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民事訴訟司法實踐中,本訴當事人惡意串通,通過訴訟轉移財產,逃避債務,侵害第三人債權的情形時有發(fā)生。本文則基于這種情形,就案外人如何通過第三人撤銷之訴實現(xiàn)自我合法權益的司法救濟,以及律師在代理此類案件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進行簡要論述,以求拋磚引玉。
文/郭子龍 北京國宏(天津)律師事務所
本文由作者向無訟閱讀獨家供稿,轉載請注明作者和來源
一、我國民事訴訟法律制度中有哪些對案外第三人權益的救濟途徑
1.第三人參加訴訟制度
根據(jù)新《民事訴訟法》第五十六條的規(guī)定,對當事人雙方的訴訟標的,第三人認為有獨立請求權的,有權提起訴訟。對當事人雙方的訴訟標的,第三人雖然沒有獨立請求權,但案件處理結果同他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的,可以申請參加訴訟,或者由人民法院通知他參加訴訟。人民法院判決承擔民事責任的第三人,有當事人的訴訟權利義務。該制度試圖通過使第三人直接參與本訴程序,從而避免其合法權益因不能參加訴訟而受到侵害。
但實踐中,第三人往往都因不知道訴訟存在而未能參與訴訟,尤其在本訴當事人惡意串通,虛假訴訟的,甚至還會對第三人刻意隱瞞,法院亦常常因不明確哪些人屬于與案件有利害關系的第三人而無法通知其參加訴訟,故該制度并不能滿足案外第三人因未能參加訴訟而利益受損的正當程序要求。
2.案外人執(zhí)行異議制度
根據(jù)新《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二十七條的規(guī)定,執(zhí)行過程中,案外人對執(zhí)行標的提出書面異議的,人民法院應當自收到書面異議之日起十五內審查,理由成立的,裁定中止對該標的的執(zhí)行;理由不成立的,裁定駁回。案外人、當事人對裁定不服,認為原判決、裁定錯誤的,依照審判監(jiān)督程序辦理。該制度設立的目的在于排除對特定執(zhí)行標的的強制執(zhí)行,以避免侵害案外第三人的合法權益。
但實踐中,由于該制度僅適用于執(zhí)行階段,如果案件并未進入執(zhí)行階段或者已經執(zhí)行完畢,則難以發(fā)揮應有作用。
3.包括第三人在內的案外人申請再審制度
由上述新《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二十七條可知,該制度將案外人申請再審限定在執(zhí)行過程中,并以提出執(zhí)行異議為前置程序,即第三人可以通過啟動再審程序對其合法權益進行司法救濟的,只能是裁判文書已生效且進入執(zhí)行程序的案件。
但實踐中,由于該制度須以執(zhí)行異議為前置程序,如果案件并未進入執(zhí)行階段或者已經執(zhí)行完畢,尤其在本訴當事人惡意串通,虛假自認的情形下,案外人極有可能因無法提出或沒有提出執(zhí)行異議而導致其合法權益不能得到有效保護。因此現(xiàn)實的尷尬是,一般案外人基本無法直接通過提起再審來實現(xiàn)其受生效裁判文書侵害之權利的救濟,只能通過申訴,引起司法機關的監(jiān)察關注,進而依職權啟動再審程序予以有限救濟。
4.第三人撤銷之訴制度
該制度為2012年修訂民事訴訟法時,于該法第五十六條第三款增加,指無論是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還是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因不能歸責于本人的事由未參加訴訟,但有證據(jù)證明發(fā)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調解書的部分或者全部內容錯誤,損害其民事權益的,可以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民事權益受到損害之日起六個月內,向作出該判決、裁定、調解書的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該制度增加的目的在于,當案外第三人的權益受到已生效判決、裁定、調解書的侵害時,能夠通過獨立的第三人撤銷之訴有效保護其合法權益。
但實踐中,為防止該制度被濫用,影響生效裁判文書的既判力的穩(wěn)定性,損害原訴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沖擊司法公信力,擾亂正常司法秩序。人民法院在具體適用上述條款受理此類案件時,對第三人撤銷之訴中的“第三人”是否適格往往要嚴格審查,也就是說,并非生效裁判文書中當事人以外的主體均可以“第三人”名義提起此類訴訟。
二、提起第三人撤銷之訴應具備哪些法定條件
根據(jù)新《民事訴訟法》第五十六條的規(guī)定可知,如第三人提起撤銷之訴的,依法應滿足如下構成要件:
第一,主體要件
即提起撤銷之訴的主體必須是民事訴訟法第五十六條規(guī)定的第三人,既包括對原審當事人雙方的訴訟標的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也包括對原審當事人雙方的訴訟標的雖然沒有獨立請求權,但與案件處理結果有法律上利害關系的第三人,亦即不論第三人與原審案件法律關系有無關聯(lián),只要案件處理結果影響到其利益,即可認定其為與案件處理結果有法律上利害關系的第三人。
在原審當事人之間惡意串通,虛構債權債務關系,進行虛假訴訟,致使第三人合法權益受到損害,且其無法直接通過另訴方式解決爭議的情況下,即應認定其第三人訴訟主體資格適格。
第二,程序要件
即第三人因不能歸責于自己的事由未參加訴訟。包括以下幾種情形:
(一)不知道訴訟而未參加的;
(二)申請參加未獲準許的;
(三)知道訴訟,但因客觀原因無法參加的;
(四)因其他不能歸責于本人的事由未參加訴訟的。
