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花晨若云
本文原載于微信公眾號律師通
證據在開庭中至關重要。眾所周知,真實性、合法性和關聯性是一個可以被采信的證據所應當具備的三個特點。這一次就證據的所謂三性談一點自己的看法。當然,無論是在學術上還是在實踐中,這個問題都是很龐大的,所以僅就這個方面,結合理論與實踐展開。
一、證據的真實性
所謂證據的真實性,是指雙方所提交的證據應當符合案件客觀情況的事實,而不是虛假的。也就是說,證據的首要特點就是真實不虛構。
民事訴訟中的真實性,主要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一是證據是客觀存在而不是主觀虛構的。這就是說,證據應當是訴訟爭議發生時或發生后依據事實的走向而客觀留存的證據。這里的客觀存在,并不是單純指以有體物可供感知的形式存在,有時也只雖已存在但是沒有法律規定的形式,這就需要律師去補足。當然,這里并不否認律師依照法律的規定創設、補足有利于己方的證據,比如錄音證據等。
二是主觀上不存在偽造證據的故意。律師在搜集整理證據或當事人在提供證據時,應當嚴守法律規定。這里的偽造證據,既是指偽造可以查出的與案件有關的證據(如加蓋假的印章),也指雖然法律上是真實的但實際上與案件本身不符的證據。
例如虛構債權債務用以逃避債務的證據,盡管這些證據在法律上是真實的,但實際與客觀事實是不一致的。三是有些證據因為特殊的原因導致真假難辨的,可以采取其他方式予以佐證。在實踐中,經常發現有些證據當事人各執一詞,難以辨別。例如有些簽字通過司法鑒定的方式也難以確認的,這個時候就需要運用其他方式補足證明力,說服法官的內心確認程度。這種補足證明力的方式,既包括正向加強也包括負面減弱。
二、證據的合法性
所謂證據的合法性,就是雙方所提交的證據要符合法律的規定。當然,這個合法性是廣義上的。
一是證據本身是合法的。這個維度的合法性很好理解,即證據本身符合法律規定的形式要件即可,也就是民訴法及相關司法解釋所列舉的幾種證據類別。
二是證據形成過程是合法的。這里尤其指的是為了訴訟而后面搜集制作的證據。如偷拍、透露、威脅脅迫的所形成的證據。
三是證據反映的內容是合法的。亦即證據本身雖然合法,但是證據所呈現或反映的事實卻是不符合法律規定的。例如賭債、高利貸等等。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合法性要與民事行為的無效、合同的無效性相互區別開來。這是因為,合同的無效并不表示不符合證據的合法性。
三、證據的關聯性
這是指證據與所待證事實之間的聯系,這種聯系既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間接的。對于直接關聯性的證據是很好理解的。這里所指的是那種間接的證據。對于間接的證據,這就需要律師通過專業的能力去將這種間接性不斷的降低,提升其直接性。
當然,對于反方,則要強調這種間接性的存在。這里舉一個案例,證明這種間接性的證明方法。甲出資設立一公司,為實際控制人,但是在工商機關登記的信息中,看不到關于甲的任何信息,即公司的股東、法定代表人等均與甲無關。但一直以來,公司對外交往中,均由甲負責,只是到簽字之時,才有名義的法定代表人出面。后公司對外發生糾紛,起訴公司。而與公司發生糾紛的企業許多短信往來均是與甲進行的。甲在公司的層面上看不到任何一點信息。
本人受企業委托辦理該案,除了將短信內容進行公證之外,還調取了通話記錄,用以證明短信交流的時間。這里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就是,甲與公司的關系。如果不能證明該點,則上述所謂的短信等均是間接證據,證明力極低。
為了證明這一點,筆者做了如下事項:
1.尋找公司交易的各方,并由其出庭證明甲就是實際控制人,當然這個與公司交易的主體,筆者選了國企。
2.調取工商登記信息,發現在工商登記卡片上等在的企業聯系人電話是甲的電話。
3.申請法院調取該電話的實名登記信息(當然法院未調取)。
在開庭的時候,就短信問題雙方進行了激烈的辯論。最后,法院認定短信有效。理由在于該短信發送的內容時間相符,且在工商登記信息上該手機號碼即為企業聯系方式。故對短信內容予以了采信。這個案例雖然簡單,但是從這里也可以看出間接證據的轉換性。
以上是從一個平面或靜態的角度來對證據的三性進行分析的,而實際上,質證所關注的這三個屬性在邏輯上還是一個動態的。也就是說,合法性、真實性、關聯性的排序問題也至關重要。在里面,通常合法性和真實性一般是沒有問題,關鍵在于關聯性上。當然,在個別特殊的案件中,合法性與真實性也是一個值得爭論的焦點,也是重點。而關聯性通常是質證中最容易出現問題的地方,盡管其重要性遠不及合法性、真實性。
因此,律師在整理證據之時,要注意的是,合法性與真實性涉及的是證據的定性問題,而關聯性則是證據定量的問題。也就是說,如果證據的合法性和真實性出了問題,則證據面臨的是全盤否認的結果,但是關聯性只涉及證明力大小的問題。
所以在關鍵證據上,一定要確保證據的真實與合法。這也就是我前面提到的律師在與當事人做談話筆錄時,一定要將該問題寫進去的原因,即要求客戶必須提供真實可信的證據材料,否則相關不利后果由其承擔。
當然,證據的這三個屬性所存在的各自特點,也是作為原告和被告組織證據的一個依據。原告的證據力求三性合一,不出任何紕漏。而作為被告則要在組織證據時迫使原告證據的三性出現問題,以達到不能證明其訴訟請求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