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生在古都金陵,這座長江邊傷感的古城與古城姑蘇在許多方面差異很大。如論自然環境,古都金陵其起伏變化的丘陵要比姑蘇更勝一籌,但臨水而居生活在一馬平川聰慧的姑蘇人,硬是在局促的環境里疊山引水將自然山水與花草樹木引進家中,可以足不出戶就能感受大自然的風花雪月。在我們還在為生活打拼而東奔西跑時,我的蘇州朋友中不少已過上讓人羨慕的風雅生活。
古城姑蘇由于其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而享有盛名,其悠久的歷史,厚重的文化,繁榮的市井,優美的風景,精巧的園子,眾多的文物,樸素的民居,幽靜的街巷,畫樣的水鄉,以及魚米之鄉??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宜居的世外桃源。
喜歡蘇州,因為最為重要的是那里有一幫趣味相投的朋友,在我眾多的朋友中,與我最要好的鐵哥們多半住在環境優雅的姑蘇區。盡管我至今聽不懂他們那嗲得讓人骨頭酥軟的吳儂軟語,但這絲毫也影響不到我對姑蘇昆曲與評彈的喜愛,尤其是那水磨調的昆曲簡直跟歐洲的古樂異曲同工,那份優雅直抵心靈的軟肋而讓人飄飄若仙忘了凡塵。
用影像記錄下姑蘇是很難的,因為,姑蘇的那份優雅生活多多少少也融化在我的生活里了。我的一位生活在美國的蘇州畫家哥們與我同歲,年輕時和我一樣對蘇州優雅的生活不屑一顧,直接影響到藝術創作上是對傳統的逆反。但近些年來,他的畫風發生了質的變化,他的畫作呈現給我們的是雅致。他跟我聊天說:近來在他的夢里夢到最多的情景是他生長的家鄉蘇州。那小橋、那流水、那人家……
每年江南桃紅柳綠的時節,正是北方被沙塵暴所籠罩的時候。我基本上都會來蘇州姑蘇區我的哥們家及西山縹緲峰一帶小住幾日。當我呼吸到太湖邊新鮮的空氣,濕潤的空氣里夾雜著碧螺春淡雅的花香;當我端坐在山腳下湖邊茶農家飯桌前品嘗著剛出鍋的新茶時,覺得自己此時此刻是這個世界上最幸福的人。當然,我也忘不了給天南海北幾位好友發個短信,其結果除招致羨慕外,也使更多的人加入到此行動并堅持至今而樂此不疲,他們甚至比我還勤,一年多次往返于這個被譽為「人間天堂」的地方。
姑蘇的生活像杯初春的碧螺春茶,喜歡濃烈、刺激,口味重的人是很難喜歡的,用現在流行的詞「淡定」來形容蘇州的生活比較貼切,泡碧螺春的水溫不宜過高,且只有在第二、三泡才能品嘗到其淡雅的清香。姑蘇的顏色像碧螺春茶湯一樣,它清新淡雅,沒有大西北濃郁、夸張的色彩反差。這正是我所喜愛的顏色。每次來姑蘇,我不喜歡艷陽高照,陰霾細雨的天氣是我的最愛。尤其是早春二月,牛毛細雨滋潤那一絲絲新綠映襯在粉墻上,就像畫家吳冠中的畫(吳先生也是江南人)。
姑蘇的生活像靜靜的流水,那種波瀾不驚的意趣是很難用影像捕捉下來的。就像我做了好多年有關綠茶的專題拍攝一樣,出版界的朋友一直勸我將多年拍攝的茶專題的片子結集成書。的確,我可以很快將該書弄出來,但我沒有這樣去做。原因是我已經每天都在享受茶帶給我的快樂,至于非要弄出什么結果似乎并不重要了。
因為,我已經于此時此刻在姑蘇這個美麗的人間天堂里享受著。
大氣坦蕩·滄浪亭
=================
記載著沈三白和蕓娘凄美故事的滄浪亭有著太多太多的故事,這座姑蘇城最古老的園林在我看來最絕的是大氣坦蕩的胸懷。姑蘇園林都是高高的圍墻藏起來的風景,唯獨滄浪亭內外相互映襯,在里看是一道風景,在外看又是一道風景,這真的印證了:清風明月本無價,近水遠山皆有情。
靜謐·網師園
=================
對于許多人來講,蘇州園林在他們眼里都一個樣。當然,這種結論是錯誤的。昔日的園林多為文人與畫師所造,他們用生活、智慧與靈巧的雙手營造了一座座風格迥異的園子留給后人,至少,我畫過畫,我讀懂了他們的園子。
