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一個早已被神話了的詞語。脫離現實、形而上學、沒有“用處”、與普通生活無關。這是一般人對它的唯一印象。
哲學對普通人有什么意義?看到過一個有意思的回答,哲學就是在你不知向左拐還是向右拐的時候,告訴你左有左的好處、右有右好處、左有左的壞處、右有右的壞處。
那我到底向左還是向右?你就不能給我一個明確的答案嗎?
我是哲學,不是上帝。
只有你自己決定未來,不是任何其它人,也不是神。
生活中有哲學的精神可以優化我們的思維方式、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使得人能夠不斷超越自己,看到生活中的另外一面。
我慣于將之稱為“這個世界的另一個真實”。
一直認為,讀書有兩種作用,一是讓人過上一生都不能及的“另一種生活”,同時經歷千百種人生;另一個,是讓人在自己唯一的人生里,看到千百種不同的模樣。
前一種,挺容易,小說、散文、傳記、漫畫、繪本等皆可;后一種,卻難。
為什么難?因為自己的人生,自己陷得太深了。
常見很多人,三觀也挺正挺好挺上進的,有一些自己的見解,別人和他訴苦求助,分析得頭頭是道,可一旦事情找上了自己,就懵圈了。腦子里只有為什么是我。
為什么我這么倒霉。
為什么這個世界這樣對我。
為什么這個世界這樣污穢骯臟。
為什么眾人皆醉獨我醒著。
為什么不是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為什么為什么為什么……
哲學不會告訴你這些問題的答案。但它會告訴你怎樣去思考。
當然,不止哲學,心理學社會學人類學歷史學文學乃至物理數學天文地理,都是對同一個世界的不同認識。
有人說,掌握一種觀點與體系,就是掌握了一套看待世界的方法。
至于讀書對思維的作用,不扯太虛的東西,什么一本書改變人生、心靈的洗禮之類,一本書沒那么大的力量。當然,讀之豁然開朗、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一定會有,也是讀書的樂趣所在。如果說讀書是精神食糧,讀書時讀到醍醐灌頂,也許就相當于吃東西時突然遇上了一種新口味,清鮮在嘴里爆開,渾身一陣舒泰,以致一輩子都難以忘懷。
可也沒人說過,吃了個什么就能改造我們的體質,讓整個身體得到洗滌。
身體的改造是持之以恒的,讀書亦然。
唯以堅持和樂趣為上。
在此薦幾本哲學入門書。
一個人如果不是專業的哲學研究者,最好不要直接去閱讀晦澀難懂的哲學原著,如果一開始就硬著頭皮咬著牙去啃像《純粹理性批判》《精神現象學》這類書籍,這只會在你閱讀經驗中烙下傷心慘目的印記。以致對讀書整體興趣大減,得不償失。
本書是普利策獎和自由勛章獲得者,美國哲學家威爾·杜蘭特的經典力作。基本有興趣于哲學領域的人都或多或少聽過一些。自問世以來,經久暢銷不衰。作者用講故事的形式,介紹了哲學史上一些主要哲學家的生平及其觀點。這些故事本身奇巧而有趣,加上作者娓娓動聽的敘述,成為一部極富魅力的人文經典。在最短的時間內、用最有趣的方法讀懂漫長的哲學發展和艱深的哲學精髓。
提到叔本華,多數人最推崇他的《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不過這本《叔本華論說文集》觀點更加另類、精辟,文筆也更加優美,容易引起人們的強烈興趣與探索欲望。叔本華對于世界,人生的所有思考都清晰的展現在這本書里了。
想了解哲學為何物,不能跳過的一本好書。有些作家很有學問,但是他不屑于做普及哲學的工作,他認為這樣會很掉價,周國平不一樣,他是一直致力于用平易近人的文風來講述古奧精深的哲學問題。
在美國,這本書與羅素的《西方哲學史》齊名,是哲學入門的必讀書目。已被譯成二十種語言出版。在這本不厚的小書中,內格爾用生動的語言,高超的分析技巧,以及深刻而冷靜的洞察力向我們充分展現了哲學思考的真正旨趣。他告訴我們如何知道外部世界的存在;如何知道他人心靈的存在;如何判斷行為的對與錯;如何面對死亡的恐懼;又如何尋找到生活的意義。
很多人都聽過,是公認的哲學入門書籍,用小說的方式,引起讀者的興趣。
本書講的是14歲的少女蘇菲某天放學回家,發現了神秘的一封信。——你是誰?——世界從哪里來?就這樣,在某個神秘導師的指引下,蘇菲開始思索,從古希臘到康德、從祁克果到佛洛佛德等各位大師所思考的根本問題。
哲學史類的書籍很適合定位為哲學入門書籍。本書通過對諸多哲學傳統的比較來顯示西方哲學的特點,通過對哲學歷史的敘述來揭示哲學思維的特點,結合社會政治和科學人文背景來展開各個哲學學派的發展脈絡,尤其是結合人類的現代處境來討論一些重大的哲學問題。整本書在講述哲學家和他們的問題時,既深入淺出,但又不落俗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