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韋榮玉 發表時間:2006-9-6 被閱讀:458次 |
述職報告的含義及作用 所謂述職報告是在改革大潮中產生的一種嶄新的文體。它是隨著人事管理改革和干部科學管理的實際需要而產生的。所謂述職,顧名思義,就是述說履行職責的情況。即述職人 (代表單位、部門領導集體或領導者個人)把一個階段履行職責的情況和稱職與否表述出來。所以說,述職報告就是向上級機關和本單位群眾匯報單位、部門領導集體或領導者個人一個階段履行職責的情況并回答稱職與否的報告。 述職報告是各級機關、企事業領導和人事管理部門考察干部的重要方式之一。它的主要作用有三:其一,有利于領導本人總結經驗吸取教訓,明確職責,改進工作;其二,有利于上級考核干部,可為上級領導和人事管理部門考核干部提供科學依據;其三,有利于本單位群眾了解領導集體或領導者個人履行職責的情況,增強透明度,便于群眾監督。 述職報告的特點 要撰寫好述職報告,首先要掌握好述職報告自身的特點: (一)限定性。首先,是選材限定。選材被限定在述職人的職責范圍內。述職報告不像文學作品的題材那樣"上下幾千年,縱橫數萬里”,由作者自由選擇。述職報告無論是匯報政績、說明不足,還是簡述階段工作目標,概述今后工作打算,所用的材料都被限定在述職人的職責范圍內,不管述職人有無興趣,都不能隨意游離職責,自由選取。其次,是作者限定。即述職報告的作者,一般僅限定于代表單位、部門領導集體或領導者個人。第三,是報告時間被限定。述職報告一般要在一定范圍的會議上述說匯報,時間要求比較強,一般限定不超過20分鐘。 (二)嚴肅性。述職報告場合的莊重性,上級領導的重視性,單位干部職工的監督性,決定了述職報告具有極強的嚴肅性。述職人必須嚴肅對待。首先,是述職態度要嚴肅,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是好處則說好,是壞處則說壞;成績講準,缺點指明,不虛美,不隱惡,疾虛妄;不夸大,不縮小,求事核實。其次,是分析問題要辯證,注意把握分寸。對成績,準確把握述職人應占的份量,正確估計述職人所起的作用,不能把別人、別部門和別的系統的成績都說成自己的成績;對不足,也要分清哪些是個人的責任,哪些是集體的職責,哪些是主觀努力不夠造成的,哪些是客觀條件影響造成的,不能統統劃在自己身上??傊?,對成績和問題分析要辯證。要講清自己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和所起的作用。既不能爭功諉過,掠人之美;又不能讓功攬過,讓美于人,一切都要恰如其分,準確無誤。第三,是述職報告中所涉及的時間、地點、數字、事例等,也都必須真實可靠。 (三)鑒定性。述職報告要當著上級委派的考核人的面向本單位干群一字不增不減地宣讀,經本單位干群分組討論,辨別是否正確、客觀后,進行民主評議,再上交主管部門,讓上級了解述職人的情況,作為升遷、留任、降職或調整等的重要依據之一,所以,帶有鑒定性。 (四)簡樸性。簡是簡約、精當、扼要。述職報告用最簡約的語言、最精當的材料、最扼要的概括,充分地說明階段工作情況,達到"濃綠萬枝一點紅,動人春色不須多"的境界。樸是樸實自然。述職報告要使領導、群眾和自己三滿意,必須用明確的觀點,恰如其分的語言,不加修飾地表述事實,形成樸實自然的特點。做到"掃除膩粉呈風骨,褪卻紅衣學淡妝",這樣才會取得"淡及始知花更艷”的效果。 述職報告的寫作格式 第一部分:寫清崗位職責和年度工作目標。這部分是述職的基礎。否則,述職就失去了根基,就會下筆千言離題萬里,使人感到突兀。這部分在述職報告中處于重要地位,寫作這一部分要提綱挈領,高度概括。 第二部分:匯報述職人的政績。這一部分內容,要根據職責范圍和年度工作目標,闡述如何履行職責和完成年度工作目標的情況,選取在述職時限內的主要工作,較細致地將其工作過程和所取得的成果表述出來。撰寫這部分內容,總的要求是準確清楚,具體實在,有理有序,輕重分明,詳略得當;特別是對一些棘手事情的處理思路,對一些群眾關注問題的認識和處理結果,更要表述清楚。這第二部分常見的寫法有: l、分類式。即把階段工作成績按性質不同分類敘述。如:把階段工作成績分為決策類、指導類、參謀類、組織類、協調類或獲獎類,然后逐類敘述成績。 