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中藥的分析已經寫了幾遍了,但每一次、每個公司都會有所不同,先是有東阿阿膠的中藥+保健品分析,然后有同仁堂國藥的國際中藥形式分析,然后有同仁堂的OTC中藥行業分析,接著就到今天的云南白藥行業分析,云南白藥的管理層對企業的發展要求完全符合現代商業管理模式,在最新的年報里面也確立了白藥公司圍繞“藥”這個根本推動大健康產業的大戰略方向,白藥的商業模式是中藥制劑生產+醫藥商業+日化生產,如果再深入一點,也是合并了原材料種植的全產業鏈+衍生品(日化)的企業。
一 中藥行業
作為中藥企業的云南白藥同樣受行業良好基本面庇護,包括
1中藥行業的良好前景:包括a過往不俗增速的延續b老齡化和城市化c保健意識的增強d居民收入增加和消費升級e醫藥消費的剛性f國家政策支持中醫中藥發展。
2 行業進入壁壘高:包括a差異化品牌壁壘高b政策準入壁壘高c技術與保密配方壁壘
另外也有中藥行業不利因素包括:
1 設備專用性強,退出壁壘高
2 行業集中度不高,但擁有品牌的生產盈利能力明顯較強
3 上游中藥材種植話語權強(上述詳見同仁堂行業分析)
藥物銷售方面,云南白藥與同仁堂相似的地方在兩者銷售渠道都以OTC為主,以處方藥為輔,OTC為主要產品的話語權肯定較醫院渠道強,但OTC近年發展增速明顯放緩,如果單純依靠OTC銷售藥物,肯定要拖累白藥的增速。不同的地方在于云南白藥有國家絕密級保密配方,對白藥品牌有專屬權,其他企業生產出來的產品不能叫白藥,白藥就是占領一個品類的品牌,所以含白藥成分加入醫保目錄和基藥目錄的藥品價格競爭小,同仁堂的配方確實開放的,這對企業來說真是一種遺憾。
二 醫藥商業
醫藥流通歸商業事業部,公司醫藥商業板塊由子公司云南省醫藥有限公司負責經營,
現為云南省醫藥商業龍頭企業,縣級以上醫院過半被醫藥公司把持,擁有約100 余家連鎖門店,占云南省醫藥商業近50%的市場份額,醫藥公司11 年排名全國醫藥流通企業第13 位,屬省級醫藥流通企業,在云南省內處于寡頭壟斷地位。13 年收入95.72 億,凈利潤2.47 億,凈利率2.58%,占集團收入利潤分別約為58%、14%。
醫藥商業在白藥的收入里占了大頭,但凈利率很低,最后利潤占比僅占合并報表14%,而且占用了很大一部分現金流,但醫藥流通利潤率雖然很低,卻掐著醫藥制造的喉嚨,醫藥商業渠道要是不給力的話,制造生產再牛也銷售不出去,白藥擁有自己的渠道能顯著提高利潤率、及時掌握銷售信息。
醫藥流通不像其他全國性醫藥流通以代銷渠道為目的,或者不同于同仁堂商業以銷售高端藥材、中成藥提高毛利,取得利潤,白藥的醫藥商業在云南省內處于壟斷地位,目前并無向省外發展意向,除了銷售白藥集團生產的藥品,也代銷其他藥品,增長速度能達到行業平均的15%左右,而且利潤率也不低于平均水準,云南省醫藥子公司利潤占比很低,主要作為自己的渠道商而存在,并不是為了創造更多盈利,而且商業子公司區域性競爭也不同于全國性醫藥流通,所以醫藥商業運作合理正常的情況下本篇并不深究醫藥流通趨勢及競爭態勢。
三 日化行業
云南白藥的大健康產業是討論得最多的部分,原因很簡單,因為市場容量大,做得好非常有“錢”途,產品線方面目前主要是個人洗護產品 (牙膏、洗發水)、一次性護理用品(衛生巾)、化妝品(面膜)。
日化同樣是得益于消費升級的行業,收入更高的國人使用更多更好的日化趨勢不可阻擋,日化對差異化品牌的認可程度高,對資金、規模要求高,不容易形成惡性競爭,上述有利因素限制了競爭白熱化,而且日化屬于快消品,市場容量很大,也是孕育千億級公司的沃土。
洗浴、化妝品、牙膏等品類日化的市場份額本來就在寶潔、歐萊雅、聯合利華等外資企業手里牢牢掌控著,外資擁有諸如品牌、全產業鏈、研發、資金等諸多優勢,而且,目前國人生活水準已經基本滿足了諸如洗浴、牙膏等生活必需品合理消費量,市場銷售額的增長主要靠消費升級帶動的中高端市場增容來實現,近年來日化的市場增長率在10%左右,明顯慢于醫藥市場發展速度。所以,日化行業較中藥行業有更多的不確定性,同仁堂、廣藥等諸多傳統中藥企業跨界鎩羽而歸。但如果能殺出來一條血路,形成一個強大的本土日化企業,白藥千億市值可能很輕松。
牙膏
