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要提高個人的思想修養和學識儲備。一方面,正確的世界觀、政治觀、道德觀、藝術觀、美學觀、歷史觀、倫理觀、文化觀對作者的文風、作品的質量至關重要。古人說:“志高者意必遠。”寫作者樹立了正確、遠大的理想,寫作時才能正確地“言志”,做到文意深遠。另一方面,“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作者只有博覽群書,對各方面的知識才能融會貫通、運用自如。 二要掌握領導意圖、語言風格。所謂“領導意圖”,就是領導對撰寫某一公文的目的和打算。對領導意圖,了解得越具體越好,越透徹越好。有時領導對領導意圖不可能談得那么具體、那么透徹,這要靠公文寫作人員平時對近期領導關注問題的掌握程度了,要靠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了。有了領導意圖,寫作就有了“尚方寶劍”。 三要學習有關文件和報刊,深刻領會中央和上級黨委指示精神。中央和上級黨委指示精神,是各級黨政組織工作的指南。掌握了這個指南,工作就能沿著正確方向前進;離開了這個指南,就會迷失方向,甚至會走到斜路上去。在起草公文前,我們必須通過學習,把近期中央和上級黨委指示精神領會深透,把準當前時代的脈搏。這是非常重要的。 四要了解當地實際。各級黨委的任務,就是要做好中央和上級黨委指示精神與當地實際結合的文章。只有了解當地實際情況,才能做好上下結合這篇文章,才能有針對性地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要了解當地實際,就要多翻閱一些資料,經常深入下去,搞些調查研究,事物是不斷發展變化的,現代化建設日新日異,新情況、新問題、新事物層出不窮,這就需要我們經常地了解當地實際,把握新鮮事物,否則,就容易犯“照抄、照搬、照傳”的毛病,就容易發生“言之無物,空話連篇”。 二、謀篇布局 (一)基本要求 一是完整連貫,首尾圓合。 二是疏密相間,錯落有致。 三是波瀾起伏,曲折變化 (二)基本內容 1、內部結構。所謂文章的內部結構,就是文章思路的內在邏輯結構。在敘述性文體里,稱之為“線索”;議論性、說理性文體里,稱之為“脈絡”。作為黨委機關,我們平時處理的公文主要是說理性質的文體,基本遵循“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脈絡形態,它自身必須要具有條理性、貫通性和嚴謹性,即:分清先后順序,有條不紊地表達思想;合乎邏輯,合乎人們的思維形式,使文章流暢貫通;思想脈絡細密周嚴,沒有縫隙,沒有漏洞。 2、外部結構。所謂外部結構,就是文章的外部存在形式。它的主要內容包括:一是層次和段落。層次是指文章各部分內容表達的次序,它著眼于思想內容的劃分,段落是行文時自然形成的基本單位,它側重于文字表達的需要。 3、怎樣開頭和結尾,應從文章的整體出發,有利于主題的表達和全文各部分的和諧。公文開頭多用開篇點題式:開門見山,起句發意,直接揭示主旨,公文、特別是領導講話稿的結尾方式一般有兩種:醒明主旨,篇末點題;展望未來,鼓勵斗志,向人們提出希望,發出號召,指明方向,鼓舞人們為實現它去努力奮斗。 (三)如何謀篇布局 要鍛煉思路。只有對內容經過精心思考,對文章的謀篇布局做到胸有成竹,再動筆寫作,才能寫出結構嚴謹,邏輯性、條理性強的文章。要列好提綱,或打腹稿。這是起草公文的一道重要工序。按提綱寫稿子,有許多好處:可以幫你組織材料;可以使你想問題更周到;免得一面寫一面想,寫時吃力不討好。列提綱,一定要在掌握領導意圖和吃透“兩頭”的基礎上進行。 三、語言的錘煉 準確。公文代表著領導機關或領導集體的聲音和意見,不準確,含糊不清,摸棱兩可,執行的標準就不好把握,就不好執行。 簡潔。毛澤東同志說:“文字要簡短,使他們頃刻之間能看完;要精警,使他們一看起一個印象。”公文必須簡短扼要,特別是領導講話一定要注意多用短句,忌用長句子,不要用過多修飾,把意思講明白就可以。 鮮明。公文,不能像文學作品那樣,含蓄隱晦,深藏不露,更不能含糊不清,意向不明,它要求清楚、明白,無論贊成或反對什么、提倡或禁止什么、肯定或否定什么,都要非常確切地表述和說明,使人心領神會,一目了然。 易懂。公文既要簡潔又要易懂,簡短而缺意,就只能使人看不懂。所以,寫公文不能嘩眾取寵;不能用那些華麗而不易懂的辭藻;不能用那些自己生造的語言;不能有“學生腔”、“文學腔”;不講空泛的“普通話”,多講實實在在的“地方話”,多用群眾語言。 四、日常公文寫作需注意的幾個細節問題 1、公文寫作的標題。標題可以劃分為大標題、小標題,一級標題、二級標題等。標題的確立應根據公文的中心思想和層次要求具體確立,一篇文章的標題與標題之間應層次分明、邏輯嚴禁、相互照應。公文的標題既要求緊扣文意、層意、段意,不能跑題、偏題和以片蓋全,又要求語言簡潔精練,有些公文,比如講話的語言必須體現領導同志的感情色彩和風格要求。在公文寫作中,有時公文的內容較多,人們看起來、聽起來,留下印象的內容并不多,所記下來、留下印象的大多是文章的題目和各個標題,所以公文好的標題或標題群,能引人入勝,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公文寫作的觀點 好公文的關鍵是要有新意和創意,按部就班,對著葫蘆畫瓢,體現不出個人的觀點是寫不出好公文的。所以公文寫作者平時必須通過經常學習黨政理論和相關專業知識,深刻領會上級政策,經常調查研究了解當地實際,多上下結合深入思考來提高自己的“悟性”,身在外而心在內,雖不是領導,但多從領導的角度來思考問題。同時,在執筆時,注意要以工作為中心,以思路為紐帶,把多個觀點、觀點群有機聯系起來,做到主次有位、先后有序,既前后圓合,又錯落有致。 3、公文寫作中數據的應用 在公文寫作中,數據的應用是一種普遍性、經常性的事情,它是事物的量化,發揮著重要作用:一方面從字面來理解,“數”“據”顧名思義就是數字方面的根據,有理有據,只要有根據,事情道理才能講的明白,數據飽含信息起到一種說明的作用,讀者從數據中就可以清楚地了解事物的發展狀況,使其明了;另一方面應用數據說明事理,能使讀者感到真實,數據都是通過統計得來的,具有真實性的特點。 4、資料、語言方面的取舍 對于引用的材料,關鍵把握一點:拿來主義,以“有用”為原則,吸其精華,去其糟粕。簡單的引用,無疑于一件單色的衣服補上了一塊花補丁,補丁雖好,但影響了整體的和諧。所以,對借鑒的材料一定要加以認真改造,根據公文主旨和文章的邏輯結構,對引用的材料進行再加工,與實際情況結合起來,與公文的整體邏輯結構和語言、語氣統一起來,做到天衣無縫、錦上添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