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原創 作者:王新莊律師 時間:2016-05-30
夫妻共同債務和個人債務本來應該是清晰的,沒有什么問題的。但夫妻一方或雙方,為了侵吞夫妻共同財產或者他人財產,各種虛假訴訟近年來大量發生。如果面對這個問題?杜萬華大法官為我們提供了明確的答復。
一、夫妻共同債務的表現形式有哪些?
夫妻共同債務,是夫妻共同向外舉債,用于夫妻共同生活所負的債務。從形式上看,這種債務有兩種表現形式:
1、夫妻以雙方的名義向外舉債形成的債務。這種債務一般直接認定為夫妻共同債務,爭議不大。
2、夫妻一方以個人名義向外舉債形成的債務。這種債務,在離婚時和債權人起訴時往往發生爭執:簽字的一方認為是夫妻共同債務;而沒有簽字的一方認為不是夫妻共同債務,認為僅僅是簽字方自己所負的個人債務。下面對此分別予以說明。
二、離婚時,怎樣認定夫妻一方以個人名義所負債務的性質?
1、法律依據。杜法官指出“在涉及夫妻債務的內部法律關系時,按照婚姻法第41條的規定進行認定,即在夫妻離婚時,由作為配偶一方的債務人舉證證明,其所借債務是否基于夫妻雙方合意或者是否用于夫妻共同生活;如舉證證明不能,配偶另一方不承擔債務償還份額。”婚姻法第41條的規定是“離婚時,原為夫妻共同生活所負的債務,應當共同償還。共同財產不足清償的,或財產歸各自所有的,由雙方協議清償;協議不成時,由人民法院判決。”
2、判定法則。因此,離婚時,是否夫妻共同債務,關鍵看是否用于夫妻共同生活。用于夫妻共同生活的,就是共同債務;反之,就是個人債務。
3、舉證責任。舉證責任分配方面,由提出是夫妻共同債務的一方承擔舉證責任,另一方不承擔舉證責任。
三、債權人起訴時,怎樣認定夫妻一方以個人名義所負債務的性質?
1、法律依據。婚姻法解釋(二)第24條規定:“債權人就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夫妻一方以個人名義所負債務主張權利的,應當按夫妻共同債務處理。但夫妻一方能夠證明債權人與債務人明確約定為個人債務,或者能夠證明屬于婚姻法第十九條第三款規定情形的除外。”婚姻法第十九條第三款規定是“夫妻對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約定歸各自所有的,夫或妻一方對外所負的債務,第三人知道該約定的,以夫或妻一方所有的財產清償。”
2、判定法則。當債權人起訴時,是否夫妻共同債務,關鍵看借款是否發生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發生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的,就是夫妻共同債務;反之,就是個人債務。
3、舉證責任。舉證責任的分配方面,債權人只要證明債務發生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就可以了。而主張不是夫妻共同債務的一方則要承擔非常困難的舉證責任,證明債權人與債務人明確約定為個人債務,或者證明夫妻不采取共同財產制,并且債務人知道該情形,這個經常是不可能的。所以,這里的除外規定在一般情況是沒有價值的,不用考慮。
4、新的動向。由于上述規定在對外債務方面幾乎徹底綁定了夫妻雙方,使得沒有享受債務利益的一方不得不承擔償還債務的責任。對此,杜萬華大法官指出“在涉及夫妻債務的外部法律關系時,按照婚姻法解釋(二)第24條的規定進行認定,同時明確,在該條但書規定的兩種情形外,如果配偶一方舉證證明所借債務沒有用于夫妻共同生活的,配偶一方不承擔償還責任。”這樣,夫妻一方的外部債務是否夫妻共同債務的標準,就重新回到了婚姻法第41條,即以是否用于夫妻共同生活為準。
四、執行階段,能否根據婚姻法解釋(二)第24條把沒有參加訴訟的配偶直接追加為被執行人?
