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尋根問祖時,總是會被祖源信息搞得暈頭轉向。今天,阿族就和大家一起看看,族譜中常見的姓氏始祖的稱謂,到底都有什么區別呢?
01人文始祖
人文始祖,大多數研究者認為,應當是三皇五帝時期的先祖。
最初母系氏族向父系過渡,姓、氏由產生到逐漸融合,早期,還有很多以部落名為氏的源流。
我們在講到姓氏文化的時候,有人說“姬”姓為萬姓之源,也有說法認為“伏羲氏”的“風”姓是最早的姓氏。
作為后人公認的人文始祖,三皇五帝對于華夏民族和文化的形成,有著開拓和奠基的作用。
02血緣始祖
血緣始祖,就是擁有血緣關系最早的祖先。
之前的文章我們說到李氏。提到“李利貞”為得姓始祖,而“皋陶”為血緣始祖。
在李氏諸多源流的一支中,研究者認為,有一支源出嬴姓或姬姓,其子為李利貞。而李姓血脈從皋陶這里開始算起,因此稱他為血緣始祖。
03
得姓始祖
得姓始祖,是在血緣關系的前提下,獲得這個姓氏的最早祖先。或者說最早以這個姓氏相稱的人,以這個姓氏為代號的人。
比如,多數林姓以林堅為林姓得姓始祖,林堅即商朝名臣比干(子姓)的后代——泉。逃亡時為保命,其母指林為姓,指泉為民。
周滅商后,武王賜他姓名——林堅。所以,林堅被認為是得姓始祖。
對得姓始祖的定義遵循的是有世系可考的最初使用該姓或被追認的改姓祖先。
如果某一姓氏雖然有比傳統認定的得姓始祖更早稱這個姓的人,但無世系可考,也不能算是得姓始祖。
04一世祖
一世祖和開山祖的概念有點接近,但并不能完全劃等號,應該分為兩種情況。
有的族譜能與開山堂祖銜接起來,如果按世系順沿下來,其后面肯定就不會出現又一個一世祖這樣的稱號。
族譜中間斷了檔的情況也是非常多見的。
這種情況下,如果繼續使用老的堂號,又重新確立一世祖的時候,直接用老堂號加支分的結構以區分。
這個分支可以根據這個新一世祖的具體情況而定,冠以地名加以補充和區分,這樣就比較嚴謹些。
現在好多譜上所稱的一世祖,就是最近的一個另立山頭的人。而之所以被稱為一世祖,是因為修譜能找到唯一最早的人就是他了。
這種情況的一世祖,可以用老堂號,也可以不用老堂號。
若是用老堂號最好帶上一個具有明顯特征的地域性地名,以示區分。
若是另取堂號的一世祖,可以大膽用一世祖,或者開山堂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