游園驚夢·南石皮記
=================
昔日姑蘇輝煌的古典園林已成為世界遺產,那種精湛今人是無法超越的,即使再惟妙惟肖以假亂真也沒任何意義,因為時代不同了,今天的生活與古代的生活已發生了質的變化。蘇州畫家葉放是個聰明人,我是見證了他的南石皮記整個過程的,在他的園子里,我們經常會把彈古琴,唱昆曲的演員請到他家里,和風明月下品茶賞樂延續了先人的風雅。
延續的精致·盤門景區
=================
這是在盤門景區里一處新建的住宅區,被我偶然見到的畫面,精致典雅的的生活在今天日新月異的蘇州仍在延續,文化傳統的血脈已融入到他們的日常生活中里了,而生身為外鄉人的我們,只有無盡的羨慕。
小橋、流水、人家·星造橋
=================
小橋、流水、人家,是昔日姑蘇的寫照,今天的蘇州這種景象依舊在,與時尚、喧嘩的十全街并列的還有一條安靜愜意的巷道叫——滾繡坊,想尋找昔日姑蘇的影子要用今日時髦的詞「穿越」不妨在這兩條街進行變換穿越,你可在楊柳岸粉墻黛瓦的屋子里品嘗著法國紅酒,在柔軟舒適的沙發里無線上網與海內外朋友神聊。
細讀深思·東吳大學
=================
秋日艷陽下的草坪正是讀書最佳選擇。
秋日·十全街
=================
秋天的十全街是美麗的,梧桐樹的葉子黃了,年輕的情侶悠閑的漫步,端坐路旁的外國友人神情似乎在思鄉;該是回去的時候了。
“遠嫁”的老人·烏鵲橋
=================
黃昏,在烏鵲橋邊,一位白發的老太太在好幾位青年、中年人的陪同下正找尋什么?憑直覺我覺得這其中一定有文章,果然,老人在找滾繡坊,她1951年嫁到上海后于今天才又回到她的家鄉,六十一年似乎太長了,陪伴她的幾個兒女和他們的孩子攙扶著她尋找著她年青時的記憶。
媽媽的愛·西美巷
=================
西美巷的來歷不甚清楚,類似這樣幽靜的巷道在滄浪區有很多,能夠悠哉地在這樣的環境里生活對于年輕的母親和她的孩子來說無疑是幸福的。
白發蘇州·羅漢院雙塔正殿遺址
=================
我讀過余秋雨的散文《白發蘇州》,很喜歡!在定慧寺街羅漢院雙塔寺正殿遺址,當我在端詳檐廊下古老的石刻時,偶見幾位上年紀的蘇州老人,他們有的在古老石雕前健身,有的在讀書看報。我似乎覺得余先生的文字在這里復活了,我記得他寫到:——山水還在,古跡還在,一級級臺階,一座座門庭,門都關閉著,讓你去猜想它的蘊藏,猜想它以前……
美夢·柳巷
=================
幸福無處不在,當我在寒冬的姑蘇12月去柳巷尋覓南半園未果,途經一門口時,我見到一居民在冬日陽光下午睡,他睡得是那么的香甜,興許他正作美夢呢!
城市美容師·滾繡坊
=================
晨光熹微,滾繡坊一帶城市美容師已經開始了一天的勞作。
落花流水·南園
=================
蘇州南園歷史上曾是明代萬歷年間首輔王錫爵賞梅種菊的地方。滄海桑田,今天的南園已是一處高檔的賓館,歷史的光芒積淀成厚重的人文格調的南園就像春天的梅花隨風而逝。
光陰·文廟
=================
文廟與滄浪亭僅隔一條馬路相望了千年,喜歡看著梧桐樹的影子在文廟墻壁上婆娑起舞。
暗香·靜思書軒
=================
梅花在春寒料峭的日子里盛開了,暗香襲來。
溫暖·大公園
=================
喜歡在滄浪無目的散步,一切都有看頭,處處以人為尺度,讓人覺得很溫馨,就像秋日黃昏的斜陽暖暖的。
婚紗照·胥門
=================
胥門是古老的,年輕人也愛上了古典的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