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長是學校的靈魂,
要評估一所學校首先要評估他的校長。
這是陶行知先生說過的一句話!
評價一所學校的好壞,因素太多了,校長、師資、課程、雞血家長、生源等。“校長是方向盤,教師是發動機,學生是汽油”,而校長的作用非常大!
2016年,因為吳瑞蓮不再擔任校長一職,七外眾多家長到學校為吳校長請愿,這也成為了當年上海教育界的熱門事件之一。可見對于家長來說,學校校長是誰,也是非常在意的!
在公辦小學界,也有許多厲害的校長,在他們的領導下,學校都有著質的飛躍。今天我們就來扒一扒上海公辦小學界具有代表性的10大名校長!
明珠小學
倪中華
我認為只要有好環境、好課程、好師資、好管理,就一定能培育出好學生。
——倪中華
明珠小學教育集團總校長倪中華,上海市特級校長,中學高級教師,上海市明珠教育集團理事長,上海明珠教育管理中心主任,還兼任中國教育學會嘗試教學研究會嘗試教育實驗基地學校校長研究會理事長。
倪校長非常重視數學,自己曾是數學學科的教師,有自己獨特的見解,明珠小學數學學科使用的校本教材《現代小學數學》,倪校長就有親自參與編寫。
除了參與編寫學校的數學校本教材,倪校長還編寫有《智慧數學》《課堂教學行動策略研究》《現代學校管理與規范》《建章立制的學問——現代學校制度建設的實踐》等著作。
如今的明珠小學,可以說是上海最好的公辦小學之一,倪校長開始將明珠小學辦學經驗進行輻射,在明珠教育集團內,明珠小學做為核心校進行發展,實現優勢互補。
明珠森蘭小學、明珠臨港小學2所學校是全部復制明珠小學,新開辦的三林實驗小學、石筍實驗小學屬于項目實驗,同康橋實驗小學、新場實驗小學是一樣的地位。
這幾所學校因為同屬于明珠教育集團,都深得家長信賴,緩解了過熱的擇校矛盾,讓更多的老百姓可以享受到家門口的優質學校資源!
盧灣二中心小學
陳瑾
公辦和民辦有各自的特色。相對來說,公辦學校重視孩子的各種能力,強調綜合能力,民辦學校會更注重卷面上的成績。
——陳瑾
盧灣二中心校長陳瑾,上海市特級校長,中學高級教師職稱,華東師范大學兼職教授。
陳校長到任盧灣二中心小學已經接近20年了,初到盧灣二中心小學,就開展了大膽而卓有成效的探索。在傳承學校原有特色的基礎上,提出建設“智慧型學校”的辦學目標,完成盧灣二中心小學從“務本”到“尚志”的美麗轉身。
陳校長積極主張并指導把學校的課題《構建智慧型學?!芬雽W校二期課改的教學中進行廣泛的研究實踐,在“智慧型學?!鞭k學理念的引領下,盧灣二中心小學近年來辦學成績引人矚目,一躍成為黃浦區公辦小學里的領頭羊。
同時,陳校長還主張追求個性化的德育過程,比如學生們喜歡追星,但又不能明令禁止,所以在學校推出“明星追追追”活動,在活動中,學生們“追”的是自己身邊的優秀同學,向優秀同學學習。這讓學校每一個學生的思想和道德都能在不同程度上得到提高!
陳瑾校長在任期間,多次獲得上海市園丁獎,還是教育部中小學校長培養工程優秀指導校長,并參與主編《階梯式課程》、《綜合探究活動》、《記憶-搖籃》、《更兒童的課程》等多部書籍。
西位實驗小學
孫愛軍
教育為什么要改革,宏觀上是為了“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叭嗣駶M意”包含學生滿意、教師滿意和家長滿意等三方面內容,這需要我們腳踏實地,為學生成長、教師發展和家長滿意而銳意進取。
——孫愛軍
西位實驗小學校長孫愛軍,上海市特級校長,中學英語高級教師,曾任廣靈路小學、上師大一附小校長。
1999年10月下旬,時任武進路第二小學校長的她,突然接到上級的調令,三天后上任廣靈路小學校長,當時的廣靈路小學剛剛由廣靈二小和廣靈三小兩校合并,不同的校園文化、不同的管理制度、不同的師資水平、舊有的人際關系,是個不小的挑戰。
孫校長首先開始創新學校管理機制,提出了學校第一個三年發展規劃《“教師抉擇——學校激勵”小學教師自主發展》,作為全校總的研究課題,并提出了“人人爭當自主發展型教師”的口號,鼓勵全校教師在職業生涯中,依據社會認可的教育價值觀,沿著自己選定的專業方向和目標不斷提升專業能力,凸顯自己獨特的個性。
教師的自主發展,有力地帶動了學校的發展,同時,孫愛軍校長還提出了“廣學靈動”的辦學理念,以課程建設為基礎。在孫校長帶領下,廣靈路小學飛速進步,幾年間一躍成為虹口區最熱門的學校之一。
如今調任西位實驗小學,又是一所新學校,還是一所高起點辦學的新學校,立足于徐匯區科創中心建設的大背景,期待在孫校長的帶領下,成為一所新的家門口好學校!
