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下什么火?清
上焦的火可以用
黃芩,
白茅根,
竹葉,
連翹等等,
中焦的火可以用
黃連,
知母,
麥冬等等,下焦的火可以用,
黃柏,
大黃,等。 平時想清一下熱就可以用
菊花,
金銀花,
板藍根等等.....一、常用的清熱瀉
火藥: 大黃、
黃連、黃柏、天冬、
麥冬、玄參、連翹、
金銀花、大青葉、
蓮子芯、
桅子、
菊花、
丹皮、
苦參、
白茅根、
炒麥芽、
竹葉、
燈心草、
生地、
玉竹等。二、配伍:1、連子20克(不去蓮心),桅子10克(用紗布包扎),加冰糖適量,水煎,吃蓮子喝湯。蓮子可以補脾止瀉,益腎澀精,養心安神。桅子可瀉火除煩,清熱
利尿,
涼血解毒。2、用梔子10克.蓮芯3克.菊花3克泡喝,3、丹皮10克、苦參5克、黃連3克水煎。4、竹葉10、
甘草3、燈心草10、生地10、麥冬10煮成茶飲,具有
清心瀉火的作用。虛火上升的人可常喝百合、銀耳、玉竹煮的甜湯,具有清心養陰作用。5、黃連是最好的下火藥,若
心火較盛,黃連以清心瀉火。如果覺得苦,可以加一點甘草,一起配著泡水喝。6、
清熱解毒,治療頭痛
口渴、
咽喉腫痛:金銀花10克,菊花10克,茉莉花3克,加入沸水泡茶飲用。7、清熱、解暑:金銀花10克水煎,濾出湯汁加冰糖后飲用。8、清暑止渴,清心利尿:冬瓜、綠豆各適量,白茅根30克水煎。9、菊麥養生茶:10朵菊花,10粒麥冬,20克炒麥芽。其中,菊花的作用是清肝
明目,麥冬能養神、清心火,炒麥芽能舒肝健脾,每天照這個用量配上這3味中藥,用開水沖沏,代茶飲用便可。三、清火去熱的中成藥:1、
肺火旺,
養陰清肺丸、
麥味地黃丸。2、清心火肺火、
胃火清:火梔麥片最好。3、
穿心蓮片:穿心蓮片是常用的廉價中成藥。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疼的作用。傳統應用于熱毒侵襲所致咽 喉腫痛,口干舌燥,咳嗽咯痰等的治療。4、牛黃解毒片:可清熱解毒、散風止痛,用于肺胃蘊熱引起的頭目眩暈,口鼻生瘡。5、
牛黃清火丸:清熱、散風、解毒,可用于肝、胃、肺蘊熱引起的
頭暈目眩、口鼻生瘡、風火牙疼、咽喉腫痛、
痄腮紅腫、耳鳴腫痛。6、黃連羊肝丸:有瀉火明目的作用,用于肝火旺盛、眼睛腫痛、視物昏暗等。7、
龍膽瀉肝丸:清肝膽之火,用于肝膽濕熱(對腎有損害,用前需咨詢醫生)。8、
羚羊清肺丸:主要作用是清肺利咽、止咳嗽。可用于
肺熱盛、因氣候變化導致的邪氣入侵、身體發熱、頭暈、嗓子腫痛等。9、
清肺抑火丸:具有清肺止咳、
化痰通便作用。可用于肺熱咳嗽、痰黃黏稠、口干
咽痛、大便干燥等。10、
梔子金花丸:具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功效。可用于肺胃熱盛、
口舌生瘡、
牙齦腫痛、咽喉腫痛、大
便秘結。11、板藍根顆粒:可用于
病毒性感冒、咽喉腫痛。12、雙黃蓮口服液:具有清熱解毒功效,可用于風熱感冒、發熱、咳嗽、咽痛。13、
同仁牛黃清心丸:具有益氣養血、鎮靜安神、化痰息風作用。用于痰熱上擾引起的胸中郁熱、驚悸虛煩、頭目眩暈、
中風不語、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言語不清、神志昏迷等。14、安宮牛黃丸:主要用于高熱昏迷、熱入心包、痰迷心竅、肝昏迷、中風、病毒性感冒、小兒高熱等。15、
牛黃清胃丸:具有清胃瀉火、潤燥通便功效。可用于胃火盛、頭暈目眩、口舌生瘡、牙齦腫痛、便秘尿赤。16、牛黃上清丸:主要用于清上焦火,比如口舌生瘡、眼睛腫痛、牙齦腫痛等。17、
三黃片:用于咽喉腫痛、牙齦出血、心煩口渴等。18、
新清寧片:活血化淤,用于喉腫、眼睛痛、便秘等。19、去腎火:
知柏地黃丸。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