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最近熱播的兩部女性成長大戲,《二十不惑》和《三十而已》都和年齡有關。
《二十不惑》講述的是大學里同一個宿舍里,四個二十出頭的女生在畢業季面臨從學校到職場的各種挑戰、選擇和成長。《三十而已》則分為三條故事線,講述了三個三十而立的不同階層女性所面臨的不同人生困境,在她們的身上,或多或少都有現實當中很多人的影子。
二十歲和三十歲,就仿佛是涇渭分明的兩個世界。到三十歲后,很多二十多歲不會去思考的問題,不會面臨的困境都慢慢呈現在我們了眼前。
02
《三十而已》里,江疏影飾演的王漫妮是一個“滬漂”。她的職業是奢侈品專柜的柜姐,就像很多在大城市打拼的人一樣,她早上被鬧鐘叫醒,在攤位前買早點,擠進地鐵里。到了店里后,有時候甚至來不及吃早餐,就要化妝、換上工作服,熱情恭敬地迎接每一位顧客。
她有顏有腦,工作能力強又特別肯拼命,但是一個月的薪水交完房租依舊所剩無幾。甚至連她生病了,獨自暈倒在出租屋里,也無人知曉……她平時工作是面對各種價格高昂的奢飾品和衣著光鮮的上層人士,下班后回到自己的住處,是獨自一個人面對黑暗狹窄的出租屋。
在大城市落地生根,是每個漂泊的人的終極夢想,但到了一定的年齡,當你看著自己的銀行卡余額,你就會思考一個問題,究竟是逃離北上廣呢?還是繼續死磕到底呢?人到三十,開始面臨結婚、生子,父母老去等一系列問題的拷問:是否真的還有時間留給你去追逐所謂的夢想?
讓我們一開始去往大城市的,是夢想,而讓我們一直不離開的,其實是不甘心,以及那一點點渺茫的希望。曾經天真的以為三十歲之前一定會創造一切,有房有車,有體面的工作和幸福的家庭,但王漫妮告訴我們,即使到了三十歲,也不一定能擁有完美的人生。
03
毛曉彤飾演的鐘曉芹,是家庭條件還算不錯的上海本地姑娘,然而她和丈夫的婚后生活卻日漸步入了“疲憊期”。
劇中的鐘曉芹一句臺詞很好的詮釋了他們夫妻之間的相處模式:咱倆各自玩兒的時候挺來勁的,湊在一起一個小時都是煎熬。
鐘曉芹不滿丈夫整天一門心思全撲在喂魚上,很少時間來陪她,而她的丈夫陳嶼也覺得她是個還沒長大的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差,和他想象中成熟的妻子相去甚遠。二人的相處,更像是“合租式婚姻”。
她和丈夫陳嶼是相親認識的,他是新聞工作者,熱衷于養魚,性格寡淡,平時跟她交流的很少。到了后面,兩人之間的感情就更冷淡了,經常因為一點小事吵架。
其實鐘曉芹和陳嶼之間并不適合,其實從本質上來說,就是我們常講的“三觀不合”。
鐘曉芹是那種在充滿愛的蜜罐子家庭里長大的孩子,她很需要愛,也習慣了時不時“親親抱抱舉高高”這樣外向表達方式。因為原生家庭的問題,陳嶼不懂得愛,也無法習慣鐘曉芹的這種表達愛的方式,原生家庭的冷漠讓他把這種冷漠延續到了新的婚姻家庭關系中。
鐘曉芹的懷孕,這使得原本關系就岌岌可危的兩人矛盾迅速激化。鐘曉芹想生下孩子,但是陳嶼卻并不想要孩子,因為原生家庭的不幸福,他怕重蹈父親的覆轍,不能孩子充足和完整的愛。
鐘曉芹不成熟、不獨立,再加上與丈夫陳嶼性格不合,如果她不學會成長,她很難經營好自己現在的婚姻和家庭。
04
而顧佳,是真的很“顧家”。她和老公許幻山是白手起家,為了更好地相夫教子,她在公司步入正軌后,退居二線當起了全職太太。
顧佳是典型的高知全職太太的代表,不是那種整天在家打麻將做家務的家庭主婦,而是照顧兒子生活,幫助老公事業兩不誤的女人,簡直是下得廚房,出得廳堂,事業家庭一手抓。
為了孩子能進最好的幼兒園,她不惜斥重資買了一套與幼兒園配套的豪宅,放下身段和面子去找關系,托人說好話,而且還得給幼兒園所謂的“贊助“——一場花費六七十萬的煙火表演。
她不光要忙兒子的事,還要當丈夫生意上的“謀士“。在丈夫遇到談判問題時,她挺身而出,一通電話為公司資金鏈贏得時間。不僅如此,她還憑借老公的一個桔子,揪出暗中想要勾搭老公的女同事李可,后續更是各種操作,狠狠打臉女同事。
在確定女同事李可對自己老公懷有不良念頭后,直接以老板娘的身份到公司發放送橘子福利。
一句含沙射影的話,“橘子還是李可推薦給我的呢。”背后的意思是:我什么都知道了。
最后那句,“四五十塊一個的橘子,許總說你還挺懂吃,看來是真的。把心思放在工作上,工資才能漲的快。”充滿了警告之意。
顧佳不但雙商高,而且做什么事都力求完美,但是這樣的她其實活得特別累,也會另一半極大的壓力和焦慮感。從現在的劇情來看,她和丈夫之間的關系很大程度上會出問題。
05
劇中的三個女主,不管她們的外表如何光鮮,背后都有太多不為人知的辛酸和苦楚。
然而,即使是這樣,在現實中也只有一小部分人能活成顧佳的模樣,大部分人都把自己過成了王曼妮和鐘曉芹。即使是顧佳,也面臨著孩子、婚姻、公司等一堆棘手的問題,還有那些她再怎么拼命也融入不了的更上層人士的生活。
沒有什么完美的人生,我們都在努力生活罷了。
都說三十歲是個分水嶺,都說三十歲的現實是殘酷的,似乎這個社會對于三十歲的女性更是嚴苛,她們往往被年齡定義和綁架,進入一種“年齡焦慮”的狀態當中。
其實從來沒有設定:必須在幾歲完成什么事兒。
女人沒有那么偉大,她們也需要時間成長,我們的社會應該多一些包容,少一些定義。
三十歲,不過是一個數字。
《三十而已》真的只是三十而已,人生也才過了三分之一,其實還有無限的可能。
人生漫漫如細水長流,未來的路還很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