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個孩子還不是父母的心頭肉,到了孩子上幼兒園的時期,最讓父母犯愁的就是害怕孩子在幼兒園里被其他小朋友欺負。這是一個非常棘手的問題,孩子在幼兒園上學,被欺負了,又不敢告訴父母,這時作為父母的你應該怎么做呢?
鄰居家的洋洋已經五歲了,到了上幼兒園的年紀。這個孩子呆頭呆腦的非??蓯郏鲆娙朔浅崆?,到他家坐客他還會拿出他珍藏許久的好吃的給我分享。所以我總是邀請他來我家里玩。
這周六在外邊散步突然看到了他,就邀請他來家里玩。進了家門我在幫他脫外套的時候看到他胳膊上的一個淺淺的牙印。牙印很小但是在一個五歲孩子的胳膊上顯得特別突兀。我并沒有直接問他是不是被人欺負啦。我拿出了好吃的跟他一起吃了起來。
玩了半個小時,我裝作不經意掀起了他的袖子,并以他好朋友的的身份問他這是怎么回事。他支吾了半天,看起來很猶豫。但是還是在我答應不告訴他父母的情況下才告訴我是在幼兒園被人欺負啦。
看著他胳膊上的牙印不由得心里泛起了陣陣酸楚,一個孩子在外邊受到了欺負竟然還不敢跟自己的父母說。這到底是孩子懂事不想讓父母操心,孩子的性格過于懦弱啦?
1、孩子害怕被批評
孩子都是一樣的天性,都同樣害怕自己父母。尤其害怕被自己父母批評。在中國式的教育里,往往有很多的家長關心的不是孩子的心理。這種不恰當的“關心”就導致了孩子不愿意告訴父母在學校里發生的事情。家長往往會懷著“怒其不爭”的心里責怪孩子。
當孩子和父母說完事情之后,家長往往不能正確的引導孩子走出陰影。聽完還的敘述家長往往表現得很焦慮。孩子更害怕的是家長找到老師,或者直接找到·欺負人的孩子。那么這件事就不是孩子之間的事情了。而是家長老師之間的事情,造成了事情的嚴重升級。
2、孩子認為沒有必要
孩子互相之間的玩笑可能就是家長眼中的欺負,孩子之間互相鬧鬧可能就是孩子之間特殊的交流方式。幾個孩子“打架”也不可能得到什么好處。往往都是“兩敗俱傷”。這樣的情況孩子更不敢說,他們害怕被自己父母當成欺負人的一方,這樣既得不到父母的理解。相反還有可能會被家長嚴厲的批評。
3、怕小朋友不理他
孩子之間似乎都有共同的默契,就是被欺負了也不告訴家長。他們彼此就是因為這個默契的約定才導致了如果告訴家長就有可能沒有小朋友跟他玩。這就讓孩子陷入了邏輯的怪圈,到底是自己該告訴家長還是應該瞞著家長,繼續跟他們交往呢?
4、擔心老師不喜歡自己
作為一個小孩子,老師的作用可謂重若千鈞。有的道德不好的老師,為了自己不麻煩,往往都會囑咐孩子回家不要亂說自己在學校的情況,避免家長找到學校里來,給自己徒增煩惱。對于這種獨善其身的老師,我只想說此人愧對老師的稱號。孩子在這種老師的“威脅”下更不敢跟父母說起在學校的情況了。
對于孩子回家不敢跟家長反映的情況其實作為家長我們應該反思自己是怎么做的。孩子天真的性格使然,但我們作為家長不能如此草草了事,甚至不過過問孩子的事情。這樣不是對孩子的尊重,而是對孩子的不負責任。
其實用心想想這樣原因,都是讓我們成年人,讓每個做父母的心疼的。我們也應該反思,孩子為何不對我們說!
1、家長不要過于情緒化
家長在聽說自己孩子被欺負之后往往會情緒激動,表現出焦慮的情緒。孩子更不敢和家長交流了。家長是孩子心里的天,作為他們最初的信仰,我們要做出理智達判斷。在處于孩子位置上跟孩子商量這件事應該怎么處理。而不是一種高高在上的語氣命令孩子應該怎么去做。
2、父母是孩子的港灣
在孩子告訴我們這件事的時候,我們應該先安撫孩子的情緒,避免孩子產生厭學的情緒。在征得孩子的同意后,及時跟孩子的老師進行交流,避免孩子之間的“特殊玩笑”真的演變成校園欺凌。盡量當著孩子的面處理好事情,給孩子安全感。讓孩子知道有父母就很安全。
3、告訴孩子應該怎么交朋友
孩子之所以會被欺負可能是因為孩子不太擅長交朋友,他不懂得判斷孩子之間交往和被欺負的區別。或許家長認為小朋友可能是在欺負自己的孩子。但是你的孩子卻跟別人玩不亦樂乎,這種情況下有可能孩子還沒區別明白什么是朋友。我們不能助長壞孩子的囂張氣焰,要學會適當的時候維護自己的利益。分清好壞。
4、和孩子平等相處
孩子之所以不敢跟家長說自己的情況,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家長造成的。因此家長要想幫孩子解開心結,就要學會放下自己的身份,跟孩子以朋友的語氣交流,不要總是恐嚇孩子“如果不告訴你就告訴老師之類的話”。這樣的話更是對孩子的一種不負責任。
隨著孩子的長大,會有很多心事埋在自己的心里,作為家長我們要合理的開導孩子,用事實告訴孩子,自己是你的堅強后盾。不要害怕事情。我覺得現在網上的一句特別流行的話特別合適,“我們不惹事但是我們也不怕事”。家長就應該給孩子這樣一種信念,告訴孩子適當的時候應該學會維護自己的利益。
哪個孩子不是父母的心頭肉,在處理孩子的事情上都是不敢掉以輕心。上幼兒園生怕孩子受到欺負又不敢跟自己說,我們一定要嚴格把關,堅決不讓自己的孩子受到委屈。
聰明的父母都會關注J媽學堂,每日分享孕產育兒小知識。
有愛的父母都會分享這篇文章,讓更多的人受益。
加入J媽粉絲圈,點擊加入,更多科學育兒知識在那里等你哦!
我是J媽,曾經以為自己足跡踏遍幾十個國家和地區是值得驕傲的一件事情,現在認為做了媽媽才是人生的王道!曾經的職場達人,現在的育兒達人,專心在頭條碼字,每天更文,專注于育兒經驗和寶媽自我提升以及時間管理,分享我的所學所思,所有文章,一字一標點,全部是我一個一個敲打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