夫妻一人所欠債務,在執行階段能否直接認定為夫妻共同債務,從而把沒有參加訴訟的配偶直接追加為被執行人?答案是不能。杜法官指出“有的基層法院直接引用婚姻法解釋(二)第24條,把未參加訴訟的配偶另一方直接追加為被執行人,這顯然不合適。”理由是:
1、司法解釋(二)是裁判標準,不是執行標準。我們當時制定這個司法解釋本身就是司法審判的裁判標準,夫妻共同債務的認定只能在審判階段不能在執行階段。在2015年12月召開的第八次全國法院民事商事審判工作會議上,我們專門強調,夫妻共同債務應當通過審判程序來認定,不能由執行程序認定。
2、如果夫妻共同債務可以通過執行程序認定,那沒有參加訴訟的配偶一方就失去了利用一審、二審和審判監督程序維護自己合法權益的機會,這是不公平的。
五、執行階段,能否根據其他理由把沒有參加訴訟的配偶追加為被執行人?
杜萬華法官說“我們認為,在執行過程中,被追加為被執行人的夫妻一方認為不能執行自己的財產,有權依法提出執行異議;如果該執行異議被駁回,被追加為被執行人的夫妻一方認為執行依據有錯誤,有權依法提起案外人申請再審之訴;對此再審申請,人民法院應當立案審查,鑒于夫妻一方沒有參加原審訴訟,法院可以提審或者指令再審;進入再審后,鑒于原審訴訟遺漏當事人,人民法院可以依法撤銷原審判決,發回重審。”這里總結如下:
1、對夫妻一方所欠債務,起訴時應當同時起訴夫妻雙方,避免日后執行糾紛。同時,夫妻另一方如果知悉,也應申請參加訴訟,避免日后不必要的麻煩。這些糾紛或麻煩如下面2~4所述。
2、如果已經起訴夫妻一方并且已經判決,那么法院是可以追加另一方為被執行人的,只是不能引用婚姻法解釋(二)第24條。
3、被追加為被執行人的夫妻一方認為不能執行自己的財產,有權依法提出執行異議,但法院可以駁回異議。
4、如果該執行異議被駁回,被追加為被執行人的夫妻一方認為執行依據有錯誤,有權依法提起案外人申請再審之訴。
5、此再審申請,直接導致立案審查、提審或者指令再審、再審三個訴訟程序。
6、再審時,鑒于原審訴訟遺漏當事人,人民法院可以依法撤銷原審判決,發回重審。這樣還可能引起重審、上訴、再審等一系列新的訴訟。
六、打擊虛假訴訟的措施和進展
1、虛假訴訟聚集的主要糾紛:一個是民間借貸糾紛,一個是家事糾紛。兩者又經常互相交叉。
2、夫妻共同債務方面,一方舉債的虛假訴訟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夫妻一方以個人名義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舉債給其配偶造成損害的情況;一種是夫妻合謀以離婚為手段,將共同財產分配給一方,而將債務分配給另一方,借以達到逃避債務、損害債權人利益目的的情形。這方面目前按前面幾條所述進行打擊和防范。
3、進展。對民間借貸已經做了較詳細的規范;在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中,對當事人要親自出庭,向法庭寫保證書,如果證言虛假要承擔法律責任等方面也作出了詳細規定。目前最高人民法院還在制定有關應對虛假訴訟的專門意見。
附件:《家事審判改革為相關立法提供實踐依據———專訪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專職委員杜萬華》第三部分
記者:近年來婦聯系統陸續收到投訴,反映有些離婚案件的當事人(主要是男性)為達到離婚后非法占有夫妻共同財產的目的,與人串通偽造債務,或者把自己賭博、吸毒、高利貸、非法集資等欠債偽裝成合法的家庭支出,有的受案法院在女方當事人無法提出反證的情況下,依據婚姻法解釋(二)第24條的規定,將這些債務認定為夫妻共同債務,有的法院甚至在執行階段適用該條規定,未經判決直接將女方作為被執行人。請您介紹一下最高法院對此問題的意見。
杜萬華:我覺得這些觀點可能與對該條司法解釋的制定背景、條文本意以及適用程序不太了解有關。在實際社會生活中,一方舉債的情形非常復雜,不僅存在夫妻一方以個人名義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舉債給其配偶造成損害的情況;也存在夫妻合謀以離婚為手段,將共同財產分配給一方,而將債務分配給另一方,借以達到逃避債務、損害債權人利益目的的情形。
