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爾說,“史詩——事實就是一個民族的傳奇故事、書或圣經。每一個偉大的民族,都有這樣絕對原始的書,來表現全民族所特有的原始精神。在這個意義上,史詩這種紀念物簡直就是一個民族所特有的意識基礎。”從《山海經》、《水經注》、《楚辭》、《史記》、《呂氏春秋》、《淮南子》等古典文學中記載著盤古開天辟地、女媧補天到神仙創世神話、英雄的奉獻神話、炎黃爭霸的君王神話,英雄的形象積淀著一個民族的生活智慧和生存勇氣。由張紀中執導,譚凱、韓東、朱曉漁、秦雪主演魔幻史詩巨作《戰神蚩尤》,以厚重的歷史感講述上古時代九黎部落酋長蚩尤的成長故事。可以說,這部描寫男性英雄主義的電影《戰神蚩尤》,完美地展現了英雄主義的悲歌與贊歌,那是一種對于人性、對于自由,對于希望的追求與頌揚。
“戰爭一旦沾了藝術,它便成為一種審美的占有物。由此,道德的批判往往從屬于審美的判斷,公里屈服于視聽。”《戰神蚩尤》預告片以“戰”開篇,以史為序,也就難免會在視聽與美術方面下足功夫,不然只能淪落到令讓詬病的尷尬境地。當然,從影像的風格和效果而言,雖說還達不到《指環王》系列和《哈利波特》系列的超高水準,但卻是中國魔幻史詩電影中“新”的里程碑。影片歷時一年半的時間,處理特效,將遠古的地理風貌、洪水、冷兵器,以及上古魔獸等逼真的還原,可謂是中國銀幕之上,又一次視聽盛宴的到來。不管是片中,蚩尤大戰鱷魚的場景,還是“闖鬼門,驅魔怪,馳騁疆場,為部落存亡浴血大戰”,都無疑書寫了一種男性神話——這源于內心的聲音。
英雄母題,可以說是《戰神蚩尤》的主體。在影片中,主人公蚩尤(譚凱飾)演繹了一個上古時代的中華民族英雄并開始面對三足鼎立所造成的紛爭,而保護賴以生存的鹽田,以及復仇的冒險之旅。在這個故事中,蚩尤背負著一個部落的責任,他需要以自己的領導力捍衛這一片土地,獲得生存。面對盟友突梟部落的倒戈背叛,面對最佳勇士鬼魅死在了突梟首領“烈”的刀下,面對“懦夫之子”的稱呼與戲謔,蚩尤以英雄般的姿態,順勢出擊。這一路的抗爭,讓他不斷的成長,時而暴躁,時而憂傷,時而惶恐,時而不安,而一股男性的英雄情懷便不自覺的在蚩尤心靈成長。最終,他帶領著自己的部落,完成了使命,也完成了自我的救贖。正如片中所言,“恐懼從來與我們無關,堅守內心不變的信念,面對所有流血的未來,用鮮血書寫我們的歷史……”
戰爭場面和激動人心的愛情故事,是一種血腥背后的潤滑劑,正如《勇敢的心》中華萊士那動人心魄的一聲“自由”成為觀者心中永恒的定格一樣。電影《戰神蚩尤》的愛情故事,并不像《勇敢的心》,也不像斯通的《亞歷山大大帝》,而是一種具有莎士比亞著名的悲劇《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愛情關系。影片中的蚩尤與突梟首領烈的女兒千陽(郁可唯飾)愛情,聯系著兩個家族仇恨——九黎部落與突梟部落——注定了一場風波。當然,作為戰爭中的佐料,愛情還是完成了一個影片敘事的同時,也塑造了一個有血有肉,靈活靈現的戰神蚩尤,并構成了一個完成的上古神話世界。我們透過這個世界,以更為寬廣,更為仁慈的心,看到了生命的意義,“賦予文本以更廣的內涵與更深遠的意義”。
中國魔幻史詩電影雖然目前發展還不成熟,存在著各種問題,但作為已經席卷全世界,在影視界幾乎占據半壁江山的一種類型,還是值得中國電影人深思。或許,張紀中的《戰神蚩尤》給我們樹立了一個新的“標桿”,這不僅僅對于電影本體的制作的態度,還在于對視聽語言,宏大的主題、敘事結構等的探索與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