2、條款式。即對職責范圍內容和年度工作目標,逐條對照匯報工作實績。 3、重點式。即根據述職人的職責范圍和年度工作目標,選取最主要、最突出的幾件事為重點,詳細匯報,其他的可以簡筆帶過。 4、順時式。即按階段工作的時間順序來表述工作情況。它適合中心工作隨季節變化而變化的單位。 第三部分:不足之處和今后打算。扼要指出不足之處,簡明匯報今后工作打算。不足之處要對照職責范圍和年度工作目標找準,行文要扼要,做到有觀點,有實例,詳略得當,說明問題。今后打算要緊扣不足之處提出改進意見,做到有預見性,切合實際,并運用已有經驗和規律,發揚成績,糾正缺陷,盡量做到打算的合理,高度體現領導的預見。 第四部分:體會。這是述職報告的結尾部分,俗話說:"編筐編簍,重在收口",這部分即剖析在履行職責過程中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這是正文內容又一個重點。這一部分內容是在履行職責情況、完成年度工作目標的實績或失誤進行深層次思考和分析的基礎上得出的理性認識。這部分內容最能體現述職者的認識水平和綜合、思辨能力,寫作時要注意體會上頭的政策,體察下面的實際,認真運用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觀點、立場、方法,精心構思,深刻獨到,不落俗套。 第五部分:回答稱職與否問題。這既是述職的出發點,又是述職的歸宿點,也是前幾部分的總歸結。它是前幾部分順理成章的結論,而不能成為游離于前幾部分之外的自我表白。這部分內容,應從思想道德素養、政治理論素質、開拓進取精神、政策法律水平、處事決斷能力、綜合分析能力,文字口頭表達能力、廉潔模范作用、上下左右協調能力、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等方面,結合自己(或單位、部門領導集體)勾勒出一幅"肖像",最終回答稱職與否的問題。有許多述職報告,特別是代表單位、部門領導集體的述職報告,省略這豐部分。但按述職報告的規范寫作要求,這一部分不應省略,特別是述職干部個人的述職報告更應具備。 (四)寫作日期。寫作日期署在述職報告最后一頁右下角。應注意:寫作日期要寫全年月日,不能簡化。因為它是考察干部的重要依據之一,是要歸檔保存的。 述職報告的寫作要求 (一)突出能力。讓干部述職的目的,不是給干部評功擺好,主要是促使干部對職責清不清,責任明不明,方法靈不靈,能力強不強,進行一番反思與剖析,得出稱不稱職的結論,從而激發開拓進取、積極向上的精神。所以,述職的重點在于證明履行職責能力的強弱。闡明領導思想,展示履行職責過程,表述任職實績,解釋處理棘手問題和總結經驗、剖析工作失誤等,都應服從證明能力的強弱。如何把履行職責的實績和能力準確地表述出來,給予領導和群眾以鮮明的印象和強烈的邏輯感染力,這是述職者應該重點把握的問題。 (二)實事求是。述職要講真話、講實話、講心里話,切忌假大空。無論稱職與否都要與事實相符。要正確處理個人與集體、主觀與客觀的關系,無論功過是非,都應分清哪些是個人的責任,哪些是集體的責任,哪些是主觀努力的結果,哪些是客觀條件影響的結果,對集體領導相互協作取得的成績和出現的失誤,要講清自己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和起的作用。 (三)情理相融。述職要抱有誠意,要將自己的真實情感融于敘事說理的全過程。說理是為了敘事,敘事是為了說理,但無論敘事說理都不能離開履行職責的實際情況。只有推心置腹,毫不隱瞞地將自己的真實思想公之于眾,才能溝通述職者與群眾之間的感情,加深彼此間的理解和信任。為此,述職者在述職之前,必須認真地聽取群眾意見,弄清群眾對自己有哪些批評、不滿和要求,這既能幫助述職者全面反思,又能有的放矢解答群眾問題。對群眾意見比較大的事情尤其不能遮遮掩掩,含糊其詞,搪塞應付,要如實“曝光”。否則,不僅不能息事寧人,反而使群眾產生被愚弄的感覺,會失去群眾的信任。 (四)要注意把握分寸。首先,要防止干不夠、話來湊;其次,要掂一掂述職人在某項成績中的份量,正確估計自己的作用。第三,是措詞要有分寸。否則,群眾聽了反感,領導看了不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