是前后銜接的,埃蘭被亞述滅亡后,米底迅速崛起,后與巴比倫瓜分了亞述帝國,之后波斯又取代了米底王國,阿契美尼德王朝的居魯士就是米底最后一位國王的外孫。
二、希臘時期(前330年——前150年)
1、亞歷山大帝國 (前330年——前323年)
2、諸將混戰(前323年——前305年)
3、塞琉古王朝(前305年——前246年) 該王朝前64年亡于內亂及羅馬的進攻,在前250年勢力退出中亞。
4、希臘—巴克特里亞王朝(前250年——前135年,又稱大夏)原塞琉古王朝的一個省,后獨立。
三、安息時期(前150--前30)
安息王朝(前248年——224年)在約前150年前后,趁大夏內亂,奪取中亞地區。前30年,國內混亂,遂為貴霜所乘,勢力退出中亞,其國至224年始為薩珊王朝所滅。
四、貴霜時期(前30--5世紀中)
貴霜王朝(前45——425)為大月氏人建立。3世紀受制于薩珊王朝,后一度中興,5世紀中葉亡于嚈噠。
五、嚈噠(白匈奴,5世紀中——567),攻占大月氏,被突厥、薩珊波斯聯合攻滅。
六、西突厥汗國(583年——657年),滅嚈噠,亡于唐。
七、阿拉伯時期(660--842)
A、倭馬亞朝(白衣大食)(660年——750年)
B、阿拔斯朝(黑衣大食)(750年——842年)
阿拔斯朝自813年開始,哈里發馬蒙任命的波斯的王朝統治中亞,阿拔斯朝勢力即退出中亞,但整個王朝1258年始亡于蒙古之旭烈兀。
八、突厥時期
1、塔希爾王朝(821年——873年),從阿拔斯獨立,亡于薩法爾王朝。
2、薩法爾王朝(867年——1002年),從阿拔斯獨立,滅塔希爾王朝,被薩曼王朝打垮,亡于伽色尼王朝。
3、薩曼王朝(874年——999年),從塔希爾王朝獨立,使得中亞伊斯蘭化。打垮薩法爾王朝,亡于伽色尼王朝和喀喇汗王朝。
4、伽色尼王朝(977年——1186年),突厥人建立,原薩曼王朝的禁衛軍,亡于古爾王朝。
5、喀喇汗王朝(988年——1056年),突厥人的王朝
6、西部喀喇汗王朝(1041年——1212年)亡于花剌子模
7、塞爾柱克王朝(1040年——1157年)其小亞細亞部分1308年始亡于蒙古
8、花剌子模(1077年——1231年)亡于蒙古
9、古爾王朝(11世紀中葉——1215年),突厥人建立,原伽色尼王朝的軍閥。亡于花剌子模
10、西遼(喀喇契丹)(1124年——1211年)亡于蒙古。
九、蒙古時期--察合臺汗國(止于帖木兒擁立的汗)(1225年——1402年)
十、帖木兒王朝(河中)(1379年——1500年)亡于烏茲別克昔班尼汗
十一、哈薩克汗國(1456--1736)
白帳汗國兀魯思汗 (1361年——1380年)
白帳汗國八剌汗(兀魯思汗) (1423年——1428年)
十二、哈薩克三玉茲。
(1)小玉茲(1703年——1824年)
(2)中玉茲(1718年——1824年)
(3)大玉茲(1712年——1816年)被浩罕汗國兼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