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系疾病
一、感冒
凡感受風邪或時行疫毒,導致肺衛失和,以鼻塞、流涕、噴嚏、頭痛、惡寒、發熱、全身不適等為為主要表現的外感病癥,稱為感冒。
病情嚴重,在一個時期內廣泛流行,傳染迅速----時行感冒
感冒一詞,最早見于北宋《仁齋直指方.諸風》 (1)風寒感冒
癥狀:主證+惡寒重發熱輕,流清涕,無汗,咯痰白稀
治法:辛溫解表,宣肺散寒
方藥:荊防敗毒散加減或蔥豉湯加味
(2)風熱感冒
癥狀:主證+流黃涕,咽痛,咯黃痰,發熱重惡寒輕,汗出,口干
治法;辛涼解表,宣肺清熱
方藥:銀翹散
(3)暑濕感冒
癥狀:主證+流濁涕,發熱,汗出熱不解,頭身困重,小便短赤
治法:清暑解表
方藥:新加香薷飲
(4)體虛感冒
A:氣虛
癥狀:經常感冒反復不愈,惡寒重發熱輕,氣短乏力
治法:益氣解表
方藥:參蘇飲(玉屏風散預防)
B:陰虛
癥狀:手足心熱,惡寒輕,口渴咽干,干咳少痰
治法:養陰解表
方藥:加減葳蕤湯
C:血虛
癥狀:面色不華,唇甲色淡、心悸頭暈,舌質淡,苔白,脈細或浮而無力
治法:養血解表
方藥:蔥白七味飲
D:陽虛
癥狀:頭痛身痛,面色皎白,四肢不溫,語聲低微,舌質淡胖,苔薄白,脈沉無力
治法:溫陽解表
方藥:參附再造丸
(5)時行感冒
癥狀:主證+壯熱寒戰,咽喉腫痛,全身癥狀較重
治法:清熱解毒,宣肺解表
方藥:柴葛解肌湯加減(柴胡、葛根、黃芩、石膏、貫眾、羌活、大青葉、銀花、連翹、板蘭根、甘草)
常用具有抑制流感病毒的中草藥:板蘭根、菊花、銀花、連翹、丹皮、梔子、紫草、
秦皮、胖大海、蚤休、貫眾、茶葉
(6)調護:避風寒,清淡飲食,多飲水
二、咳嗽
肺失宣降,發出咳聲,或咳吐痰液的一種肺系疾病。咳嗽是肺系疾病的一個主要癥狀,又是具有獨力性一種疾患。另一定義:由于外感(六淫外邪侵襲肺系)、內傷(臟腑功能失調傷及于肺),致肺氣不清,失于宣肅。以咳嗽咯痰為主要表現。
有聲無痰為咳,有痰無聲為嗽。區別:
1、 喘證:呼吸困難,甚至張口抬肩,鼻翼煽動,不能平臥
2、 哮病:喉中哮鳴有聲為特征
3、 肺脹:咳、痰、喘、腫、悸。病情纏綿,經久難愈
4、 肺癆:干咳、咯血、潮熱、盜汗、消瘦
5、 肺癌:刺激性咳嗽,咯血,胸痛,惡液質。 外感咳嗽
(1)風寒襲肺
癥狀:痰稀薄白,咽癢+風寒表證
治則:疏風散寒,宣肺止咳
方藥:三拗湯合止嗽散
a:風寒外束,肺熱內蘊,俗稱“寒包火”,而見咳嗽音啞,氣急似喘,痰液粘稠,口渴,心煩,或有身熱,宜解表清里,用麻杏甘石湯
b:素有寒飲伏肺,見證除風寒束表外,兼見咳嗽上氣,痰液清稀,胸悶氣急,知質淡紅,苔白而滑,脈浮緊或弦緊者,治以疏風散寒,溫化寒飲,用小青龍湯
(2)風熱犯肺
癥狀:痰黃稠,咯出不爽,咽痛,口渴+風熱表證(惡風,發熱,流黃涕)舌尖紅,苔薄黃脈浮數
治則:疏風清熱,宣肺化痰
方藥:桑菊飲
(3)風燥傷肺
癥狀:干咳無痰或少痰,咽干痛,唇舌干燥,初起伴有寒熱表證,舌紅苔薄黃而干,脈浮數
治則:疏風清肺,潤燥止咳
方藥:桑杏湯----燥熱證 (風熱+燥)
杏蘇散----涼燥證 (風寒+燥)
內傷咳嗽
(1)痰濕蘊肺
癥狀:反復發作,咳聲重濁,痰多色白粘膩伴胸悶、脘痞、納呆、便溏、體倦乏和,舌苔白膩,脈濡滑
治法:健脾燥濕,化痰止咳
方藥:二陳湯,三子養親湯
(2)痰熱郁肺
癥狀:咳聲頻劇,痰多黃稠,難咯出伴胸脅脹滿,面赤,身熱,口干欲飲,舌紅苔黃膩,脈滑數
治法:清熱化痰,肅肺止咳
方藥:清金化痰湯、千金葦莖湯
(3)肝火犯肺
癥狀:氣逆久咳,痰少難咯,伴咳引胸痛,脅痛,性急易怒,煩熱口苦,舌紅苔薄黃,脈弦數
