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何文駿 北京盈科(成都)律師事務所
本文為作者向無訟閱讀供稿,轉載請注明作者及出處
據國家民政部統計,2014年全國共依法辦理離婚登記363.7萬對,比2013年增長3.9%。這意味著自2003年以來,我國離婚率已經連續12年呈遞增狀態。據四川省民政廳通報,2014年四川省在線辦理結婚、離婚登記共986186對,其中結婚756582對,離婚229604對,離結率(離婚登記占結婚登記的比重)為30%。兩組數據表明,2014年全國和四川省分別有363.7萬、229604對夫妻在婚姻登記機關登記離婚,相應也就有363.7萬、229604份書面離婚協議。
與此相應,因離婚協議而引發的糾紛數量甚多。根據筆者在實務中的了解以及在無訟案例的法律文書檢索情況來看,多數離婚協議中載有“無夫妻共同財產”、“雙方財產已自行分割完畢”等類似條款。有些民政部門辦理離婚登記時要求當事人按期提供的樣本填寫離婚協議,也采此種寫法。然而,在登記離婚之后,有相當部分當事人又向法院起訴要求分割共同財產、撤銷離婚協議中的財產分割條款等等。
筆者在中國裁判文書網、無訟案例以“無夫妻共同財產”、“離婚協議”為關鍵詞進行檢索,分別有718、1087個結果。筆者通過對部分裁判文書進行分析,造成此現象主要有以下三點原因:一是“假離婚”導致假戲真做,要求分割共同財產;二是為促成盡快離婚,登記離婚時暫時擱置財產分割問題;三是一方當事人隱匿、轉移夫妻共同財產,導致一方當事人認識錯誤。
此類糾紛產生后,處理方式也有所差別,有的案由為“離婚后財產糾紛”,有的案由為“確權糾紛”,有的案由為“共有糾紛”等等。因離婚協議未列明全部共同財產,如何處理離婚協議引發的離婚后財產分割糾紛,涉及到如何對“無夫妻共同財產”、“雙方財產已自行分割完畢”等類似條款進行理解、認定?如何證明尚未對爭議的財產進行分割?是否已過訴訟時效?在事實認定與法律適用上均存在一定困難。
關聯法規:
《婚姻法》第四十七條
離婚時,一方隱藏、轉移、變賣、毀損夫妻共同財產,或偽造債務企圖侵占另一方財產的,分割夫妻共同財產時,對隱藏、轉移、變賣、毀損夫妻共同財產或偽造債務的一方,可以少分或不分。離婚后,另一方發現有上述行為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請求再次分割夫妻共同財產。
《婚姻法司法解釋(一)》第三十一條
當事人依據婚姻法第四十七條的規定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請求再次分割夫妻共同財產的訴訟時效為兩年,從當事人發現之次日起計算。
《婚姻法司法解釋(二)》第八條
離婚協議中關于財產分割的條款或者當事人因離婚就財產分割達成的協議,對男女雙方具有法律約束力。
當事人因履行上述財產分割協議發生糾紛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
《婚姻法司法解釋(二)》第九條
男女雙方協議離婚后一年內就財產分割問題反悔,請求變更或者撤銷財產分割協議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
人民法院審理后,未發現訂立財產分割協議時存在欺詐、脅迫等情形的,應當依法駁回當事人的訴訟請求。
《婚姻法司法解釋(三)》第十四條
當事人達成的以登記離婚或者到人民法院協議離婚為條件的財產分割協議,如果雙方協議離婚未成,一方在離婚訴訟中反悔的,人民法院應當認定該財產分割協議沒有生效,并根據實際情況依法對夫妻共同財產進行分割。
《婚姻法司法解釋(三)》第十八條
離婚后,一方以尚有夫妻共同財產未處理為由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分割的,經審查該財產確屬離婚時未涉及的夫妻共同財產,人民法院應當依法予以分割。
裁判規則:
裁判規則1:
雙方自愿達成了離婚協議,并約定了債權的給付義務,應視為雙方就離婚財產分割問題達成了一致意見。
