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大商業集團的再次啟動,最為失望的或許是瞄準鄂武商和武漢中百控制權的外資大佬們。
王冬生真的交出了鄂武商(000501.SZ)的帥印。
不過,同以往賭氣辭職不同,王冬生此次辭職是因為被委以重任:出任武漢大商業集團籌備組組長,擔當整合武漢三大商業上市公司重任。
12月14日上午9時30分,武漢廣場47樓4714會議室,在王冬生的主持下,鄂武商第四屆第十二次董事會準時召開。王冬生的心情看起來不錯,一個多小時的會,“說了很多感謝的話”。在這次會上,王冬生將董事長一職交給了鄂武商原總經理劉江超。
至此,在沉寂幾個月后,武漢大商業集團組建工作再次上路。
王冬生的新使命
仿佛是走了一個圓圈,時隔兩年,王冬生終于了卻了自己的夙愿。
2004年12月,鄂武商69歲的原董事長毛冬生卸任,王冬生以武漢商貿控股集團董事長身份兼任鄂武商董事長。其時,武漢三大商業上市公司重組已討論多時,但久未破題。其間,德隆系參與進來,欲打包整合武漢商業,未果。王冬生空降武商,有“救火隊員”之意。
武漢市政府一名官員透露,王冬生先后在武漢市青山區副區長、武漢市商業局副局長等多個崗位上歷練。在商業局期間,王主要分管商業改革工作。主政商貿控股集團期間,將一個資不抵債的集團,帶出泥沼,重新盈利。
武漢市政府認為,“王冬生是擔綱重組重任的最合適人選。”按照當時的方案,以王冬生掌控的武漢商貿控股集團為平臺,將武漢國資公司手中持有的鄂武商、武漢中商和武漢中百三家上市公司的股權轉入商貿控股,三家公司按照業態不同,進行分類重組。
隨后,由于武漢市分管商業的原副市長李濤去職,加上突然而至的股改,武漢商業重組計劃擱淺。緊接著,今年5月,武漢提出組建大商業集團計劃,在銀泰系的攪局下,又被迫暫停。
而今,在歷經多次波折后,由王冬生領銜的武漢大商業集團籌備組正式開始工作。
據記者了解,武漢大商業集團的組建方案基本確定:武漢市國資委下屬的武漢國資公司系鄂武商、武漢中百和武漢中商三家公司的大股東,分別持有三家公司17.23%、11.04%和47.34%的股份。武漢國資公司的關聯公司亦持有三家商業公司少量股份。武漢大商業集團組建后,武漢國資公司持有的股份將全部置換進集團。此外,武漢市國資委下屬公司將用現金方式出資,在武漢大商業集團占有一定股份。
據悉,武漢大商業集團籌備組由武漢市國資委、商業局和三大商業上市公司董事長組成。權威消息透露,武漢大商業集團成立后,王冬生將出任新集團董事長,總經理人選暫時缺位,此前呼聲最高的汪愛群,不在總經理人選之列,“其偏愛做超市連鎖”。
整合難題
三大商業公司重組再次啟動,武漢一位商業上市公司高層向記者感嘆,全流通后,“江湖早已不是那個江湖,錯過了整合最佳時機,難度較大”。
上述高層以鄂武商為例說明,截至2006年9月19日,武漢國資公司及其控股子公司武漢華漢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與天澤控股成為一致行動人,三者合計持有鄂武商22.68%的股份,與第二大股東銀泰百貨相差無幾。假如采用定向增發方案,一是股東大會能否通過,二是即使通過,若其他股東亦參與認購,大股東的持股比例仍不會變化。
長江證券曾為武漢中百設計過定向增發方案,因武漢中百十大股東中,機構數量較多,大股東與機構溝通相對方便。武漢中百總經理張錦松曾向外界透露,“公司現金流比較充足。”知情人士透露,武漢中百通過定向增發讓大股東持股比例增加的可能性較大。
除了增發操作層面有難度,鄂武商一位高層認為,股改后,武漢三大商業上市公司股價一路走高,增發無疑也大大增加了資金成本。在股改前,一些非流通股股東,武漢國資方面完全可以用協議方式收購他們的股份;而全流通后,必須用市場方式去收購,這對大股東的資金運作能力是一個極大考驗。
事實上,武漢大商業集團組建的難題遠不止這些。國泰君安一位商業分析師認為,新組建的商業集團必須要將三家上市公司的業態打亂重組,否則成立集團沒有任何意義。此前,武漢市有關部門曾有設想,讓武漢中百專攻超市,武商集團專注百貨,武漢中商則做商業物流。
申萬一位研究員指出,三家上市公司進行業態重組,必須要經過股東大會通過。而要三家公司的股東站在全局角度一致通過重組議案,“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盡管困難重重,在做大做強武漢商業和抵御外資并購的雙重壓力之下,武漢大商業集團的組建仍強勢啟動。
據記者了解,由長江巴黎百富勤公司設計的武漢商業集團組建方案,正在武漢市委和政府高層之間討論。一旦方案通過,將“迅速上報國資委和證監會”。
接近重組的人士透露,新組建的武漢大商業集團,總資產近100億元。武漢市官方對武漢大商業集團寄予厚望,方案預計,到2010年,武漢大商業集團銷售規模有望達到600億元,比2005年的212億元增長183.3%;預計實現利潤6.4億元,比2005年增長251.6%;預計實現稅收10.6億元,比2005年的4.08億元增長159.8%。
外資失落?
武漢大商業集團的再次啟動,最為失望的或許是瞄準鄂武商和武漢中百控制權的外資大佬們。
自去年12月始,一直到今年9月底,在美國華平基金的力挺下,圍繞鄂武商的控股權之爭,銀泰百貨與武漢國資打得不可開交。
今年4月11日,一家名不見經傳的湛江平泰公司,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內,至5月9日已累計持有武漢中百14959878股股份,占總股本的7.139%,直逼第一大股東武漢國資和其關聯公司持有的13.71%股份。而湛江平泰的背后,就是美國凱雷基金。
知情人士透露,武漢大商業集團組建后,武漢市官方將會對三大上市公司的發展更加重視,為了保持控股權,除了注入資金外,不排除還有注入資產的動作。團體作戰,對外資大佬必將是一個極大阻擊。
銀泰百貨一位高層在接受記者電話采訪時回應,“不清楚武漢大商業集團一事,但正在與鄂武商方面協商,督促其執行股東大會通過的武廣提租議案。”而武漢中百方面,自從5月份傳出武漢組建大商業集團的消息以來,湛江平泰再也沒有公開在二級市場上增持股份。
武漢國資公司一位人士宣稱,武漢大商業集團可以發揮資金的協同效應,實力相對強大,華平基金和凱雷基金可能會得到股份轉讓的溢價收入,但想保持武漢商業上市公司的控制權,現在看來有點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