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無規矩不成方圓”,教育孩子也是一樣。小時候,媽媽經常告訴我們,吃飯的時候不能敲筷子、不能吧唧嘴、不能邊吃邊說話,實際上這都是在立規矩。孩子六歲左右正是一個轉折期,如果想讓孩子成為一個遵守規則的人,就要在這個年齡前立好下面這5個規矩。
1、不能打斷別人說話:
孩子在跟別人交談的時候,不管對方是同齡的孩子還是長輩,只要對方在說話,都不能立馬打斷,這是對人起碼的尊重。如果對對方的說法有歧義,可以等對方陳述完,自己再說,隨意打斷別人是很不禮貌的表現。
2、別人的東西不能拿:
很多孩子從小被寵壞了,看見喜歡的東西就要得到。實際上,家長要時刻告訴孩子,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能拿,只有在征得對方同意的情況下,才可以接過來玩玩或是看看。隨意拿別人的東西,小了說是沒有界限感,大了說有可能就是偷盜。所以這個規矩從小就要建立。
3、自己做錯事情自己承擔:
我們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責任心、有擔當。但是不少家長正在破壞孩子的責任心,因為現在很多家庭都是獨子,不管做錯什么事情,都有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出頭替他們解決,哪怕是做錯了事情也會包庇他們。實際上這樣做會讓孩子缺乏解決事情的能力,更不能充分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以及犯錯誤后要承擔的后果。家長要在孩子小的時候就立下規矩,自己的事情自己承擔,自己解決。
4、不能撒謊:
很多孩子擔心自己犯了錯誤會惹怒爸爸媽媽,所以干脆不跟他們說實話,時間長了變成了習慣性撒謊,等到這個時候再想糾正可能就很困難了。所以家長一定要在孩子小的時候就立下規矩,不能有謊話、不誠實的行為。
當然,家長自己也要注意,孩子之所以撒謊,跟家長的嚴厲有脫不開的關系。家長看見孩子犯錯誤,劈頭蓋臉就是一頓數落或是一頓打罵,孩子自然會害怕讓父母知道自己又做錯了事,所以很可能形成喜歡撒謊的性格。
5、要懂得與人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