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問題,我覺得也是大家伙關心的。本質上就是如何實現資產翻倍。
所以,今天,我就撰寫一篇專文,分享一下資產翻倍的經驗給大家參考。
第一, 不是什么資產都能隨隨便便,這是絕對不可能的事。
中國前財政部長就說過,保證7%年收益的基本都是騙子。
如果,有人信誓旦旦說,他能年化300%,那應該然給他去做財政部長了。
有年收益500%的人嗎?
當然有,但不可能是穩定年收益的500%。
就好像今年特斯拉就翻了五倍,但是,他也不可能年年都翻五倍。
還有,游資圈有這樣一句話:
這是因為復利的力量。
所以,任何人想成為巨富,根本不是短期暴富,最大的阻礙是你能不能長期而穩定的復利。
就好比你已經累積了二十年的復利了,一次投資不慎卻虧光了,那復利就自然毫無意義了。
現在的問題來了,如何才能得到穩健的復利呢?
鐵歌我也很難說清楚什么生意能夠長久穩定賺錢復利(大家伙可能會說白酒和醫藥吧),大概任正非也說過一句話,天下的企業,最終都難免要倒閉的。
但是,我還是想教教你,有一個鐵律,足以讓你長期穩定的獲取復利。
這個世界是二八定律的。
可以說絕大多數人和絕大多數公司都是庸碌之輩,大量的財富和資源注定被少數人和少量公司賺取。
普通人再怎么努力,你還是普通人。
雖然說天道酬勤,你哪怕比富士康流水線的員工還勤勞,你也會發現,
你的資產增長總是進展緩慢。
所以,普通人需要借力。
有一種方式,可以讓你分享這個世界上10%極其優秀公司的財務成果。
這就是股市。
巴菲特就是這樣的榜樣,他老爺子,一輩子也沒有做任何實體生意,但是,他成為這個星球上最為富裕的人之一。巴菲特絕大多數投資收益,都是從極其少數最優秀公司獲取的。
正如,查理·芒格所言,
從前的巴菲特的成功, 主要靠可口可樂公司。投資可口可樂30年,巴菲特凈賺100億美元身家。而近年巴菲特的收益,主要靠蘋果公司。投資蘋果公司四年,巴菲特已經賺了數百億美金。
要知道,巴菲特在蘋果公司的持倉高達47.78%。
半數身家都押注到了蘋果公司。
近10年,蘋果公司漲了近40倍,所以巴菲特是股神,
因為他掌握了二八原則,甚至一九原則。
他只和這個時代最優秀的公司和團隊為伍。
富人因富人而富。
這里面有一個問題就是,如何才能找到像蘋果這樣優秀的公司來進行投資呢?
事實上,最優秀的公司總是在不斷進化的。就像張瑞敏說過的一句話,沒有企業的時代,只有時代的企業。
一家企業的成功。不僅是個人的成功,也是符合時代進程的產物。
在正確的時間,出現正確的你。
即便強如騰訊馬化騰,阿里馬云,也是在不斷減持自家股份,去投資這個時代新的精英。
二馬真的是不看好自己的公司嗎?肯定不是。他們是不想錯過下一個時代。他們是想投資下一個龍頭來鎖定下一個時代。
這樣,自己的資產收益率就會更加平滑了。
實際上,賽選下一家優秀公司的道理,也是這樣的
鐵歌我這些年看好10家公司,能夠保證這10家公司都暴漲嗎?
不可能的,誰都不可能看一個就準一個的,包括巴菲特也是一樣,她這些年投資的失敗案例,也是一大串的。
前年我給大家分享的六朵金花,確實有市場和時代的因素,正好趕上了白馬股核心資產大漲的年代,牛市了人人都會是股神。
但是,我們也要了解一點,我們去挖掘優秀公司,絕對不可能永遠都正確。
無論是短線或波段看技術面,長線看價值基本面。其實選股有時候和看人一樣,都有看走眼的時候。就好像雷軍當年看馬云就像一個搞傳銷的,死活都不愿意投資。
人性總是有盲點的。
那怎么辦呢?鐵歌我在這里介紹一個經驗之談,幫助大家選擇優秀公司作為潛力牛股。
所以,我們在投資的時候,按照巴菲特的護城河理念選股,這眼光很重要,還有一點也重要,就是:反饋。
真正的優秀公司,是應該可以不斷給你賺錢的。
不給你賺錢的公司都是耍流氓。哪怕別人說他很有護城河。
無營收、無利潤、無產品的三無公司,只有風頭投才敢投,還是在泡沫期,頭腦發熱投的。
普通人想致富,就只有一條路,投資優秀公司,慢慢變富。
所以,垃圾公司都要排除股票池。
你看如果你冒險投資這樣的公司,那不是和自己過不去嘛。
幸運的是,在網上分享這些年,還從來沒有遇到這樣的公司,這可能和我們的初心有關系,我們第一原則就是排除垃圾公司和問題公司,長期和優秀公司為伍。
當然,你可能會問優秀公司如果將來不優秀了呢 ?
