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新展】帝國之路——18-19世紀俄羅斯藝術展

 

時間:2017.01.21—2017.05.07
地點:山西博物院一層臨展廳


前言


自9世紀下半葉基輔羅斯國家建立以來,俄羅斯文化歷程已逾千年。處于文明和文化交會結合之地的獨特條件,使其在發展過程中與外來文化不斷碰撞、沖突和融合。


17世紀,由于曾受蒙古的長期統治和拜占庭帝國的深厚影響,俄羅斯是一個充滿了東方色彩和宗教氛圍、尚處于中古時代的落后保守的國家。18世紀初,堪稱“領導俄國走向近代文明第一人”的彼得大帝實施改革,為俄羅斯步入歐洲強國之林奠定了基礎。經過歷代沙皇的苦心經營,于19世紀上半葉建成了一個龐大的帝國。在兩個世紀西歐化和現代化的發展過程中,俄羅斯文化不斷覺醒,在世界藝術舞臺上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俄羅斯聯邦國立歷史博物館位于莫斯科紅場瓦西里升天大教堂對面,于1872年在沙皇亞歷山大二世的命令下興建而成。目前館藏包括450萬件文物及1500萬頁文獻資料。此次展覽從中選取302件組18-19世紀的珍貴藏品,包括油畫、雕塑、服飾、珠寶首飾、金銀器、陶瓷器、玻璃器、銅制品、家具等,見證了俄羅斯帝國的輝煌歷史,完美地詮釋了這200年間俄羅斯的風土人情及盛行的藝術風貌。



俄羅斯聯邦國立歷史博物館


第一部分 尋道圖強


1721年,沙皇彼得一世宣布改國號為“俄羅斯帝國”,自此開啟了俄羅斯的帝國之路。其后,歷任沙皇繼承彼得大帝的歐化政策,對內加強君主專制制度,促進經濟、文化迅速發展;對外進行領土擴張,充當歐亞憲兵。至葉卡捷琳娜二世統治期間,俄羅斯帝國進入了鼎盛時期,史稱“黃金時代”。19世紀下半葉,自由民主主義深入人心,國內反抗斗爭連綿不絕,迫使亞歷山大二世廢除了農奴制。這一改革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和向現代化邁進的步伐,同時也培育了俄羅斯帝國的掘墓人。


(一)至尊沙皇


1613年,米哈伊爾·費奧多羅維奇被選為沙皇,羅曼諾夫王朝取代留里克王朝開始了長達304年的統治。1682年,彼得一世·阿列克謝維奇繼任俄國沙皇,1721年正式將俄羅斯國號改為“俄羅斯帝國”,規定沙皇作為國家的最高統治者享有至高無上的權力。


在近200年間,俄羅斯帝國共有14人擁有“全俄羅斯帝國皇帝”的桂冠,包括10位男性與4位女性,其中統治時間最長的是葉卡捷琳娜二世·阿列克謝耶夫娜。1797年俄羅斯帝國頒布帝位繼承法令,規定帝位應當傳給先皇的長子。在此法令頒布之前,帝位一般由先皇指定或通過政變獲得。



伊麗莎白·彼得羅夫娜女皇肖像
原作佚名

俄羅斯圣彼得堡

18世紀中葉

布面 油畫

228.0х158.0厘米



女皇葉卡捷琳娜二世肖像

原作佚名,亞歷山大·羅斯林原作臨摹

俄羅斯圣彼得堡

18世紀70年代末

布面 油畫

82.0х68.0厘米


(二)皇權護佑者——東正教


以上帝的名義為皇權祈福的教會是帝國國家政權機構的一部分。988年,古羅斯將拜占庭基督教的一個分支——東正教作為自己的國教。彼得一世改革取消了宗主教制,規定沙皇是東正教的“最高牧守”,教會完全成為國家的附庸。


俄羅斯帝國近三分之二的居民都是東正教教徒。除了主持禮拜儀式和教育活動,教會還進行出生登記、婚姻登記、死亡證明,及一些必須履行的相關宗教儀式,如出生受洗、結婚儀式、安魂彌撒等。東正教神職人員分為黑僧侶與白僧侶。黑僧侶由不結婚、放棄自己家庭與財產的僧侶組成,教會管理事務中較高的職位一般都由這部分僧侶擔任。白僧侶是已婚的神職人員。到19世紀末,神職人員達到俄羅斯人口的0.5%。



圣像:圣瓦西里與德米特里王子在莫斯科

俄羅斯莫斯科

18世紀后25年

木,石膏;膠畫

142.0х97.0厘米



圣像前的長明油燈

俄羅斯莫斯科М.謝梅諾夫工廠

19世紀末-20世紀初

銀,琺瑯;燙金,掐絲

14.5х9.7х9.7厘米


(三)王者之師


軍隊是國家政權的支柱與保衛者,是國家實力的象征。自彼得大帝實行軍事改革之后,俄羅斯憑借雄厚的軍事實力,不斷進行領土擴張,于19世紀上半葉成為地跨歐亞美三大洲的大帝國,并以歐洲事務仲裁者的身份逞雄一時。


