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作者向無訟閱讀獨家供稿,轉載請注明作者和來源
看到無訟閱讀用戶突破20萬,作為二十萬分之一我非常高興。無訟用戶中有很多青年律師執業于基層,我總希望通過個人的經歷談一點個人的看法,讓大家共同探討,看清前進的方向。我想這也符合無訟閱讀設立的目的。
過去一年我們聽到最多的則是“互聯網+”,對于法律服務行業來講“互聯網+”的確改變了我們的工作。而就是所謂的'“互聯網+”'讓許多青年律師感到茫然造成了恐慌,不知該做些什么,該如何做起。
青年律師切勿急躁,霧霾雖然很大,只要我們認真辨別還可以看清前進的方向,切莫讓“互聯網+”迷惑了你的眼。
結合天同的訴訟業務標準化流程和Thaw團隊研發的新三板標準化流程(羅毅、王越律師經典之作)的模式和理念,通過個人對“互聯網+”新常態的理解,試解青年律師發展的迷茫:
1、打鐵還要自身硬,律師要打牢基礎
這里所說的基礎包括理論基礎和實踐基礎,理論基礎我們在法學院已經進行了很好的構建。這里實踐基礎是指實踐與理論相結合形成的業務技能。我認為無論有沒有互聯網律師的基礎功一定要做好,沒有基礎功加互聯網不會有好的結果。最早沒有互聯網的時代,律師的成功靠的是技能,現在有了互聯網,律師的服務更加精細化和專業化了,此時更需要有扎實的功底來贏得客戶。
以天同和Thaw團隊研發的產品為例,每款產品的出現都離不開多年的積累與沉淀,沒有業務實踐為基礎,沒有承辦眾多案件的經驗,如何做出聞名于世的41步標準化流程?如何做出新三板業務標準化操作流程?我想積累經驗,打好基礎是一切問題的前提。
互聯網不應迷失我們的雙眼,青年律師更不應迷惑,打鐵還需自身硬,基礎功有了放在任何地方都經得起考驗。(關于如何打好基礎的話題以后再聊)
2、正確利用“互聯網+”,改變傳統思維
對于“互聯網+”有一種普遍錯誤的認識,認為做一個網站、微博或者微信進行網絡宣傳就是“互聯網+”了,起碼這是片面的認識。對法律服務行業而言,“互聯網+”給我們帶來更多的則是工具,學習的工具、優化法律產品的工具、提高效率的工具等。
關于利用互聯網學習。互聯網為律師學習業務技能帶來了很多便利,大大降低了學習的成本,只要你愿意付出時間成本,那么財務成本可以忽略不計。比如'網易云課堂'上各類學習資料和視頻,包括天同的可視化課程等很多好的視頻;比如'點睛網'律師學習平臺,里面有很多律師大腕培訓現場視頻,線下培訓幾千元的課程,線上費用可忽略不計;比如'無訟案例'通過檢索案例進行比對學習。只要你愿意移動互聯絕不是只用來戳微信。
關于互聯網協作工具。Thaw團隊開發的新三板標準化操作流程就是基于Tower而研發的產品,對于新三板這樣高大上的業務,只要使用上面的標準化流程,稍加研究就可以進入資本市場。我們要善于使用互聯網帶來達到工具來提高我們的工作效率,優化我們的法律服務產品。互聯網協作工具真的可以改變律師的工作方式,比如Tower平臺可以做到的絕對無紙化辦公,做到團隊之間的協作。互聯網不應被理解為是宣傳的工具。
關于互聯網的社交工具功能。互聯網可以為我們提供垂直社交和廣泛社交工具,簡單說無訟閱讀就是垂直社交,微信就是廣泛社交。垂直社交工具可以讓我們接觸到最新行業動態,廣泛社交增加橫向溝通交流。充分利用互聯網的社交工具,不是沉迷于戳微信和刷朋友圈,要讓互聯網充滿正能量。
3、分享你的成果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互聯網+”帶來了法律服務2.0時代,法律服務日新月異,在法律服務1.0時代,好的東西從不與人分享,自己的觀點陳舊了自己也未必知道。在2.0時代分享你的成果你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Thaw團隊分享自己研發的新三板標準化流程,不怕別人復制模仿的心態,換來更多的業務機會。而這一切都是“互聯網+”帶來的。
在“互聯網+”的新常態下,法律服務有更多的機遇,市場會越來越大。互聯網給我們帶來了很多正能量,如果你愿意接受她,充分了解認識她,她便不會迷惑你的眼,會讓你看到更美的一面。
讓我們打好基礎,在這里強調一定打好基礎,充分利用互聯網帶來的一切,迎接已經到來的未來。今后我會分享更多的想法與大家共同進步。
實習編輯/雷彬
為無訟投稿/tougao@wusongtec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