那就賣出好了。
什么意思呢?
你可以通過反饋來獲得公司是不是還能優秀下去。
是否能夠年年新高。
你的賬號盈利是否能夠新高。
所以,優秀公司的衡量,唯一標準就是新高。
所以,鐵歌我總結下資產翻倍的“三個新高”法則即“利潤新高,股價新高,賬戶新高”。
這就是資產翻倍的“三個新高”法則。
這樣,選定股票后,第一次買入,必須是試倉的少量買入。這個少量一般不超過10%的。
先持有半年再說。
否則我都不敢和大家分享。
真正的好股票,她有一個鮮明的特點:就是能夠長期持續地讓你的賬戶紅紅火火。
由初期的淺紅到后期的深紅。而且,你心中有底,就像段永平所說的,買股票就是買公司。
這里面的核心是你知道這家企業的生意和利潤是怎么回事,是如何賺的,能持續賺嘛,容易理解而且數據來源可信。“Right business,Right people,Right price”,段永平如是說。
也可以說,我們知道自己為啥能夠賺錢,我們賺的是企業增長的錢。
如果你發現自己新買入的股票,半年或一年后都沒有啥動靜,沒有給你帶來“正反饋”。也就是沒有賺到錢,或者賺的錢不及預期。那就不必去加倉了,甚至還要考慮減持或清倉。就像彼得?林奇所說的,清理雜草,讓珠玉冒出來。
真正能夠讓你賺錢的股票,是能夠持續讓你很巴適的股票。你要做的就是不斷的加倉。
巴菲特的蘋果公司,就是這樣一路加倉到了47.7%的倉位。
而我的倉位主要分布在茅臺、格力和片仔癀三只股票上面,也超過了50%的倉位。
這其實是長期優勝略汰的結果,牛逼的股票就逐步加倉,讓他給你更多回報。
這一點,大部分人可能都做反了。他們總喜歡留一些不怎么賺錢的股票,卻讓大牛股早早跑掉。這恐怕是需要克服的人性的弱點,很多人也 買過好股票,但是,都早早賣了,因為,他們擔心,到手的利潤又跑了。
最近20年,漲了幾十倍的股票,也不少,茅臺、格力和片仔都是此列。
這些優秀企業,你不必擔心她馬上就墜落的,這些企業就算衰敗,也有時間讓你去逃跑的。
當你感受到他已經很久沒有給你的賬戶帶來可喜的盈利,就是拋棄她的時候了。
這個可以唯結果論, 不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給優秀公司一年兩年的時間來發酵 ,如果一、兩年都沒有看到盈利,那就可以換股了,證明了她不是優秀公司,優秀公司有一個切實的感受,她年年都能夠創出歷史新高。這個指標非常重要。
你不要說他優秀的不得了,但年年都創新低。
所以,你一開始就要排除那些問題公司、騙子公司,給真正有利潤、有前景的公司,給個一、兩年的考核期,這個正常的事情。這些年,巴菲特投資的優秀股票中,比亞迪、蘋果和可口可樂都是買入后不用多久就盈利頗豐。唯一印象中華盛頓郵票,買入后三年才解套。
這樣通過逐步的賽選,不斷的優勝劣汰,最后,你手里面持有的股票,應該會是中國盈利能力最強的企業。可能不光是比你自己強,可能比一般的精英都強多了去。
而你并不需要去創業,就可以分享這些最頂級公司所帶來的利潤成果。
這就是股票投資的魅力。
你將來會發現,堅持本文的方法,有些公司你將來可能已經賺了10倍。
當然,每一個10倍都是從第一個一倍開始的。
而所謂的“資產翻倍”,就顯得并不難的。
你要做到的僅僅是堅定持有,這些優秀公司,猶如賺錢機器,長期依靠時間的復利,給自己的資產年復一年增值。鍛煉好身體,讓這種滾雪球的時間更長一些。復利時間越長,自然雪球也會越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