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映潮老師“訓練學生能力”方法初探
曾艷娟
余映潮老師的《這樣教語文》,簡明、實用、高效、雅致。我滿懷雀躍與崇敬之情一讀再讀,讀罷掩卷回味,仍覺余音繞梁,三日不絕,不得不驚嘆:余老師的設計是一項藝術而不僅是技術。那么,他究竟是如何做到的呢?
我以為,緣于他對語文課程目標極其準確的定位。余老師說,想要擁有提高教學效率、鉆研教學細節的優美設計,需要懂得兩個方面的道理。
1.什么是語文課程?該如何制定正確的語文策略?課標強調“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應該讓學生多讀多寫,日積月累,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體會、把握運用語文的規律”。
2.語文教師應具備怎樣的語文教學素養?課標亦強調“應認真鉆研教材,正確理解、把握教材內容,創造性地使用教材;積極開發、合理利用課程資源,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和現代教育技術,努力探索網絡環境下新的教學方式;靜心設計和組織教學活動,重視啟發式、討論式教學,啟迪學生智慧,提高語文教學質量”。
基于以上考慮,余老師努力做到“無論哪一篇課文的教學設計,都意在培養學生文意概括能力,語言品析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他講究“文思分析”的教學藝術,講究“要點概括”的教學藝術,講究“語言品味”的教學藝術,講究“語言表達”的教學藝術……總之,一切都要為提升學生的能力素養而存在,絕不容許有欠美傷美的敗筆。
比如:
堅持對學生進行分析能力訓練且類型、方法多樣:既有理清各種文體文章的整體結構,又有分析文章的層次、思路和順序,還有分析文章某個部分或某個段落的層次、結構、思路、順序、主次、詳略。根據文體的不同,余老師有時讓學生速讀,感受課文或瀏覽,把握文意,意在培養學生受用一生的分析能力——分析文章思路或結構、順序、層次;有時讓學生精讀,選點突破,如《丑小鴨》一課,用一句話概括小鴨形象,用一段話概說苦難經歷;有時讓學生,概寫或補寫句子,無論是概寫還是補寫,都需要認真領悟全文的思想內容,此法既訓練了學生的表達能力,又訓練了文章的分析能力,真乃一舉兩得,高,實在是高!
堅持對學生進行概括能力訓練且角度豐富:有對文章或文段的中心、大意、主旨進行概括的,有對文章的要點(段意、層意)進行概括的,有對文章的寫法或思路進行概括提煉的,還有對文章中的人物形象進行概括、對文章的某種表達規律進行概括的。如《背影》一課,余老師讓學生從概括全文主要內容,概括文章行文脈絡,概括父親的形象特點,概說你認為的課文重點段落的主要內容這四個角度中自選一個,對課文進行概說。一法多用,著實妙,妙不可言!
堅持對學生進行語言品味能力的培養且有精度有深度:余老師喜歡讓學生集中目力、精力進行選點品讀或美點欣賞,美點欣賞亦注重培養學生的審美品位,如引導學生進行畫面欣賞、字詞品味、寫景角度分析和表達手法欣賞,他說選點或美點品讀與那種“選你自己最喜歡的地方說一說”這種不求甚解的隨意品讀方式比,好得多”。在他的設計中,隨處可見獨具匠心的品讀藝術,有品析描寫的層次之美,品析描述的生動之美,用詞的準確之美,句式的抒情之美,描述的傳神之美,如此種種,不一而足。余老師意在讓學生把握文章最好、最美、最起表達作用的地方,把握文章的精髓,窺一斑而見全豹,仰之彌高,鉆之彌堅,令人佩服!
堅持以語言表達能力為根基且手法靈活:以上能力的訓練,歸根結底是為了培養學生清晰嚴謹的思維,并最終自如地表情達意。思維內隱于大腦之中,語言外顯于文字之間,思維與語言,是一體之兩面。余老師深諳其道,因此,在他的教學設計中,隨處可見語言表達訓練的影子,諸如展開想象,生動描述;給詞寫話,趣讀課文;句式學用或段式仿寫等,手法靈活,花樣翻新。
可以說的當然不止以上這些,我想,在余老師的課堂,學生們盡情游走在文學藝術的國度,無論走哪一段路,都能欣賞到變幻多姿的美景,亦能最大限度地提升個人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