江蘇路第五小學
孟水蓮
所謂“名?!?,就是讓人想到一批好老師就能想到一所學校,想到一所學校就能想到一批好老師。
——孟水蓮
江五小學校長孟水蓮,上海市特級校長,中學英語高級教師。是首屆全國中小學外語教師名師,第六屆全國中小學外語教師園丁。
在任期間,她銳意進取,確立了“為每一個學生更好的成長創設更適合的和諧教育”的辦學理念。
從“一校一址”壯大成了“一校三址”,年輕的華陽路校區、長寧路校區也曾遭遇不信任,孟校長提出校區間師資流動,出臺相應的激勵機制,每學年過后都會有骨干教師流動機制,被流動是一種肯定,不少老師還積極提出申請流動。
同時,學校開始建設網絡優秀課程慕課,讓不同校區的學生不受時間和空間限制來享受各個校區的優質課程。設立“紫藤學園”,將全校學生分別歸屬進“豆莢、藤蔓、花橞、翠葉”四個學園,每一個學園都有來自不同校區、不同年級、不同班級的學生后,成長再無差別。
如今,3個校區相互協作,共同進步,將江五小學再次推上長寧小學教育的頂部!
靜教院附校
張人利
人工智能的一切都是人賦予的,雖然人工智能已經開始參與基礎教育,但是永遠無法替代教師。
——張人利
靜教院附校校長張人利,上海市特級校長,教育部中小學校長培訓中心兼職教授,中國教育學會中小學整體改革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1996年,全國掀起了改造薄弱初中的浪潮,海防中學和江寧路第三小學合并改制,成為了現在小學和初中一體化的靜安區教育學院附屬學校。海防中學在當時可以說是全區薄弱初中之中最薄弱的,對于改變學校面貌,教師沒有信心,干部沒有決心,這副“爛攤子”雖然改名換姓,但依然沒有變什么。
1998年6月,區委任命張人利為靜安區教育學院院長,同時要他接手靜教院附屬學校。
上任后,作了大量的工作調研,引進師資成為他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張校長到處奔波,以教育學院名義招聘人才,使附校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有了明顯提高。
而真正給靜教院附校插上騰飛的翅膀是課程與教學改革。張人利校長提出的“按最佳發展期設課”理念,是指學校的課程設置要充分考慮學生學習這門學科的效益最高的年齡階段。比如取消一年級的數學課,曾經在教育界內引起了不小的震動。
了解靜教院附校和張人利的家長肯定聽說過這樣一個名詞——后茶館式教學。張校長的這個理念是在著名教育家段力佩先生的基礎上發展而來,并撰寫專著《后“茶館式”教學》一書。
家長都說靜教院附校有今天的成績,全憑張人利校長的一己之力,從毫無信心的“菜場學校”發展成為全區第一,今年9月,靜教院附校新校區即將投入使用,嶄新的校園又將迎來一輪新的發展!