18、19世紀,俄羅斯的軍隊分為海軍和陸軍兩大軍種,其中正規陸軍包括步兵、騎兵、炮兵和工程兵部隊。士兵由具有服兵役能力的農民和市民構成。19世紀前兵役是終身制的,之后改為25年。軍官除了來自歐洲的外國人員,通常從貴族階層選拔。



皇宮御旗

俄羅斯

1880年

毛織品,麻布;染色

321.0х425.0厘米



胸甲騎兵團近衛軍儀仗隊軍官頭盔

俄羅斯

1830-1840年

牛皮,馬鬃,熱琺瑯

高44.0厘米,底部28.5х17.5厘米


(四)沙皇的恩賜


沙皇擁有獎勵自己臣民的特權。新型獎勵制度形成于彼得一世時期,包括勛章、獎牌、金幣、武器及其他(如土地、服飾、器皿等)。勛章獎勵制度面向特權階層,包括貴族、神職人員和部分商人,不授予農民。獲得勛章的非貴族人員可以進入貴族階層。獎章和紀念章用于獎勵普通士兵、農民、市民及商人等。最初為“金幣”的形式,18世紀初出現了與貨幣沒有任何關系的特制榮譽獎章。正面一般都有沙皇頭像及其封號,其大小與貴重金屬的含量與受獎勵者的地位相匹配。武器可以作為對軍官戰功與個人英勇行為的獎賞,通常向技藝精湛的工匠定制。當對軍隊集體獎勵時,一般賜予他們軍旗、元首旗或軍號。



長柄勺

俄羅斯莫斯科

1707年

銀;燙金,壓花,鑄造,雕刻

12.2х38.6х23.0厘米



葉卡捷琳娜一世登基紀念幣

奧西普·卡拉什尼科夫(設計)

俄羅斯

1724年

直徑4.25厘米


第二單元  西風漸薰


彼得大帝為俄羅斯打開了面向歐洲的大門,俄羅斯民族的傳統藝術很快拋掉了宗教的外殼,在內容上進行大膽的創新。18世紀,俄羅斯貴族開始廣泛、直接地模仿歐洲的上流社會,但傳統文化仍然繼續影響著80%以上的底層平民。19世紀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歐化的范圍擴大到了新的居民階層。然而俄羅斯傳統文化并沒有被淹沒,而是在與西方文化的結合中獲得了新的生命力。19世紀下半葉,俄羅斯扭轉了在文化藝術方面落后于歐洲先進國家的局面,為世界文化寶庫做出了顯著貢獻。


(一)油畫藝術


17世紀后期,俄國的繪畫開始掙脫中世紀圣像畫藝術的束縛,力圖真實、準確地表現客觀世界和現實生活。18世紀隨著對俄羅斯帝國功勛人物的崇拜思潮,具有現實主義風格的肖像畫盛極一時。19世紀,學院派占據了統治地位,他們尊奉古典主義,作品一般取材于圣經故事和古代故事,講究畫面布局,重視光線效果。19世紀60年代,民主主義的美學觀點和批判現實主義的創作原則成為一批青年藝術家追求的目標,巡回畫派應運而生,其創作的形式除了肖像畫外,還有風俗畫、風景畫、歷史畫等,多視角、多層次地描繪了農奴制改革前后的俄羅斯生活。



舍列緬捷娃伯爵小姐肖像

伊萬·利戈茨基

俄羅斯

1769年

畫布 油畫

141.0х91.5厘米



三口之家在公園

原作佚名

俄羅斯

19世紀20年代

畫布 油畫

104.5х83.5厘米


(二)服裝藝術


18世紀之前,俄國貴族都穿著拖到腳跟的寬袖長袍和天鵝絨無袖袍,臃腫笨拙。彼得一世改革之后,貴族們開始以簡潔、美觀的西歐服飾取而代之。男裝包括上衣、長外衣、褲子,面料和裝飾可與女士禮服相媲美,整個18世紀期間幾乎都保持著同樣的款式。19世紀初,燕尾服、坎肩、長褲開始流行。女子禮服為裙裝,突出細腰、窄肩、圓臀線條,質地優良,裁剪復雜,有華美的手工繡花作為裝飾。


貴族的衣著保留了西方服飾文化的精髓,而廣大農民階層則是俄羅斯傳統服飾文化的傳承者。傳統的女式服裝由襯衣、薩拉范、披肩、頭飾等組成。“薩拉范”是一種帶背帶的長裙,已有600多年的歷史。



男子服飾

長身上衣

俄羅斯

18世紀后25年

絲絨,絲綢;織造,繡花

后襟長112.0厘米

無袖短上衣(背心)

西歐(織物、刺繡品), 俄羅斯 (縫制)

