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們好啊~天氣越來越冷,過不了幾天就要立冬了。 每到冬天,很多中老年朋友(尤其是女性)都會煩惱一個問題,那就是手腳冰涼,晚上不管蓋多厚被子,四肢還是冷的,睡覺都不踏實。
從中醫上說,手腳冰涼很大的一個原因就是氣血不足。今天白術要給大家分享一道赫赫有名的補氣養血食療良方——五紅湯。
可能有不少的朋友都聽過這道方子,但依然有許多人不了解五紅湯的制作方法以及食用過程中的注意事項,在此把五紅湯的做法(包括不同體質的五紅湯加減方)分享給大家,并匯總了常見的問題作出相應的解答,希望對大家有用哦!
氣血不足是中醫的概念:“血為氣之母,氣為血之帥”,可以說,氣血是人存在的根本,是健康的決定性因素。如果把人體比作生長植物的話,氣就是陽光,血就是雨露,二者共同作用于人體,使其茁壯成長。如果氣血不足,就會導致臟腑功能的減退,引起早衰,身體也會產生各種不適。中老年人體質處于下滑階段,氣血運行趨于緩慢,新陳代謝能力下降,很容易形成氣血不足(尤其是女性)。如何判斷自己是否氣血不足呢?以下8大癥狀,如果中了3個以上,那就說明要開始補氣血了。五紅湯全稱五紅補氣養血湯,源自中醫古法。因為五紅湯所用的食材都是紅色的,所以也叫五紅湯。五紅湯所用的5種食材有以下幾種:食材:紅豆20克;紅皮花生20克;枸杞10克;紅棗6個、紅糖20克;清水1300毫升。1、紅豆浸泡2小時,紅皮花生浸泡30分鐘,紅棗切片;3、大火煮開后,文火煮40~60分鐘(可根據個人喜好調整煮制時長);注:1、節約煮制的時間,紅豆和紅皮花生建議提前浸泡。2、因為枸杞容易煮爛,紅糖久煮容易發酸,最好在出鍋前10分鐘再放。陽虛質的五紅湯:加生姜和龍眼,溫陽驅寒(如果吃完覺得口干舌燥或上火,就要減少用量)。痰濕質的五紅湯:去掉紅糖和紅棗,加入薏米、茯苓和山藥健脾排濕。氣虛質的五紅湯:加黃芪和西洋參補氣(黃芪偏熱,加入西洋參可以平衡黃芪的燥熱)
氣血不足不是一下子就形成的,也不是一碗湯就能改善的,需要我們花時間慢慢調理,一般要連續飲用半個月以上才能見效。建議大家飲用五紅湯時要有耐心,不要半途而廢,才能發揮五紅湯的功效。五紅湯從嚴格意義上講是一道滋補藥膳,不建議大家無限制長期服用五紅湯,1周服2-3次,每次服用半個月到1個月就可以。飲用五紅湯的時間一般沒有限制,通常可以選擇在餐前服用,更利于消化、吸收。對于五紅湯的飲用次數和量也沒有強制性規定,但是由于五紅湯都是選用較滋補的食材,不宜一次性進食太多。五紅湯的中都是較滋補的食材,長時間放置容易變質,滋生細菌,影響五紅湯的藥效。隔夜的五紅湯還可能產生一定量的亞硝酸鹽,因此,不建議過夜喝,最好是現做現喝。五紅湯是活血補血的湯飲,孕婦不建議喝。女性經期也最好不要喝五紅湯,以免導致月經量加大,可在月經結束后再喝。因為五紅湯中紅糖的糖分很高,血糖偏高、糖尿病的患者不宜喝五紅湯。此外,感冒、腹瀉、炎癥的患者也不適合喝。
五紅湯對人體沒有副作用,普通人群也可以喝的。如果家中的小孩出現貧血、白細胞低下時也可以喝五紅湯,但是身體健康的小孩最好就不要喝了,以免破壞小孩自身的體質平衡。
關于五紅湯的分享就到這里了,如果大家覺得有用的話,可以轉發給身邊的親人、朋友!讓更多的人知道這個好方法,吃出健康好身體!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