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六歲前是習慣養成的關鍵期,孩子在這個時期所養形成的習慣規律以后是很難改掉的,如果家長能引導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那對孩子以后大有好處。
很多孩子小時候聰明伶俐,長大后卻越來越倒退,就是因為沒能在小時候養成好的習慣,特別是下面三個:
一、幫助父母做家務
家長對孩子,那是“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平常孩子自己的事情都舍不得讓他做,更別提讓他做家務了。
家長對孩子事事包辦,舍不得他吃苦,收獲的結果是孩子自理能力差,對父母依賴性強,遇到點挫折就受不了。并且家長舍不得用孩子,會讓孩子形成優越感,他會把父母的付出視為理所應當,只知道向父母索取而不知道感恩,成為一個懶惰的人。
家長要多用孩子,讓他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同時要讓孩子多做家務,他明白父母的辛苦,才能懂得感恩。
二、作息規律,按時起床
讓孩子有時間觀念十分重要,是培養他做事不拖拉的有效方式之一。家長可以幫助孩子做一個時間計劃表,幾點起床、幾點上床睡覺這些事都列清楚,并督促孩子完成。孩子按時起床,才能按時完成一整天的計劃。同時家長要做好榜樣,早睡早起,不要熬夜。
三、喜歡讀書思考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書的前人智慧的總結,喜歡讀書并樂于思考的孩子,他們思維敏銳,能夠在閱讀的過程中不斷充盈自己。
孩子一歲多時,家長就可以給他看繪本了,有趣的圖畫、鮮艷的配色,可以激發孩子閱讀的興趣。隨著年齡增加,孩子可以看的書越來越多,家長可以專門為孩子準備一個小書柜,讓他有空間放置自己喜歡的書籍,隨取隨看。
蕓蕓高級育嬰師,專注于孩子早教、幼兒護理、寶寶心理發育、親子成長等多領域。從備孕到孕期,到寶寶平安降落,蕓蕓一路伴您和寶貝一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