——唐與王離婚后財產糾紛案 北京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2014)三中民終字第13603號
【裁判摘要】一審法院認為,本案中,雙方均提供了離婚協議書,該離婚協議書未違反法律規定,故法院對此予以認定。離婚協議書寫明雙方無夫妻共同財產,結合唐1陳述就王1給付唐1債權的理解,可知唐1與王1在離婚時已對涉案房屋進行了考慮,故可以認定唐1、王1在協議離婚時已知道涉案房屋的情況及屋內物品的情況。雙方自愿達成了離婚協議,并約定了債權的給付義務,應視為雙方就離婚財產分割問題達成了一致意見。
二審法院認為,本案中,雙方當事人就離婚事項達成的離婚協議,未違反法律法規強制性規定,合法有效。唐1認為離婚協議未對涉案房屋等財產進行分割,但是離婚協議寫明雙方無夫妻共同財產,男方欠女方7萬元,且唐1在一審中陳述男方欠女方的7萬元債權包含涉案房屋首付款4萬元及雙方共同償還涉案房屋貸款3萬元,可知唐1與王1在離婚時已就涉案房屋等相關財產的分割達成了協議。唐1認為離婚協議未對涉案房屋進行處理,缺乏事實及法律依據,法院不予支持。
裁判規則2:
未生效的離婚協議,僅是雙方關于離婚及財產分割的意向。離婚協議涉及的財產分割內容應當具體、明確,具有針對性和指向性,不能毫無依據地無限止地進行擴大解釋和理解。在雙方對具體的、重大財產的分割僅有部分作了明確約定,另有部分沒有明確約定的情形下,僅以離婚協議中有“雙方財產已自行分割完畢”的表述及一方已實際掌控該重大財產的情形而認定該未作明確約定的重大財產權益已進行分割的主張于法無據,法院不予采納。
——褚甲與曹某離婚后財產糾紛一案 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2010)滬二中民一(民)終字第1826號
【裁判摘要】一審法院認為,本案爭議焦點在于雙方協議離婚時是否已對居安工貿公司的股權進行了分割。曹某認為根據2006年的離婚協議內容及2009年生效的離婚協議中有關“雙方財產已自行分割完畢”、“男方所有的債權債務問題由男方負責處理,一切債權債務問題均與女方及孩子無關。”、“我們雙方完全同意本協議書上的各項安排,亦無其他不同意見?!钡谋硎鲋校梢缘贸鲴壹?、曹某對居安工貿公司的股權已經分配給了曹某的結論。對此褚甲不予認同。原審法院認為,2006年離婚協議第四項“夫妻間其它財產”強調的是“包括廠房及廠內債權及債務問題”,雖然該項內容未具體明確究竟是哪家廠,根據曹某的經營情況可以理解為指的是永達汽修廠,因此該條款僅涉及永達汽修廠的廠房及廠內債權債務問題,并未涉及居安工貿公司的股權。曹某據以主張雙方曾協議將居安工貿公司股權分配給其的意見無從成立。更為重要的是,2006年離婚協議并未生效,僅是雙方關于離婚及財產分割的意向,故曹某認為該協議與生效的離婚協議是合二為一的辯稱意見于法無據,法院不予采納。而生效的離婚協議中“男方所有的債權債務問題由男方負責處理,一切債權債務問題均與女方及孩子無關。”涉及的是曹某的債權債務問題,因公司股權是一種財產權益,屬于財產所有權性質,不等同于債權債務,故該條款也不能表明雙方對居安工貿公司股權進行了分配。至于生效離婚協議中“雙方財產已自行分割完畢”的表述,原審法院認為,從離婚協議上下文內容來看,該表述緊隨雙方對兩套住房的歸屬約定之后,而離婚協議涉及的財產分割內容應當具體、明確,具有針對性和指向性,因此該表述應理解為系針對兩套住房而言,不能毫無依據地無限止地進行擴大解釋和理解。在雙方對具體的、重大財產的分割僅有部分作了明確約定,另有部分沒有明確約定的情形下,僅以離婚協議中有“雙方財產已自行分割完畢”的表述及一方已實際掌控該重大財產的情形而認定該未作明確約定的重大財產權益已進行分割的主張于法無據,法院不予采納。且從生效離婚協議中已明確約定的財產分割內容看,褚甲、曹某已將大部分財產權屬歸于雙方女兒,褚甲所取得的財產份額并不足以與曹某在居安工貿公司中占有的股權相平衡,故對曹某以離婚協議中其并未分得其他夫妻共同財產為由,進而主張居安工貿公司股權實際已分配給其的意見,法院難以采納。綜上,無證據表明褚甲對曹某在居安工貿公司中的股權已明確表示歸屬于曹某一人所有,而雙方離婚協議中對曹某在居安工貿公司的股權歸屬亦未作明確約定,雖然褚甲在與曹某協議離婚時已知曉居安工貿公司存在是不爭的事實,但根據我國《婚姻法》的相關司法解釋及審理婚姻家庭糾紛的相關精神規定,夫妻離婚后財產糾紛中的財產范圍,既包括離婚協議中未涉及的財產,也包括《婚姻法》第四十七條所規定的一方在離婚時隱藏、轉移、變賣、毀損的夫妻共同財產等,故褚甲要求分割曹某在居安工貿公司中80%股權的請求,法院應予支持。
