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讀菜根,言雖短,韞玉至深。
【一】靜中念慮澄澈,見心之真體;
閑中氣象從容,識心之真機;
淡中意趣沖夷,得心之真味。
觀心證道,無如此三者。
【二】人在寧靜中心緒才會像秋水一般清澈,這時才能發現人性的真正面目;人在安詳中氣度才會像晴空白云一般舒暢悠閑,這時才能發現人性的真正的靈魂;人在淡泊中內心才會像平靜無波的湖水一般謙虛和藹,這時才能得到人生的真正樂趣。人們要反省自己的內心,覺悟天地的道理,都不出這三種境界。
【三】自從孔明先生留下:“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人生警訓后,這樣的人生境界成為歷來有志之士修身養性尊奉至上的銘言。準確的說是文人志士的修身導向。一個寧靜、閑適、淡泊的人,對欲念名利看的不重,不受“所欲不得”之苦。顯示出安詳、從容的氣度,如秋水白云,清澈飄逸。正如有人言:明心見性,可與天地同壽,與日月同輝。從陶淵明不為斗米折彎腰到近代知識分子心靈追求解放,掙脫現實枳枯,都是在追求人生的超然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