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畫家張擇端留下的一副《清明上河圖》。一直是國之瑰寶。歷來受人敬仰。這幅展示著宋代人文市井風情的大作。民間臨摹者無數,連玩翡翠的土豪都坐不住了,拿自己高達2.5噸的翡翠原石去雕刻了一座十分大清的《清明上河圖》!
2.5噸的翡翠原石能開多少鐲子?四五千只都有吧?每只賣個幾萬塊,那也是將近兩億的收入啊!要將這樣的翡翠雕刻成《清明上河圖呢》?設計者李振慶幾年前在緬甸得到了這塊石頭,感覺切鐲子太老套了,不如展現一下我們國寶的風采吧,其情懷可嘉。讓人佩服!
李振慶,當代著名雕刻大師,中國青年玉雕藝術家,云南省玉雕大師,瑞麗工領軍人物。他選緬甸優質翡翠為原料,融中華玉文化于石中,以歷史典故為題材,收名家詩書畫之精華,用多種不同的雕刻手法,展示翡翠華貴的價值,體現作品內在的典雅。可謂石中有畫,畫中有詩!
德國進口的切割工具,全中國只有一臺。極其精密。打造畫作中每一個細致的人物。
切割師傅精心校對,切割出來的片料。之后會經過人工雕刻,然后拼裝起來。
李振慶親自設計排版,力求將畫作完整的復制到這塊翡翠上面。
畫作中的人物、車馬、房屋、樹木都需要事先人工繪畫到上面。
這是一個極其繁瑣的工作,需要畫師非常高超的技藝和耐心。
然后開始雕刻,這一點也不能馬虎,稍微出點紕漏,整塊料子都毀了。每個雕刻師都打起十二萬分的精神對待!
拋光的時候,因為人物風景細節特別多,機器是做不來的。需要人工的一點一點去拋光。
拋光好之后,便開始拼接。
李振慶大師小心翼翼的親自拼圖檢驗作品
歷時4年,終于完成,連裝裱此副翡翠《清明上河圖》的原料都是用珍貴的金絲楠木的!極其華麗。
2012年此作品獲得玉石界的“特等大獎”。是多名技藝高超的雕刻師苦心幾年的完美成果!放棄了幾千只手鐲,收獲了此等華麗的翡翠大作。著實讓人嘆服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