牙膏市場容量200億,第一梯隊由佳潔士、黑人、高露潔、云南白藥和中華組成,市場集中度較高,第一梯隊占68%市場份額,2007-2012年牙膏行業年復合增長9.6%,發展速度還湊合,預計在消費升級的過程中,牙膏發展增速在未來數年仍可以達到10%。
牙膏市場準入成本比藥品高,尤其是新品進入超市,包括進場費、商品陳列費、人員費用、經銷商返利、運輸費等,營銷成本占整個銷售收入的30%。
喜人的發展趨勢是寶潔系發展停滯,以白藥牙膏為首的本土品牌正在饞食外資品牌的蛋糕。
云南白藥市場份額占有率排名第四,2012年白藥牙膏市場份額10%,2013白藥牙膏銷售19億左右。
牙膏消費特點是細分訴求多,而且消費者有不定期更換嘗新的習慣,所以可以形成各種不同類型的市場緩和競爭態勢,具體訴求有美白、口氣清新、基礎護理、全效、抗過敏、牙齦健康、兒童等等,口氣清新、美白仍然是主流訴求定位,占45%,白藥牙膏異軍突起主要源于白藥牙膏創造了一個新品類—中藥全面解決牙齦出血、牙齦腫痛、口腔潰瘍,它的成功白藥品牌、口腔護理藥聯想、避開傳統的口腔問題中藥護理新定位有密切關系。同時白藥牙膏在創立更多未開發的新品類,比如朗健定位高端,吸煙人士專用牙膏,比如孕婦專用牙膏等等。同時在白藥牙膏成功的基礎上也開始向傳統定位要份額,比如說2007年上市的金口健,不再是藥物牙膏,定位為基礎護理類牙膏。
總體來說,牙膏市場容量大,發展速度尚可,可開發的品類眾多,競爭程度中等,白藥占市場份額10%,跟行業第一名佳潔士(19%)還有距離,在行業增速10%、白藥牙膏產品力強勁、逐步跨品類饞食外資份額的基礎上,未來幾年不要輕言天花板。
洗發水
洗發水2013洗發品類的銷售額是446億元,容量是牙膏市場的2倍,2004-2013年大眾洗發水年復合增長速度為9.2%,高端洗發水增長速度為10.1%,市場競爭方面,洗發水市場比牙膏市場集中度更高,基本為外資企業控制,寶潔和聯合利華在國內形成了寡頭壟斷,2013年的市場份額分別為30.7%、52.2%,二者總和82.9%,各種細分領域都可以看到兩大巨頭的子品牌。
本土品牌的切入點仍然為中草藥定位切分了一部分消費者對中醫原理洗護產品的需求,云南白藥養元青目前份額還很小,而且缺乏“藥”定位的基礎上打開市場目前仍然困難重重,在媒體溝通會上健康事業部總經理尹品耀提到養元青的增長比較平緩。
沐浴露、面膜
云南白藥也還在運作千草堂沐浴露、采之汲面膜,但開發力度小,主要是這兩個品類還小,滲入成熟市場機會不高,如果洗發水開發成功沐浴露可以高看一線,目前集團沒有太多精力分散多個產品。
衛生巾
衛生巾市場600億,是牙膏的3倍,衛生巾市場競爭遠沒有牙膏激烈。高端市場,卻基本上都是外資品牌在把守。寶潔、金佰利、嬌爽、尤妮佳等國際一線品牌已經全部進駐國內市場,并紛紛在國內建廠,或收購兼并國內廠家。一業內人士坦言,目前國內衛生巾的高端市場,國內企業所占份額不超過10%,而剩下的90%基本上被外資品牌所瓜分。
行業集中度中等,銷售量排名前5的品牌合計市場占有率53.28%,銷售額排名前5的品牌合計市場占有率59.52%。國內衛生巾產品品牌由于生產廠家眾多,且大小不一,比較雜散,大多采取穩守二三線市場,部分實力較強企業在堅守二三線市場的同時,也逐漸向一線市場拓展。
白藥在年初的時候從控股公司把清逸堂的“日子”衛生巾接過來了,公司認為,通過產品梳理和品質提升,未來公司在該領域的發展機遇較大。集團對衛生巾市場寄予厚望,2014重點就是開發衛生巾項目,今年開始對省外推廣,公司收購清逸堂是看中其是含藥的衛生巾,沒有偏離藥這個根本。白藥最擅長的是生產功能性產品,在衛生巾中植入如祛異味等功能能夠為產品帶來很高的附加值,目前我們跟國外有技術開發合作,預計有很大的市場空間。
目前清逸堂銷售額已經過億,凈利潤3000萬,在云南的市場份額有40%,這說明這個產品在局部地區是已經可以打開銷售的,有一定的產品力,含“藥”定位能被一部分群體消費者認同,而“賣藥”正是云南白藥的強項,希望通過白藥全國性的團隊營銷,把“日子”賣到全國各地并占據一定的市場份額。
分析云南白藥的工作量很大,基本上一個事業部就是一個行業的分析,而且一個事業部里面產品眾多,所以管理的壓力不少,從各路資料看來,公司管理能力非常強,符合當代最新管理理念并完美執行,王明輝名不虛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