本院認為,關于本案系爭股權是否已在雙方協議離婚時處理完畢,原審法院已就其判決詳細闡明理由,本院不再贅述。
裁判規則3:
即便代在雙方婚姻存續期間有過輕生的念頭,但是肖作為一個心智健全的成年人,其在離婚時考慮諸多因素,在財產分割時做出讓步也是其自由處分權利的體現,其在離婚協議中已經明確雙方無共同財產及債權債務,因此,不管是從離婚協議的內容,還是當事人離婚時對財產處理的態度,都難以認定肖在簽訂離婚協議書時受到欺詐或脅迫。
——肖×與代×離婚后財產糾紛 北京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2015)三中民終字第08201號
【裁判摘要】本院認為,肖與代于2011年12月21日協議離婚,并辦理了離婚登記手續,雙方也對夫妻共同財產進行了協議約定。該協議對肖、代具有法律約束力。根據查明的事實可以認定,肖與代婚姻存續期間,因感情糾葛,肖多次表達出結束婚姻關系的意思表示,并書寫數份《離婚協議書》,均提及雙方無共同子女及財產,不存在財產分割。雖然肖主張其在2011年向法院起訴離婚后,代以自殺相威脅,迫使其撤回離婚訴訟,后又迫使其在《離婚協議》上簽字。但是結合肖此前一貫的意思表示,其在2011年11月21日協議離婚時所達成的財產分割協議,與前述數份《離婚協議書》中對夫妻共同財產的約定較為相符。此外,即便代在雙方婚姻存續期間有過輕生的念頭,但是肖在本案的起訴狀中也表示“2011年12月21日登記離婚,離婚時出于代自殺脅迫,昔日夫妻恩情,對方家庭親情等諸方面考慮,在代提出給其一個面子的情況下,肖心軟在《離婚協議》上未依法進行分割?!毙ぷ鳛橐粋€心智健全的成年人,其在離婚時考慮諸多因素,在財產分割時做出讓步也是其自由處分權利的體現,其在離婚協議中已經明確雙方無共同財產及債權債務,因此,不管是從離婚協議的內容,還是當事人離婚時對財產處理的態度,都難以認定肖在簽訂離婚協議書時受到欺詐或脅迫。故,肖與代的離婚協議書系雙方當事人真實意思表示,不違反法律禁止性規定,合法有效。
裁判規則4:
(1)婚姻是兩個人相愛相守的承諾,婚姻是神圣的,法律保護合法的婚姻關系;若是為了某種目的而“假離婚”,不僅是對神圣的婚姻的一種不尊重,也是違背法律和道德的行為,辦理了離婚手續就解除了婚姻關系。
(2)兩份離婚協議書雖然約定了“雙方無共同財產”、“雙方婚后無財產”,但根據庭審查明的事實,丁為購買富房屋支付過部分款項是不可否認的事實,并不會因離婚協議書的約定而改變。
——丁×等離婚后財產糾紛 北京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2015)三中民終字第09403號
【裁判摘要】本院認為,本案的爭議焦點有:一是丁與班先后兩次離婚所簽訂的離婚協議書以及《協議》的效力;二是富房屋以及太房屋是否屬于夫妻共同財產。對于第一個爭議焦點,丁與班先后簽署的兩份離婚協議書以及2013年雙方簽訂的《協議》均系雙方當事人真實意思表示,且不違反法律、法規的強制性規定,應屬有效。對于丁主張第一次離婚系為購房而假離婚的問題,本院認為,婚姻是兩個人相愛相守的承諾,婚姻是神圣的,法律保護合法的婚姻關系;若是為了某種目的而“假離婚”,不僅是對神圣的婚姻的一種不尊重,也是違背法律和道德的行為;丁未提供足夠的證據證明其與班系假離婚,且即便丁與班私下約定假離婚,從法律角度而言,辦理了離婚手續就解除了婚姻關系;婚姻登記機關查明雙方確實是自愿并對子女和財產問題已有適當處理時,發給離婚證;丁和班簽署了離婚協議書并領取了離婚證,故第一次離婚符合法律規定,本院對丁關于假離婚的主張不予采信。丁主張《協議》系班趁其酒醉之時哄騙其簽的,并非丁真實意思表示,但未提供足夠的證據,本院對此不予采信。