2003年在制定婚姻法解釋(二)時,出現一個情況,夫妻雙方聯合對付債權人,以作假的方式通過離婚將財產轉移到一方,借以逃避債務。這種現象在沿海經濟發達地區比較突出,欠發達地區也有所反映。根據這個情況當時反復討論,婚姻法解釋(二)第24條在把握度的程度上爭論了很長時間。確定第24條的表述之后,夫妻雙方惡意對付債權人的現象得到遏制。
但是近四五年來,夫妻一方與案外人惡意串通偽造債務損害另一方合法權益的情況開始增多。有人為此對婚姻法解釋(二)第24條提出異議。最高人民法院對此高度重視,責成專門人員進行研究。我們認為,從現有的婚姻法規定來看,婚姻法解釋(二)第24條是符合婚姻法立法精神的。婚姻法解釋(二)第24條與婚姻法第41條的規定并不矛盾。婚姻法第41條是離婚時夫妻債務的判斷標準,解決的是夫妻內部法律關系,而婚姻法解釋(二)第24條是針對夫妻債務的外部法律關系所作的規定,符合現代民法保護交易安全的理念。我們強調要區分不同的法律關系,分別適用婚姻法第41條和婚姻法解釋(二)第24條予以解決。在涉及夫妻債務的內部法律關系時,按照婚姻法第41條的規定進行認定,即在夫妻離婚時,由作為配偶一方的債務人舉證證明,其所借債務是否基于夫妻雙方合意或者是否用于夫妻共同生活;如舉證證明不能,配偶另一方不承擔債務償還份額。在涉及夫妻債務的外部法律關系時,按照婚姻法解釋(二)第24條的規定進行認定,同時明確,在該條但書規定的兩種情形外,如果配偶一方舉證證明所借債務沒有用于夫妻共同生活的,配偶一方不承擔償還責任。
對司法實踐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我們高度重視,依法積極應對。目前,最高人民法院已經通過司法解釋、答復、會議紀要、發布指導性案例以及培訓等多種形式對此問題進行處理。
為什么社會對婚姻法解釋(二)第24條反響這么大?一個原因是,在執行階段直接認定夫妻共同債務。實踐中確實出現過這樣的情況,債權人拿到法院判決直接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有的基層法院直接引用婚姻法解釋(二)第24條,把未參加訴訟的配偶另一方直接追加為被執行人,這顯然不合適。我們當時制定這個司法解釋本身就是司法審判的裁判標準,夫妻共同債務的認定只能在審判階段不能在執行階段。在2015年12月召開的第八次全國法院民事商事審判工作會議上,我們專門強調,夫妻共同債務應當通過審判程序來認定,不能由執行程序認定。因為如果夫妻共同債務可以通過執行程序認定,那沒有參加訴訟的配偶一方就失去了利用一審、二審和審判監督程序維護自己合法權益的機會,這是不公平的。
我們認為,在執行過程中,被追加為被執行人的夫妻一方認為不能執行自己的財產,有權依法提出執行異議;如果該執行異議被駁回,被追加為被執行人的夫妻一方認為執行依據有錯誤,有權依法提起案外人申請再審之訴;對此再審申請,人民法院應當立案審查,鑒于夫妻一方沒有參加原審訴訟,法院可以提審或者指令再審;進入再審后,鑒于原審訴訟遺漏當事人,人民法院可以依法撤銷原審判決,發回重審。
應當看到,虛假訴訟不僅出現在家事糾紛中,在其他民間借貸糾紛案件中也存在。目前,我們正在通過多種手段防范、打擊虛假訴訟。在民間借貸司法解釋中,對民間借貸法律關系的認定、舉證證明標準、虛假訴訟認定和懲處等方面作出了具體規定。比如,在民間借貸案件中,要證明債權債務關系成立,舉證責任首先在債權人,要達到證明程度,單提出借條不能證明真正履行出借義務,要能夠舉出履行出借義務的其他證據,這在證據方面有一系列規定。如果證據在形式上達到了證明標準,債務人一方還可以舉出其他證據反駁;在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中,對當事人要親自出庭,向法庭寫保證書,如果證言虛假要承擔法律責任等方面也作出了詳細規定。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減少虛假訴訟。目前最高人民法院還在制定有關應對虛假訴訟的專門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