打虎山路第一小學
卞松泉
校長要靠自己的學識、人品、魅力,影響師生,引領師生。他應當是一位思想者與踐行者,是一位有教育情懷的人,是一位有智慧的文化人。
——卞松泉
打一小學校長卞松泉,上海市特級校長,上海市特級教師,正高級教師職稱,上海教育學會副會長。兼任打一小學教育集團理事長,民辦打一外國語小學董事長,同時還是全國教育學會小學教育管理專委會副理事長。獲得上海市教育功臣,上海市勞動模范、全國先進教育工作者等榮譽稱號。
卞松泉校長到任打一小學后,提出了“超越規范管理”的理念,鼓勵老師“不用揚鞭自奮蹄”,引導大家從規范的限制的“小我”走向超越規范的“大我”。在課程建設方面,重視國家課程的校本化實施和校本課程個性化開發,制定了打一小學“課堂教學”準入制度。
按教育規律辦學,牢牢把握素質教育的方向,讓師生和諧、快樂、科學地發展,成就了打虎山路第一小學;同時,還輻射經驗,用膽識和魄力辦成了讓3000多名學生受益的“打一教育集團”,實現了自己教育夢想的又一延伸!
首屆全國教育功臣于漪曾這樣評價卞松泉:“您是教育自覺的典范,不用揚鞭自奮蹄!”
薔薇小學
沈珺
薔薇小學不是特例,它只是上海眾多學校教改的一個縮影。
——沈珺
現任校長沈珺,上海市特級校長,兼任上師大三附小校長、晶采坊幼兒園園長,榮獲2019年上海市園丁獎。
在薔薇小學,沈校長跟隨課程改革,做了兩件事來改變學校現狀。
一是讓孩子們學得更好、更愉快。 走進薔薇小學,可以看到每個教室前都有一片小苗圃,孩子們稱之為“我們的農場”,這里種植著甘藍、雪里蕻、白菜、大蒜等各種蔬菜。
二是努力提升師資質量,形成教師學習共同體,讓每個教師都能夠得到發展。沈校長曾委托上海師范大學校長張民選為一位優秀青年教師寫了封去香港大學深造的推薦信。
沈珺校長帶領薔薇小學從菜小翻身逆襲成區重點,登上《紐約時報》首頁文章《上海的秘密》,并引發關于“薔薇現象”討論的成功案例。
匯師小學
宓瑩
為教師的發展服務的是校長最重要的職責,促進學校、教師、學生的共同成長是校長最光榮而艱巨的使命。
——宓瑩
匯師小學校長宓瑩,上海市特級校長,中學高級教師。曾獲第二屆“長三角地區”教育科研標兵、上海市教育系統“三八紅旗手”等榮譽稱號。
作為一所百年老校,匯師小學秉承“嚴謹治校 各科并重 中西交融”的優良傳統。
宓瑩擔任校長以來,堅持按科學規律辦學,重視教師隊伍建設,扎實推進教師專業發展規劃,催生了教師團隊發展的整體效應,學校在各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績,現在成為全區最熱門的小學之一。
宓瑩校長還著有《有一種教學,叫“明白”》《有一種成長,叫“匯師”》《教師專業化與教育信息化的探索》等著作。
奉教院附小
何哲慧
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特色,應該向家長充分說明孩子的進步,而不是劈頭蓋臉進行批評。
——何哲慧
華師大附小
嚴瑋懿
學校、學生、教師都是極為珍貴的,就像瓷器,個性獨特,精美而易碎。
——嚴瑋懿
華師大附小校長嚴瑋懿,上海市特級校長。作為區語文學科帶頭人,于2006年成立了嚴瑋懿語文工作室。上海市教材審查專家組成員,曾獲“普陀區十大杰出青年”稱號。
1998年起任華師大附小的書記、校長。作為學校工作的總指揮,嚴瑋懿校長經常深入教學第一線,走進課堂,與學生進行交流,接觸課本,研究教學大綱,用自己對課堂教學的一份堅守塑造著附小的品牌特色。
從普通教師走上領導崗位的嚴瑋懿,熱愛小學語文教學,想要努力成為一名語文學科的專家,因此不斷地學習,努力超越自我,追求更大的發展。她經常向教育專家請教,汲取不同的見解,了解當今的教育改革動態,將別人的思想通過自己的消化,再結合學校實際進行探索與嘗試,使附小的教育教學改革走在了前列。
為了推進“二期課改”,嚴瑋懿鼓勵教師開發課程,除了開設新課程、編寫教材以外,更進行了新教材的教學開發。沒有課件,她就親自制作,常常為了一節精彩的公開教學課,她要和老師們忙到深夜。
新教材實驗組在她的指導下,不斷研究、不斷探索,實驗成效顯著。在嚴校長的帶領下,華師大附小成為一所特色鮮明的公辦小學,在區內有口皆碑!
遇到一個好老師是人生的幸運,
擁有一個好校長是學校的光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