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平樂正骨盛傳六世、歷時二百余載,起源于洛陽市孟津縣,形成于清朝嘉慶年間,世代居家鄉行醫,建國前盛傳五世,以療效獨特、醫德清廉而聞名。2008年6月“平樂郭氏正骨法”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擴展項目名錄。
平樂郭氏正骨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
如何理解,腰椎間盤突出是自然老化的一種現象?
腰椎間盤突出癥可以理解為一種退行性疾病,換句話說,就是一個小小的椎間盤使用了三五十年后,慢慢的老化了,椎間盤逐漸的破碎了,破碎的內容物壓到了周圍的神經根,就產生了腰痛、腿麻等癥狀。
即使是再精心的呵護,椎間盤的老化也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如何掌握正確的養護方法,讓癥狀不再復發,是非常重要的!目前的治療是以保守治療為主,目的讓疼痛和麻木的癥狀消失,并且很長一段時間保持平穩不發作。
腰椎間盤突出發展趨勢示意圖
腰椎間盤突出癥,典型的臨床表現
疼痛約95%的腰突癥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腰痛,80%有下肢痛。腰痛不僅是腰椎間盤突出癥最常見的癥狀,也是最早出現的癥狀之一。坐骨神經痛表現為臀部、大腿后側、小腿外側至跟部或足背的放射痛。
麻木和感覺減退 很多嚴重的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會出現下肢麻木的癥狀,往往可以通過腳背麻木還是腳底麻木來判斷腰椎間盤突出的具體節段。
也有很多患者單獨表現為下肢麻木,而不出現下肢疼痛。第5腰神經根受損,足背前內和小腿外側感覺障礙。
造成疼痛的原因
無菌炎癥,是造成腰椎間盤突出癥的基本原因
腰椎間盤突出以后,纖維環的一部分會擠入椎管里邊,伴隨腰椎頻繁的活動,纖維環和椎管里邊的神經叢反復的接觸摩擦,這種摩擦會引起神經根處的無菌炎癥。
無菌炎癥的逐漸增加,會引起水腫,甚至會引起纖維環和神經叢的粘連。這種無菌性炎癥會刺激神經叢,導致腰部疼痛或者放射性的痛麻酸脹,水腫會加重壓迫,加重神經刺激,加重病情。從而導致下肢放射性麻木疼痛出現。
刺激坐骨神經
冬季,是一年當中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關鍵時期。中醫上稱其為“痹癥”。意思是,遇到冬季降溫,癥狀會明顯加劇;另一方面,在這個時期的治療效果,要比其他季節要好。
冬季采取治養雙結合的方式,是中醫的傳統方法,通過貼敷三九貼,不僅起到暖腰的作用,更與治療同時進行!
1.冬病冬治黑貼劑的作用:消除無菌性炎癥和水腫,營養坐骨神經
貼劑外敷,是中醫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的最基礎方法。尤其是純中藥的黑貼劑,可以將藥物濃度高度集中在腰部,外敷通過強力穿透骨膜 ,可以使腰椎部位及周圍組織的充血、水腫等無菌性炎癥反應消退,迫使椎間盤養分吸收,彈性增強,最終解除疼痛,直至癥狀消除。
2.將黑貼劑貼敷在命門、腎俞兩穴+突出病灶部位,依據“透骨拔毒,以熱驅寒”的原理,貼敷在患處,熱力蒸騰不息,循環往復,宛如一股暖流周流全身,以熱驅寒,消除椎間盤處寒涼與疼痛。
純中草藥外敷疏通經絡,改善局部血液循環,加速局部細胞、組織液的代謝能力;進而對其腰椎病灶部位進行外敷中藥,快速滲透身體病灶部位。
1.側屈運動
側屈運動
放慢速度,向身體右側屈曲,不要向前,右手盡量摸到右膝外側,回到直立位置,雙手伸平,換另一側。左右各5個為一組,每日1-2組。
2. 嬰兒式
嬰兒式
借鑒了瑜伽中嬰兒式的動作:雙腿分至一拳距離,跪坐,雙手撐地面,上肢、大腿與地面垂直,背部與地面平行,小腿、腳面貼地,向上弓腰,向下沉腰,過渡到嬰兒式:胸腹盡量貼在大腿上,背部伸展,臀部向后坐到腳跟上。這個姿勢比較放松,可保持30-60秒。
3. 燕兒飛(改良版)
燕兒飛(改良版)
腹部墊兩個枕頭,使身體高于床面,腰部用力,讓四肢抬離床面,盡量全身呈一條直線,保持5-10秒,5個為一組,每日1-2組。
4. 骨盆提升
骨盆提升
仰臥,雙下肢分開與髖部同寬,屈曲立于地面,腹部和臀部肌肉用力使腰部盡量貼合地面,保持3-5秒,10-15個為一組,每日1-2組。
5. 拱橋式
拱橋式
仰臥,雙腿彎曲盡量達到小腿垂直于地面,兩膝中間夾一個軟墊或毛巾卷。腰部用力慢慢向上抬起,達到大腿、髖部、胸部在一個平面上,可以感覺到腰臀部肌肉收緊,保持5-10秒,5個為一組,每天1-2組。
6. 嬰兒式再來一次
嬰兒式再來一次
7. 平臥放松
平臥放松
本康復鍛煉適用于腰椎間盤突出癥、腰椎骨質增生,腰肌勞損、坐骨神經痛等病人。此套保健操動作簡單,容易掌握,具有放松腰肌,拉伸韌帶,增強腰背肌力,糾正腰椎生理曲度變形,降低椎間盤內壓等作用,但貴在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