對于第二個爭議焦點,富房屋系班于雙方第一次結婚前購買,丁為購買富房屋支付過200000元、46000元及12572.6元三筆款項,但由于雙方在離婚協議中明確約定雙方并無共同財產,則富房屋不能認定為夫妻共同財產,由于富房屋登記在班的名下,應屬于班的個人財產。對于丁主張的“富房屋的300000元的貸款的還款問題沒有查清”的上訴理由,本院認為富房屋貸款的還款問題并不影響富房屋所有權的認定,由于丁并未舉證證明其償還富房屋貸款的具體數額,因此,本院對丁的此項上訴理由,不予采信。關于太房屋,雖然丁支付了部分首付款并償還了部分貸款,但雙方在《協議》中約定該房屋系以丁名義由雙方共同支付購買,產權最終屬于班,雙方在第二次離婚前已將該房屋過戶至班名下,故丁主張太房屋屬于夫妻共同財產的主張,本院不予采信。對于班主張其支付了太房屋全部價款的上訴理由,本院認為,根據查明的事實,太房屋的首付款來源于富房屋的售房款,丁為購買富房屋支付過200000元、46000元及12572.6元三筆款項,原審法院酌定班向丁支付太房屋折價款1000000元并無不當,本院予以維持。對于班提出的“原審法院確認了兩份離婚協議的證據效力,應當尊重丁與班之間關于財產分割的約定…原審法院以簡單的酌定打破了當事人之間意思自治的自由約定,單方面加重了班的負擔,判決有失公允”的上訴理由,本院認為,兩份離婚協議書雖然約定了“雙方無共同財產”、“雙方婚后無財產”,但根據庭審查明的事實,丁為購買富房屋支付過200000元、46000元及12572.6元三筆款項并償還部分貸款,丁支付過部分款項是不可否認的事實,并不會因離婚協議書的約定而改變,故原審判決并無不當,本院對班的該上訴理由不予采信。
裁判規則5:
針對爭議雙方對書面約定“無財產分割問題”條款發生不同理解的情況,依法應依據該文字表述的基本含義作出相應解釋或者以不利于提供格式條款一方的理解為準,但是案涉協議系雙方協商共擬,且該文字含義亦可理解為雙方間沒有財產分割問題或者雙方就財產分割問題在簽署《離婚協議書》前已經達成一致,該兩種理解將導致不同的法律后果。
——夏某某與張某物權確認糾紛 合肥市中級人民法院(2015)合民一終字第02891號
【裁判摘要】本院認為,張某與夏某某在肥東縣民政局辦理離婚登記過程中簽署了《離婚協議書》,在該協議書第三條約定“無財產分割問題”,就該約定內容所表達的真實意思,在本院二審詢問過程中,雙方未能達成一致。針對爭議雙方對書面約定條款發生不同理解的情況,依法應依據該文字表述的基本含義作出相應解釋或者以不利于提供格式條款一方的理解為準,但是案涉協議系雙方協商共擬,且該文字含義亦可理解為雙方間沒有財產分割問題或者雙方就財產分割問題在簽署《離婚協議書》前已經達成一致,該兩種理解將導致不同的法律后果,現夏某某訴至法院主張該條約定應理解雙方間沒有財產分割問題,由此推導出登記在其個人名下的財產應歸其所有,但是其并未提供證據予以證實,即便是另外一種理解即雙方就財產分割已經另行達成了一致意見,就該具體處理意見夏某某亦未能舉證證實,故該《離婚協議書》第三條“無財產分割問題”的內容,不能推斷出雙方無夫妻共同財產爭議的結論,夏某某不能依據該約定確認案涉房產歸其個人所有。
裁判規則6:
涉案車輛系沈某某與張某某婚姻存續期間購買,雙方父母均有出資,因此簽訂離婚協議書時,沈某某亦應當知曉該車輛的狀況,但其在離婚協議書中約定其與張某某無夫妻共同財產,即應視為其與張某某已經就車輛達成了協議。
——沈某某與張某某離婚后財產糾紛 濟南市中級人民法院(2015)濟民五終字第339號
【裁判摘要】本院認為,上訴人沈某某與被上訴人張某某自愿于2014年11月18日在民政部門辦理了離婚登記并簽訂離婚協議書。沈某某主張離婚協議書內容并非其真實意思表示,并未提交相應證據予以證明;且沈某某與張某某均認可雙方婚姻存續期間無共同房產、無共同債權債務;加之涉案車輛系沈某某與張某某婚姻存續期間購買,雙方父母均有出資,因此簽訂離婚協議書時,沈某某亦應當知曉該車輛的狀況,但其在離婚協議書中約定其與張某某無夫妻共同財產,即應視為其與張某某已經就車輛達成了協議。故沈某某與張某某簽訂的離婚協議書應認定為雙方自愿簽訂,內容合法有效,雙方均應當按照協議履行。
裁判規則7:
在離婚前辦理公證委托書,其內容是委托辦理出售或出租系爭房屋的手續。在出售房屋的公證委托書中,無法看出有對房屋所有權歸屬進行約定并以此變更房屋所有權的意思表示。雖然雙方的離婚協議上表示無夫妻共同財產,但是該房屋的權屬性質并未發生變化,系爭房屋在雙方協議離婚時仍系夫妻共同財產。
——李某某與薛某某離婚后財產糾紛一案 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2014)滬二中民一(民)終字第2767號
【裁判摘要】一審法院經審理后認為,根據婚姻法的相關規定,離婚時夫妻可以協商分割處理共同財產。薛某某、李某某在離婚時所達成的婚后無共同財產、無債權債務的離婚協議系雙方真實意思表示,該協議合法有效,對雙方均具有法律約束力。根據該離婚協議,可以認定薛某某、李某某在離婚時已不存在需要處理的共同財產。系爭房屋雖屬于雙方的共同財產,但薛某某、李某某在至民政部門登記離婚前夕,薛某某辦理了全權委托李某某出售系爭房屋的公證委托書。結合薛某某、李某某達成的離婚協議,法院認定薛某某、李某某在達成離婚協議之前,雙方已對婚后共同財產作了分割處理,雙方對系爭房屋的處理均無異議。且薛某某對婚后共同財產的處理問題反悔,亦未在離婚后一年內行使救濟權利。至于薛某某陳述雙方口頭約定系爭房屋出售后的三分之二的房款歸薛某某所有,因其未能提供相應證據予以證實,故對薛某某的意見,法院不予采信。
二審本院認為,上訴人與被上訴人在離婚前辦理公證委托書,其內容是上訴人委托被上訴人辦理出售或出租系爭房屋的手續。在上訴人委托被上訴人出售房屋的公證委托中,無法看出有對房屋所有權歸屬進行約定并以此變更房屋所有權的意思表示。故本案中,上訴人與被上訴人離婚時,系爭房屋的產權登記在上訴人名下,為上訴人與被上訴人共同共有。雖然雙方的離婚協議上表示無夫妻共同財產,但是該房屋的權屬性質并未發生變化,系爭房屋在雙方協議離婚時仍系夫妻共同財產。被上訴人于2010年8月持上訴人的委托書將房屋出售,該買賣行為合法有效,雙方夫妻共同財產實際已轉化成售房款。上訴人要求分割系爭房屋出售款,并無不當,本院應予支持。原審認為雙方在達成離婚協議前已經對婚后共同財產作了分割處理的意見無據可依,本院予以糾正。
裁判規則8:
雖雙方未就此辦理離婚手續,但協議中注明了夫妻無共同財產可供分割,而熊某某在協議簽訂后不到一年的時間內,就向法院起訴離婚,在此期間雙方沒有大筆額外的收入或投資收益進帳,應認定熊某某的銀行帳戶內沒有可供分割的夫妻共同財產。
——熊某某與張某某離婚糾紛 常德市中級人民法院(2013)常民一終字第309號
【裁判摘要】二審法院認為,熊某某與張某某簽訂的離婚協議,是雙方的真實意思表示,應認定該協議的內容是真實、有效的。雖雙方未就此辦理離婚手續,但協議中注明了夫妻無共同財產可供分割,而熊某某在協議簽訂后不到一年的時間內,就向法院起訴離婚,現沒有證據證明熊某某或張某某在此期間內有大筆額外的收入或投資收益進帳;而熊某某銀行帳戶上的存款與債權人的陳述及轉帳的渠道相吻合,故應認定熊某某的銀行帳戶內沒有可供分割的夫妻共同財產。原判認定夫妻共同財產有存款40801.59元,沒有事實及法律依據,本院依法予以糾正。
裁判規則9:
被執行人與申請復議人在離婚協議中的無夫妻共同財產的約定,對申請執行人沒有約束力,不能對抗本案的執行。
——肖麗、方慶民等與趙京剛追償權糾紛、申請承認與執行法院判決、仲裁裁決案件執行裁定書 濰坊市中級人民法院(2015)濰執復字第33號
【裁判摘要】本院認為,本案執行的房產雖系申請復議人與出賣人簽訂買賣合同購買,但該房產系被執行人與申請復議人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取得,應視為夫妻共同財產。被執行人的債務亦系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形成,以夫妻共同財產承擔相應義務并無不當。被執行人與申請復議人在離婚協議中的無夫妻共同財產的約定,對申請執行人沒有約束力,不能對抗本案的執行。
實習編輯/馬藝方
為無訟投稿/tougao@wusongtec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