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新媒體人最不愿意的見到的是:
工作幾年了,明明也很努力,經常加班熬夜寫文章改方案,卻總是沒有成就感,或感覺自己沒有進步。
做新媒體,進門容易,堅持很難,特別是在長期找不到成長方向,迷茫焦慮時,更難!
方法很多,技巧也很多,但真正的成長還是得靠自己的摸索與積累。
正因如此,每一個新媒體人都應該有一份自己總結出的日常自檢清單,作為行為準則和指導標準,不斷推動自己進步。
把發現的問題歸納出來、把學到的知識拆解成一個個關鍵點、把你經常會忽視的要點整理出來,總結出一條條需要關注的點,形成自檢清單,學會自檢!學會有方向的進步!
之前,老賊梳理了一份新媒體人日常自檢清單60條,很多人反饋不錯,直接打印了出來,還推薦給了身邊的同事朋友。
有人提出能不能再濃縮一下,優中選優,所以這次老賊直接精選出我認為相對更重要的30條清單,供你參考。(同樣適合所有新媒體平臺)
01、我的目標用戶是誰?至少每周問自己一次,最好每天都有思考。
02、我的目標用戶有哪些長期需求,有哪些是馬上就需要解決的需求?
03、我的公眾號定位是否清晰?是幫 “哪些用戶” 在 “什么場景” 解決 “什么問題” ?
04、我的公眾號能給目標用戶帶來哪些價值?是提供干貨、解決資訊焦慮、還是提供情感慰藉?
05、如果用戶不來我的公眾號,同類需求還有其他哪些解決方案?我可以怎么去改進?
06、如果我想成為目標用戶的首選,有沒有什么用戶一定需要來找我才能更好滿足的?
07、我的公眾號競爭壁壘是什么?差異化是否明顯?一個類似的公眾號,用戶會什么選擇關注我,而不是別人呢?
08、我的公眾號是否有明顯人格化塑造?如果用戶在后臺找我,他們會叫我什么?小編?
09、我的公眾號是否有做好新用戶預期管理?在用戶關注后,是否有通過內容推送、自動回復、菜單設置等滿足新用戶的預期?
10、我的內容選題是否符合公眾號垂直定位,能給用戶帶來價值,讓用戶想要持續看?
11、這個選題是否能帶來分享動機?比如提供談資、幫助別人、展示形象、幫助表達、促進社交比較。
12、這個選題有貼近熱點嗎?我們可以根據熱度、傳播度、話題性、相關度、風險度5個維度去判斷是否追這個熱點。
13、我的選題和別人有什么不同嗎?有比別人的認知和思考更深一層嗎?
14、我有沒有經常去做公眾號 “內視”——分析自己賬號過往效果表現好的內容?有沒有經常做 “外窺”——分析與自己目標用戶相同賬號的選題方向?
15、這個標題是否能吸引目標用戶群點擊?為什么?
16、這個標題我自己愿意轉發朋友圈嗎?在朋友圈看到這個標題的人會愿意點開看嗎?
17、為這篇文章取了多少個標題?修改了多少次?有沒有和其他人/用戶討論?
18、對于特別重要的文章,標題、頭圖、描述等有沒有做小范圍測試?
19、所有內容是不是站在用戶視角去創作或轉載的?他為什么會看?
20、在開始內容創作前,是否有提前構思規劃文章整體脈絡?我是如何層層遞推的?是否能環環相扣?
21、文章中知識點有沒有太多?內容有沒有說人話?會不會帶來閱讀阻礙?
22、我想要在文章中表達的關鍵價值點、豐富的情緒、鮮明的觀點等是否有清晰傳遞出來?
23、看完我的文章用戶需要花多長時間,這個時間是否值得花?
24、我的每一大段的目的是什么?對于整體文章推進是否有幫助,還是可有可無?還能否再精簡一點?
25、如果用戶會選擇文章中的某一段、某一句作為轉發文案,會是哪一句?我有提前準備好這樣的金句嗎?
26、有沒有把完成的文章讀出來?最好大聲讀出來,優化它的節奏感。
27、我的公眾號是否有統一風格?排版是否有利于閱讀?文中重點信息呈現是否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