第三人應當對上述不可歸責于自己的事由承擔舉證責任。若在原審訴訟程序中,第三人已經獲知程序進程或者已經收到法院通知而未參加原審程序的第三人,則不能于裁判文書生效后提起第三人撤銷之訴,此為因其自身存在過錯,責任自負。
第三,實體要件
即有證據(jù)證明發(fā)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調解書部分或者全部內容錯誤,且損害了第三人的民事權益。
所謂判決、裁定、調解書的內容錯誤,應限于因事實認定和法律適用錯誤導致的實體處理錯誤,而對于程序問題則不屬于提起第三人撤銷之訴的法定情形,此亦為第三人撤銷之訴與當事人申請再審事由的最主要區(qū)別所在。又由于第三人撤銷之訴在其效果上與審判監(jiān)督程序基本相同,因而其雖為獨立之訴訟,但又區(qū)別于普通的民事訴訟,即第三人還應舉證證明由于生效的判決、裁定、調解書的內容錯誤造成了其合法民事權益受到侵害的事實。
其中關于民事權益的范圍應適用《侵權責任法》第二條的規(guī)定,但此處應予注意的是,對于債權而言,根據(jù)人民法院以往判例,第三人撤銷之訴一般只保護那些法律規(guī)定享有法定優(yōu)先權的債權,如建筑工程價款優(yōu)先權、船舶優(yōu)先權等;以及法律明確規(guī)定享有法定撤銷權的債權。而對于普通債權,則原則上不適用第三人撤銷之訴的保護,除非有充分證據(jù)證明原審當事人之間存在惡意串通、虛假訴訟之情形。
第四,時間條件
即第三人應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民事權益受到損害之日起六個月內提起撤銷之訴。該期間與申請再審的期間一樣,均為不變期間,不適用延長、中止、中斷的規(guī)定。
第五,特定管轄
即第三人撤銷之訴應向作出生效法律文書的人民法院提起。即屬于民事訴訟中的專屬管轄,不再適用地域管轄和級別管轄的規(guī)定。
三、律師在代理第三人撤銷之訴中應注意哪些問題
1.第三人撤銷之訴的審理不影響原生效裁判文書的執(zhí)行
第三人撤銷之訴系第三人的事后司法救濟程序,在制度設置的功能定位上應與再審程序類似,故為維護司法權威性和原生效裁判的穩(wěn)定性,同時避免當事人規(guī)避執(zhí)行而惡意提起第三人撤銷之訴,新《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第二百九十九條規(guī)定第三人撤銷之訴受理后并不中止原生效裁判的執(zhí)行。當然,如第三人提出申請并能提供相應擔保的,人民法院亦可準許中止執(zhí)行。特殊情況下,為避免因執(zhí)行導致第三人權益受損的不可逆轉的受損,人民法院亦可依職權中止執(zhí)行。
2.第三人撤銷之訴審理后的處理規(guī)則與其他訴訟程序不同
第三人撤銷之訴因屬當事人依據(jù)新的事實提起的新訴,在起訴時除了請求確認原生效裁決的錯誤外,還有可能提出獨立于原裁判的民事權利主張,故人民法院在處理上應全面審查,新《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第三百條規(guī)定了三種情形:
(一)請求成立且確認其實體權利的主張全部或部分成立的,改變原判決、裁定、調解書內容的錯誤部分。
(二)請求成立,但確認其全部或部分實體權利的主張不成立,或者未提出確認其實體權利請求的,撤銷原判決、裁定、調解書內容的錯誤部分。
(三)請求不成立,駁回訴訟請求。
應當注意的是:如第三人撤銷之訴的對象是生效的調解書的,由于調解書系當事人根據(jù)意思自治原則對自己民事權利的處分,人民法院可能僅撤銷調解書,但不會直接對其民事權利主張作出處理,否則可能將違背當事人的處分和自愿原則。
3.第三人撤銷之訴與案外人執(zhí)行異議程序只能選擇其一
根據(jù)新《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二十七條的規(guī)定,案外人對執(zhí)行標的可提出書面異議,人民法院審查后認為理由不成立的,應裁定駁回。對該駁回裁定,案外人認為錯誤的可提起審判監(jiān)督程序。
而對于上述再審救濟程序和第三人撤銷之訴程序應如何選擇的問題,新《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第三百零三條已明確界定只能選擇一種。即如選定第三人撤銷之訴程序后,又提出執(zhí)行異議的,人民法院審查后認為異議不成立的,第三人不得再依據(jù)新《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二十七條規(guī)定申請再審。如選定執(zhí)行異議程序的,人民法院審查后認為異議不成立的,則第三人應依據(jù)新《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二十七條的規(guī)定提起審判監(jiān)督程序,而不得再提起第三人撤銷之訴。
4.并非對于所有已生效判決、裁定、調解書均可提起第三人撤銷之訴
根據(jù)新《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九十七條的規(guī)定,對下列情形提起第三人撤銷之訴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一)適用特別程序、督促程序、公示催告程序、破產程序等非訟程序處理的案件;
(二)婚姻無效、撤銷或者解除婚姻關系等判決、裁定、調解書中涉及身份關系的內容;
(三)民事訴訟法第五十四條規(guī)定的未參加登記的權利人對代表人訴訟案件的生效裁判;
(四)民事訴訟法第五十五條規(guī)定的損害社會公共利益行為的受害人對公益訴訟案件的生效裁判。
實習編輯/李陽
為無訟投稿/tougao@wusongtec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