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約財產糾紛'屬于民事案件案由中的婚姻家庭、繼承糾紛。最常見的'婚約財產'就是'彩禮'。那什么是'彩禮'呢?'彩禮'的表述并非一個專業的法律術語,它是現代中國保留的一種舊時結婚的風俗,即由男方支付給女方的聘金。隨著現代婚戀觀越來越趨向自由,戀愛中的分分合合已然是家常便飯,在筆者的執業過程中,也越來越多的遇到了因為婚事談不妥最終分手,進而索要前期所給付彩禮的案件。
在此類案件中,主要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彩禮'的判斷、是否退還的情況、如何舉證等,下面一一進行敘述。
一、'彩禮'的判斷
究竟什么財產能算作'彩禮'?'彩禮'與戀愛中的其他給付行為有什么不同?不認定為彩禮會有什么后果?
'彩禮'以訂立婚約為前提,雖說我國各地婚俗略有不同,但是在訂立婚約時給付彩禮的做法則基本一致,由此可見,婚約的訂立與彩禮的給付具有相關性。在區分給付彩禮與戀愛中的其他給付財產的不同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首先,沒有婚約也就不存在給付彩禮,彩禮在此處應視為附條件的贈與物,而在實踐中男女在交往期間男方為追求女方而為女方或者其近親屬所做的支出(例如贈送手機、見面禮等)由于沒有相關法律意義上的約定,僅能算作男方在追求女方時一種表示愛意的方式,而不屬于彩禮。
其次,發生糾紛的原因是基于解除婚約,沒有婚約不解而請求返還彩禮的道理。
最后,基于婚約所發生的財產流轉關系,其法律效力同樣應當依附于婚約的效力。例如給付彩禮后,婚約有效,或依約結婚、共同生活,這樣就不存在彩禮的返還的問題;婚約失效,或婚后短時間內離婚,其彩禮的取得就失去合理性和合法性,而其他給付財產的行為則不存在相對應的合法性問題。
二、彩禮返還與否的幾種情況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十條的規定,當事人請求返還按照習俗給付的彩禮的,如果查明屬于以下情形,人民法院應當予以支持:(一)雙方未辦理結婚登記手續的;(二)雙方辦理結婚登記手續但確未共同生活的;(三)婚前給付并導致給付人生活困難的。其中特別指出,適用前款第(二)、(三)項的規定,應當以雙方離婚為條件。
由此可見,彩禮的返還與否與兩個條件相關,一、雙方是否辦理結婚登記手續;二雙方有沒有共同生活,因此,存在下列四種情況:
(一)雙方辦理了結婚登記手續且共同生活;
(二)雙方辦理了結婚登記手續但未共同生活;
(三)雙方沒有辦理結婚登記手續也未共同生活;
(四)雙方沒有辦理結婚登記手續但共同生活。
第一種情況,一般情況下法院是不支持返還彩禮的,除非滿足以下條件:
即給付彩禮的行為導致給付人生活困難。應該注意的是,首先,導致'生活困難'的原因是給付方為了給付彩禮,婚前舉債、婚后無經濟來源償還,或者是婚前用家庭財產給付、婚后無固定經濟來源、依靠自己的力量又無法維持最基本的生活水平的。其次,如何認定'生活困難',需要根據彩禮的數額、給付人的生活來源、當地生活水平等因素綜合考慮,可參照當地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合理確定。
第二種情況,根據婚姻法司法解釋,屬于應當返還彩禮的情形。
第三種情況,根據《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十條第一款第(一)項規定,雙方未辦理結婚登記手續的當事人請求返還按照習俗給付的彩禮的人民法院應當予以支持。
另根據2011年全國法院民事審判工作會議紀要的內容,《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十條第一款第(一)項中規定的情形,是指雙方并未共同生活的情形。
因此綜合上述兩個法律文件,在雙方沒有辦理結婚登記手續且又未共同生活的,彩禮予以返還。故不能簡單的適用婚姻法司法解釋二第十條第一款第一項的規定,以沒有辦理結婚登記為由退還彩禮,而是除此以外還應當考慮是否共同生活,如果沒有共同生活過,彩禮予以返還,如果共同生活過,則屬于下屬第四種情況,應另行分析。
第四種情況,根據2011年全國法院民事審判工作會議紀要的內容,婚約財產糾紛案件中,當事人請求返還以結婚為條件而給付的彩禮,如果未婚男女雙方確已共同生活但最終未登記結婚,人民法院可以根據雙方共同生活的時間、彩禮數額并結合當地農村的風俗習慣等因素,確定是否返還及返還數額。
一般來說,共同生活時間較短且彩禮數額較大的,人民法院會傾向于返還彩禮。此時會將給付彩禮的行為認定為附條件的贈與,所附條件當然就是結婚了,如果所附條件未成就,贈與不發生法律效力,贈與物應當返還。
但是已經共同生活兩年以上,或者已經育有子女,或者所送彩禮確已用于共同生活的,人民法院一般不予支持返還彩禮的請求。
綜合上述四種情況,只要沒有共同生活過,彩禮都是應當返還的,如果共同生活過,則要分情況具體分析。
三、彩禮的返還范圍
(一)若男方悔婚,女方為了結婚又購買了相關物品的,購買所花費的費用應當從彩禮中扣除,剩下的部分予以返還。理由為購買物品的目的是為了成婚,但男方單方面悔婚,導致目的無法達成,故應從彩禮中扣除。
(二)彩禮已轉換為共同生活的財產時,可將彩禮的返還與分割共同財產一并考慮,在分割中體現彩禮的返還,但應注意女方的'嫁妝'可視為女方的婚前財產,雖雙方共同使用,但不能視為用于共同生活。
'共同生活'中的花費一般包括,為了結婚對房屋的裝修款項、婚后生活費用的支出等。
四、婚約糾紛案件中的舉證問題
在商討結婚事宜的過程中,根據一般的常識和實際情況,彩禮給付一方不可能要求對方出具收條等書面手續,以表明其已收到彩禮。因此,當引發彩禮糾紛時,當事人舉證比較困難,一般只能提供證人證言,且多為親友證言,通常證明力不大。對方當事人也常以此作為抗辯,主張不予采信。為了收集有利證據,當事人往往會不經對方同意,錄制雙方談話錄音或電話錄音。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如果錄制雙方談話錄音或電話錄音的過程中,存在威脅、利誘或者是通過侵犯他人隱私等非法手段獲得的證據法院會不予采信。
除了證人證言,錄音證據外,當事人當庭的自認也很重要,當事人對彩禮性質的自認,對婚約訂立時間的自認,均可以為其他證據做輔助證明。
同時,轉賬憑證、購物發票、消費憑證均能夠證明給付方的給付行為,但應注意憑證上是否顯示給付的目的是訂立婚約。例如給付的時間是在婚約訂立前后,給付的金額往往都是整數等。
上述論述基本上介紹了實務中涉及彩禮的問題,希望能在辦案過程中給大家提供幫助,如有不妥之處,還望指正。
實習編輯/雷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