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于“廣州仲裁委員會”(gzac_gziac)微信平臺
《物權法司法解釋》第18條
物權法第106條第1款第1項所稱的“受讓人受讓該不動產或者動產時”,是指依法完成不動產物權轉移登記或者動產交付之時。
當事人以物權法第25條規定的方式交付動產的,轉讓動產法律行為生效時為動產交付之時;當事人以物權法第26條規定的方式交付動產的,轉讓人與受讓人之間有關轉讓返還原物請求權的協議生效時為動產交付之時。
法律對不動產、動產物權的設立另有規定的,應當按照法律規定的時間認定權利人是否為善意。
本條是關于善意取得中善意判斷時點的規定。
“挖掘機轉讓的案件中,受讓人稱其在付款完畢、簽訂協議之時才查看了挖掘機的合格證和發票”
裁判意見認為,受讓人在挖掘機交付之時,沒有見到所有權人,也沒有見到挖掘機的合格證和發票,沒有盡到一般購買者的審查義務,不足以認定受讓人此時具有善意。這一裁判意見給我們的思路即在判斷善意的時點標準時,應以不動產轉移登記或者動產交付時為準而非以訂立合同時為準。
而本條司法解釋給出了善意判斷時點的系統性規定:
不動產善意取得的善意判斷時點以登記時為準。
動產善意取得的善意判斷時點以交付時為準。
觀念交付的情況下善意判斷時點以轉讓協議生效時為準。
上述規定實際是明確了善意的判斷時點以物權法規定的物權變動時點為標準。
當然也存在例外情形,《物權法司法解釋》第二十條規定了物權變動以登記為準的特殊動產取得的善意判斷時點仍以交付時為準。
在此暫不作討論。
通過下面的案例,可以對善意的判斷時點有一個更清晰的認識。
案例1
劉某將其所有設備存放于王某處,后劉某與陳某達成轉讓協議,將該設備轉給陳某,并約定陳某直接從王某處取得設備。
上述轉讓協議簽訂后,陳某向王某取得設備前,王某與郭某簽訂轉讓協議,約定王某作為該批設備的所有權人將其轉讓給郭某,但由于王某繼續保管該批設備,郭某向其支付相應的保管費用。
【指示交付】時,物權自該約定生效時發生變動效力。——在劉某與陳某的轉讓協議中,劉某作為設備的所有權人將設備轉讓給陳某,并約定交付方式為【指示交付】。那么陳某當然通過【指示交付】在轉讓協議生效時即獲得該設備的所有權。在這一轉讓協議中不存在善意取得。
【占有改定】時,善意的判斷時點為約定生效時。——郭某要獲得該設備的所有權,只能通過善意取得制度認為其已經通過【占有改定】完成了交付。根據物權法司法解釋,【占有改定】的情況下,善意的判斷時點則為雙方達成轉讓協議時。即在簽訂協議時,郭某是否能夠基于王某占有該設備而確信王某的所有權,成為判斷是否善意的標準。
在郭某構成善意取得的前提下,按照善意取得適用的規則,應優先保護取得在后的善意取得人。即郭某構成時間點在后的善意取得,而獲得該設備的所有權。
然而,善意的判斷時點只能夠確定在此時間點受讓人是否構成善意,是判斷善意取得的前提條件。但能否真正的取得該物所有權,并非僅以這為唯一標準。仍以上述案例為例:
案例2
劉某與陳某之間通過【指示交付】實現善意取得;
王某和郭某之間通過【占有改定】實現善意取得。
但此時,若劉某作為原所有權人向無處分權人王某要求返還設備,王某返還后,劉某直接占有該設備。
依據物權法司法解釋,郭某已經在占有改定的約定生效時善意取得所有權。但劉某作為原權利人是基于自己原來所享有的權利而重新獲得該動產的直接占有,此時郭某作為善意取得的第三人能否依據物權法第三十四條自然可以要求作為原權利人的現直接占有人返還。
有觀點認為,若善意取得第三人可以要求作為原權利人的現直接占有人返還。對所有權的保護和善意第三人利益保護并非合適的平衡。這一觀點認為:
“如果認為占有改定時,善意第三人取得物的現實交付是其善意取得的要件,在原權利人要求無權處分人返還占有之前,善意第三人已經取得了物的直接占有,此時自然應該保護善意第三人,而非原權利人。也就是說,占有改定時,以何人先取得直接占有,是保護所有權人還是善意第三人的決定因素,這才是平衡兩者之間利益合適做法。”
仔細分析這一觀點,這一觀點實際表達的意思是“不贊成【占有改定】的情形下,能適用善意取得制度。”因為受讓人的直接占有動產即不構成【占有改定】了。這顯然是值得商榷的。
不過,這一觀點的提出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直接占有】應當作為判斷善意時的重要考慮因素。
案例3
若劉某并非設備所有權人,陳某通過【指示交付】構成善意取得。此時劉某與陳某簽訂轉讓協議時間為本月10日,但王某和郭某在本月1日已經簽訂轉讓協議,并【現實交付】該設備,郭某取得了對該設備的占用。
這種情況下,郭某與王某的轉讓協議于本月1日已經生效,先于陳某與劉某間的轉讓協議。同樣基于優先保護取得在后的善意取得人,陳某應當構成善意取得。但郭某基于善意取得已經實際占有設備。誰最終能基于善意取得制度獲得設備所有權呢。直接占有與優先保護取得在后的善意去的人之間如何平衡呢。
其實不難注意到,郭某1日就已經直接占有該設備,而陳某10日才與劉某簽訂轉讓協議,劉某此時都沒有直接占有該設備,難以推斷陳某在受讓設備時具有善意。應當認為郭某基于善意取得以及直接占有取得設備所有權。
綜上所述,判斷善意的時點并不能夠作為善意取得所有權的成立時點。判斷能否善意取得所有權并不是僅僅將具有善意作為唯一的判斷條件。【直接占有】、【善意的先后】也應當被納入考慮。
編輯/張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