18世紀80年代

絲綢,帆布,彩色絲線;編織,刺繡

前襟長75.0厘米



女式裙裝

俄羅斯莫斯科工廠“Josephine Brousy”

19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

云紋織物,塔夫綢,棉織物,絲線;鉤花,刺繡

前長135.0厘米,背部(含拖地長后襟)長205.0厘米


(三)室內裝飾藝術


17世紀,俄羅斯建筑及室內裝飾擺脫中世紀的不對稱或無序風格,開始向歐洲流行的巴洛克風格過渡。這種風格崇尚宏偉、精細和豪華的裝飾,大量采用圓柱、圓頂及古代神話為題材的雕刻,18世紀中期達到鼎盛。18世紀后期巴洛克風格衰微,古典主義開始興起,崇尚質樸嚴謹,摒棄程式化和表面的華麗裝飾。19世紀上半期,彼得堡古典主義建筑藝術發生了一些新的變化,更加強調質樸、莊重、嚴謹、挺拔,這種傾向被稱為俄羅斯帝國風格。19世紀下半葉,彰顯享樂與奢華的洛可可風格再次流行。



帶扶手的圈椅

俄羅斯圖拉瑪索洛夫工廠

1744年

鋼,黃銅,皮革,天鵝絨;鍛造,拋光,鑲嵌,燙金

106.0х65.0х47.0厘米



展示盤

俄羅斯圣彼得堡克羅米洛夫兄弟工廠

1862年

陶瓷,滑泥;釉面繪畫,印花,燙金

直徑47.8厘米,高5.7厘米


(四)實用裝飾藝術


羅曼諾夫王朝建立以后,俄國轉向西方的趨勢已初露端倪,外國商人在莫斯科、圖拉等地陸續開辦了手工工場。彼得一世實行重商主義政策,俄國工商業得到迅速發展,手工工場由原來的30多個猛增到240多個,涉及火藥、造船、采礦、冶金、玻璃、紡織、制革、造紙等諸多行業。19世紀30-40年代,俄國的工業革命揭開了序幕,機器生產逐步取代手工勞動,商業出現繁榮場面。一些工廠歷時百年而不衰,深受俄式創作精神和時代文化熏陶的藝術家與工匠們創作出了種類豐富的藝術瑰寶,從獨一無二、巧奪天工的特制供品到滿足各階層不同趣味、需求的批量產品,無論是華麗的藝術形式還是高超的加工技藝都令人嘆為觀止。



香水瓶

俄羅斯圣彼得堡Д.阿里特卡姆澤手工工廠

1908年后

金,銀;鑲嵌,澆鑄

5.4х3.1х1.6厘米


首飾匣

俄羅斯莫斯科奧威奇尼科夫公司

1894年

金,白銀,鉆石,紅寶石,尖晶石,桂榴石,紫晶,鎂鋁榴石,黃水晶,琺瑯;澆鑄,模壓花紋,雕刻,金銀絲蟠花

13.2х37.7х24.3厘米


結  語


俄羅斯帝國時期是個劇烈動蕩、具有高度開放性的時代。以沙皇為主導的改革引導著俄羅斯帝國在歐化的道路上朝著“世界強國”的目標不斷邁進。來自歐洲的新文化使貴族的經濟、政治地位、教育及生活方式都發生了重大變化。然而,俄羅斯社會的深層結構、意識觀念并沒有改變,傳統的宗法制度及文化仍然影響著占人口絕大多數的居民。這種上、下層文化的分離和對立造就了俄羅斯社會從傳統向現代化轉變的獨特模式。


輝煌的俄羅斯帝國已成過往,然而,它對世界格局及俄羅斯民族性格的影響一直延續至今。更不容忽視的是,在這短短的200年間,尤其是19世紀下半葉,各種藝術爭奇斗艷,景象萬千,在文學、哲學、繪畫、音樂、工藝等方面都創造出了令人驚嘆的成就,為世界文明的發展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文章來源:山西博物院)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俄羅斯——民族歷史的最終形成的(三)
五張地圖讀懂沙皇俄國的擴張史,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世界帝國興亡史系列】俄羅斯帝國(下)(原創首發)
百年巨變中的俄羅斯2,鐵血鑄皇權——伊凡四世
羅曼諾夫家族與雙頭鷹帝國的命運
17世紀的俄國文化:西方文化傳播促進文化進步,也催生了批判思想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舞钢市| 新邵县| 缙云县| 津市市| 肥东县| 阳曲县| 泗水县| 芦山县| 湾仔区| 隆安县| 宝鸡市| 藁城市| 北票市| 广昌县| 石渠县| 明水县| 固镇县| 调兵山市| 华安县| 宾阳县| 宜黄县| 沈阳市| 盱眙县| 顺昌县| 准格尔旗| 茂名市| 徐闻县| 南平市| 喀喇沁旗| 清流县| 丰镇市| 敦化市| 凤山县| 金平| 广汉市| 扶沟县| 务川| 安塞县| 新干县| 盐亭县| 辉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