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紐約金融論壇(本文作者為Milan Kratka先生和李榕南先生)
現在中國非常缺乏的是整套金融工具來支持透明有效的公平價格發現。在完整的金融體系下,投資者能賣掉它,或在交易所交易期權對沖。這樣很大程度上可以防止極端定價過高和不可避免的崩盤。而且這種體制可以幫助長期投資人省錢買進合理定價的股票。
中國股市近期的波動令人震驚,35%暴跌的發生不是在一個股價停滯期后,而是在上一年度的100%以上的大幅漲價后。艾倫格林斯潘——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前主席可能把它稱為“非理性的繁榮”。
對于中國經濟,看似這是一個單獨的創傷性事件,但這絕對不是一個只有中國才遇到的問題。世界其他國家地區都曾經歷過股市大幅度漲跌,并從這種經歷上積累到市場發展的寶貴經驗。香港1973年市場大跌后,香港政府加強市場監管,統一了四家交易所。美國股市1987崩潰后,美聯儲以銀行貸款提供資金給個人,這很大意義上防止了恐慌和更嚴重的后續問題。我們非常有信心中國也能從此次股市下跌中獲取和積累到許多知識。
一場災難過后,人們通常需要長期治療來治愈PTD(創傷后障礙)。在這過程中投資者可以對市場有更深入的了解,積累財力和匯聚經驗。有云,殺不死你的挑戰,會讓你變得更加強大。經濟周期和股市漲跌一直是市場經濟的正常現象,投資者和國人沒有必要對中國現在所面臨的股市有太大的恐慌。
對于一個有經驗的投資者,前期股票價格過熱,只是需要讓股價回歸到理性價值,無需驚慌。同期中國的GDP沒有增長100%,甚至沒有50%。價格過高的股市需要調整以更接近一個更公平的估值區間。就好像板塊中上漲的壓力已經醞釀了一年多,而在幾天之內引起了震動反駁。這是因為股市沒有一個閥可以讓蒸汽逐漸脫落的機制。
中國的金融市場非常年輕,發展也落后于中國經濟發展的步伐。為了讓金融市場更加有效的服務實體經濟,并能夠沒有巨大斷層地反映市場公平價值,金融體系是需要盡可能完善的。這意味著有:1)提供交易成本低并且透明的金融交易體系;2)盡可能提供完整的整套金融工具;3)多元化的市場參與者,包括先進的做市商及提供公平的價格;以及4)有效監管,保證商務的運營的低成本和可控風險度。
1、中國已經有不少類別的交易所,他們資金充裕,并有由政府資源支持。但交易所的作用不僅是替買家賣家提供一個平臺,也應起到一個公平價格的發現途徑。過高估價和過低估價都對實體經濟不利。
2、現在中國非常缺乏的是整套金融工具來支持透明有效的公平價格發現。例如,在一個投資者看到一個過高估值的股票怎么辦?除了等待它的價格崩潰,目前中國市場上還沒有有效的方式讓理性的投資者來表達自己的觀點。
但是在完整的金融體系下,投資者能賣掉它,或在交易所交易期權對沖。這樣很大程度上可以防止極端定價過高和不可避免的崩盤。而且這種體制可以幫助長期投資人省錢買進合理定價的股票。就像陰陽和諧一樣,市場需要兩種力量才能達到平衡,股市才會具有真正意義上的價格發現。
舉例來說,一個成熟的投資者可能會以個股股權的心態來看待股票,并且考慮到其債務結構、預期現金流、預期收益及其預期變量。這其中還包括一些其他的市場因素。要想長期成功,絕對不是一項容易的事,必須在實踐中逐步完善適用于國情的方式方法。
4、每一個理性的政府應該規范其經濟體制,制定公平合理的規則,旨在降低成本和控制風險,從而促進經濟繁榮。低成本,商貿交易流通通暢是經濟發展必要條件。就像有健康無阻的血管輸送新鮮血液到全身。和諧無阻的商務和交易是長期經濟繁榮的前提。如果血管里有堵塞,影響血液輸送,經濟的健康會受到影響,甚至可能會出現創傷性癥狀。
另外,政府可以自己運行企業,但一般來說,他們并不需要擔負這個責任,而且它不會是最理想的情況。這就好像直接喂給人們魚吃,還不如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幫助人們學會如何釣魚養活自己。大部分情況下國企是很難成為運行最好的企業,很多是因為他們的天然保護機制和壟斷權利。他們有能力改變規則,這使他們的競爭不公平,從而他們可能缺少動力去主動的辛勞、去進步創新,也就很難做到高效率和擁有持續盈利的能力。他們往往也未必愿意支付有競爭力的薪酬雇用和保留最優秀的員工。
政府并不需要解決所有問題,但可以允許該問題得到解決。為了做到這一點,他們必須設定明確的法律法規,并嚴格執行。同時他們可以聘請最優秀的人才來分析和指導甚至執行。在發生問題是如果僅僅忙著給人貼標簽,指責和逃避真正的問題所在,都沒有長期建設性意義的。
中國有資源,有市場,也有人才。只有進一步發展金融市場,讓其更全面完善,保持交易的透明,才是長期發展的唯一道路。市場則應著重投資培養最優質的金融公司與頂級的金融技術,使他們能夠有效地監管公平的市場并履行估值職責。我們面臨的是中國金融發展改革上一個坎,但是絕對不是一個過不去的坎。只有隱忍成長的痛苦才會到達長期的成功。在這個十字路口,我們不能停止改革和進步,因為這是經濟發展的必經之路。
(本文作者為Milan Kratka先生和李榕南先生。Milan Kratka先生,美國華人衍生品協會理事會理事,芝加哥大學博士,長期從事期權期貨交易;李榕南先生(Carmen Li),美國華人衍生品協會會長,畢業于哈佛商學院,曾供職于期權期貨做市商DRWTrading,目前在紐約從事風險投資。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所供職公司無關。)
(本文作者介紹:以紐約為支點,全球線上線下互動,推動金融學術交流,加強金融經驗分享,培養金融創業人才,實現金融商務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