燒雞公火鍋實(shí)為燒公雞火鍋,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漢族名菜,屬于川菜系。因四川人稱'公雞'為'雞公'而得名。這種風(fēng)味火鍋源于重慶,目前比較火爆。成菜辣而不燥,松軟鮮香,口感新奇,自成一派,色澤紅亮,香氣濃郁,雞肉熟軟,麻辣濃郁。民俗氣息濃厚。
鍋底配方:
主料:鮮活公雞2500克,蔥段100克。
調(diào)助料:蔥節(jié)30克,姜片15克,蒜瓣15克,精鹽5克,胡椒粉3克,料酒50克,底料全部,香菜段3克,雞精3克,味精1克,豬骨鮮湯1000克,火鍋油1000克。
底料配方:
主料:郫縣豆瓣150克。
輔助調(diào)味原料:干辣椒節(jié)80克,干花椒35克,泡椒50克,泡子姜片50克,野山椒15克,蔥節(jié)15克,蒜瓣20克,白豆蔻5克,冰糖15克,豆豉10克,熟菜油500克。
香料配比:草果5克,桂皮4克,八角5克,山奈2克,香葉2克。
底料制作程序:
(1)烹前工作:郫縣豆瓣稍剁。取30克干辣椒節(jié)入清水鍋中稍煮,撈出,瀝凈水,剁成茸,即成糍粑辣椒。泡椒去蒂,去籽,剁成粗塊。野山椒去蒂,切成節(jié)。白豆蔻拍破,所余干辣椒、花椒入鍋中,加少許熟菜油,用微火焙酥,絞碎。所有香料加工成粉。冰糖敲碎。
(2)底料炒制:鍋置中火上,加熟菜油,燒至三成油溫,放白豆蔻炸酥,下泡子姜片、野山椒、冰糖、蔥節(jié)、蒜瓣、郫縣豆瓣、糍粑辣椒、豆豉、香料粉,用小火炒至豆瓣酥香時(shí)加辣椒、花椒,炒至辣香味濃時(shí)起鍋,底料即制成。
火鍋油配方:
火鍋油是用干辣椒、花椒、香料與其他原料精心調(diào)制而成。它在火鍋中不僅具有濃稠火鍋鹵汁,保持湯鹵溫度,滋潤燙食原料作用,而且還具有增強(qiáng)湯鹵色澤,增濃湯鹵香味、麻味、辣味的作用。
原料組成配方:干辣椒節(jié)3000克,干花椒1000克。郫縣豆瓣2000克蔥段1000克,姜片150克,蒜顆150克,八角200克,桂皮100克,山奈150克,草果50克,白豆蔻25克,砂仁30克,肉豆蔻15克,丁香5克,白芷10克,小茴香20克,香葉30克,靈草15克,排草10克,冰糖50克,米酒汁100克,熟菜油25千克,牛化油5千克,豬化油20千克。
制作程序:
(1)烹前工作:將干辣椒節(jié)入清水鍋中煮至變軟后撈出,用清水沖洗,瀝凈水,加工成茸,即成糍粑辣椒。干花椒入鍋中用微火焙至酥脆。八角、桂皮掰成小塊,草果、白豆蔻、砂仁、肉豆蔻拍破,白芷、香葉、靈草、排草切碎。冰糖敲成黃豆大小。牛化油切成小塊。所有香料用清水分別沖洗,瀝凈水。
(2)火鍋油制作:將牛化油放入湯桶內(nèi),置中火上煉至香氣四溢時(shí)加熟菜油、豬化油燒至三成油溫,放入蔥段、姜片、蒜顆炸香,下郫縣豆瓣、糍粑辣椒、冰糖、花椒,小火炒至香氣四溢,水分快干、辣椒微微發(fā)白時(shí),放入白豆蔻、草果、砂仁、肉豆蔻、八角、桂皮、山奈、丁香、白芷、小茴香、香葉、靈草、排草,炒至豆瓣酥香時(shí),烹入米酒,小火炒至米酒水分完全蒸發(fā)時(shí),湯桶移離火口,涼后加蓋,12小時(shí)后,濾去料渣,即得火鍋油。
適用范圍:紅味即麻辣味火鍋。
技術(shù)揭秘:
1、下蔥段、姜片、蒜顆、郫縣豆瓣、糍粑辣椒、香料等原料入湯桶中時(shí),應(yīng)慢慢下,以防溢鍋。
2、炒制時(shí),應(yīng)用鐵鏟不停鏟動(dòng),以防粘鍋。
3、制作以雞、鴨、魚等鮮味足的原料為主料的風(fēng)味火鍋時(shí),一宜少用或不用牛化油,改用熟菜油、豆油或豬化油。
4、制作全牛油火鍋時(shí),油脂全用牛化油。制作純清油火鍋時(shí),油脂全用熟菜油。
豬骨鮮湯:原料組成配方(以制作直徑為50厘米,高度為50厘米的湯桶一桶為例):
主料:豬棒骨15千克。
輔料:老母雞1500克,老母鴨2000克,豬肘2000克,豬肚1000克。
調(diào)助料:老姜300克,大蔥500克,白胡椒3克,料酒500克。
制作程序:
(1)烹前工作:將雞、鴨宰殺后剖腹,治凈。豬肘、豬肚刮洗至凈。豬棒骨洗凈,敲破。將豬棒骨、老母雞、肥鴨、豬肘、豬肚入沸水鍋中汆一水,取出用清水沖洗,瀝凈水。老姜拍破,大蔥挽結(jié)。
(2)鮮湯熬制:將豬棒骨、老母雞、老母鴨、豬肘、豬肚、老姜、大蔥、白胡椒、料酒入湯桶中,注入清水,旺火燒沸,撇凈浮沫,用中火熬至湯色乳白、鮮香味濃時(shí)即可。
適用范圍:
多用于制作白味、雞、鴨、魚等火鍋,以及不喜食牛肉味食客使用的火鍋。
技術(shù)揭秘:清水須一次性加夠,中途不加水。水不宜摻得太滿,以免沸后溢鍋。需旺火或中火熬制,小火熬制湯色不白。
特薦燙食原料(5人食用):
鰍魚150克,兔肚150克,毛肚150克,黃喉150克,香菜丸子150克,酥肉150克,方竹筍200克,雞腿菇150克,水發(fā)木耳100克,紅薯寬粉條200克,土豆200克,青筍尖200克。
鍋底制作程序:
(1)烹前工作:將公雞宰殺治凈,斬成3.5厘米見方的塊,加適量蔥節(jié)、姜片、精鹽、料酒拌勻碼味5分鐘。雞血入碗中加少許精鹽攪勻。雞雜治凈、加工后整齊入盤。
(2)鍋底制作:鍋置中火上,加火鍋油,燒至四成油溫,下雞塊,炒至雞塊表皮微干時(shí),放底料、蔥節(jié)、姜片、蒜瓣,炒至雞塊上色入味,摻入鮮湯,調(diào)入精鹽、胡椒粉,入高壓鍋內(nèi)燒壓至上汽后6分鐘,入火鍋盆內(nèi),加雞精、味精,撒上蔥段、香菜段,鍋底即制成。
食用方法:鍋底置爐具上,點(diǎn)火,味碟入桌,雞血、雞雜、燙食原料經(jīng)加工后分別整齊入盤,圍在鍋的四周,先食鍋內(nèi)食物,后涮燙其他菜品,熟后蘸碟而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