治法:清肝瀉火,化痰止咳
方藥:黃芩瀉白散合黛蛤散
(4)肺陰虧耗
:咳聲短促,嘶啞,干咳或痰少而粘,痰中帶血絲,伴潮熱盜汗,五心煩熱,癥狀
消瘦乏力。舌紅少苔,脈細數。
治法:滋陰潤燥,化痰止咳
方藥:沙參麥冬湯
預防調理:1、注意氣候變化,防寒保暖。 2、忌肥甘厚味,辛辣刺激。 外感----飲食清淡、
陰虛----清熱生津:玉竹、沙參、羅漢果 3、加強體育鍛煉,空氣清新。
三、哮病
哮病是由于宿痰伏肺,遇· 誘因或感邪引觸,以致痰阻氣逆,肺失肅降, 氣道攣急所致發作性的痰鳴氣喘痰患。發作 時喉中哮鳴有聲,呼吸氣促困難,甚則喘息不能平臥為主要表現。
(1)寒痰
癥狀:呼吸急促,喉中痰鳴有聲,胸脯胸悶如塞,咳不甚,痰少咯吐不爽,或清稀呈泡沫狀,口不渴,或渴喜熱飲,面包晦暗帶音,形寒怕冷,或小便清,天冷或受寒易發,或惡寒無汗身痛
治法:溫肺散寒,化痰平喘
方藥:射干麻黃湯
(2)熱哮
癥狀:·哮病發作時特征,發熱、面赤、口渴欲飲,咯黃稠痰,舌紅苔黃,脈滑數。
治法:清熱宣肺,化痰定喘
方藥:定喘湯
A:痰熱傷陰,虛中挾實,氣急難續,咳嗆,痰少質粘,口燥咽干,煩熱顴紅,知質紅,少苔,脈細數,則當養陰清熱,斂肺化痰:麥門冬湯+沙參冬蟲夏草川貝天花粉
(3)濁哮
癥狀:喘咳胸滿,但坐不得臥,痰涎涌盛,喉如曳鋸,咯痰粘膩難出
治法:化濁除痰,降年平喘
方藥:二陳湯合三子養親湯
A:痰涎涌息者:葶藶大棗瀉肺湯b:意志蒙眬,似清似昧:滌痰湯
(4)風哮
癥狀:哮喘反復發作同,時發時止,發作喉中哮鳴有聲,呼吸急促,不能平臥,止時有如常人
治法:疏風宣肺,化痰平喘
方藥:華蓋散
緩解期
(1)肺虛
癥狀:自汗,怕風,易感冒,氣短聲低,咯痰白色清稀,舌淡苔白,脈細弱。
治法:補肺固衛
方藥:玉屏風散
A:氣陰兩虛,咳嗆,痰少質粘,口干咽燥,舌質紅者:生脈散+黃芪黨參玉竹
(2)脾虛
癥狀:·腹脹、便溏、食少,常因飲食不當而誘發,·平素痰多,舌淡、苔白膩,脈細弱。
治法:健脾化痰
方藥:六君子湯。
A:中氣下陷,便溏,少腹少墜,脫肛:補中益氣湯 (3)腎虛
癥狀:·哮病反復發作日久,短氣息促, 心慌耳鳴,腰酸體軟,畏寒肢冷,面色晦暗。腎陰虛者顴紅、煩熱、汗出粘乎,舌紅少苔,脈細數。
治法:補腎攝納
方藥:金匱腎氣丸或七味都氣丸
四、喘證
由肺失宣降,肺氣上逆,或肺腎出納失常而致的以呼吸困難,甚至張口抬肩,鼻翼煽動,不能平臥為特征的病證。
實喘(呼吸困難,甚則張口抬肩,鼻翼扇動,不能平臥。) (1)風寒犯肺
癥狀: 主證加咳嗽痰稀白,表寒證,口不渴
治法:散寒宣肺平喘
方藥:麻黃湯加味
(2)痰熱遏肺
癥狀:主證加咳嗽痰黃稠,咽干,口渴喜冷飲,尿赤,便結或發熱
治法:清泄痰熱
方藥:桑白皮湯 千金葦莖湯
(3)表寒里熱
癥狀:主證加息粗,鼻煽,喘而不爽,咯痰粘稠,形寒,身熱,煩悶身痛,有汗水或無汗,口渴,溲黃,便干
治法:宣肺泄熱
方藥:麻杏甘石湯
(4)痰濁阻肺
癥狀:主證加咳嗽痰白粘,嘔惡,納呆,口粘不渴
治法:化痰降氣
方藥:二陳合三子養親湯
(5)水凌心肺
癥狀:主證加咳嗽痰稀白,心悸,面目肢體浮腫,尿少。
治法:溫陽利水,瀉壅平喘。
方藥:真武湯,葶藶大棗瀉肺湯
(6)肝氣乘肺
癥狀:主證+情志誘發,咽中如塞,失眠心悸
治法:開郁降氣平喘
方藥:五磨飲子
虛喘
(1)肺虛
癥狀:主證+肺氣虛(氣短聲低,畏風自汗,易感冒)或氣陰兩虛(煩熱口干,面色潮紅)
治法:補肺益氣養陰
方藥:補肺湯合玉屏風散或生脈散合補肺湯
A:肺脾同病,食少便溏,食后腹脹,痰多,消瘦者,當肺脾兩治,補土生金,用六君子合補肺湯加減
(2)腎虛
癥狀:主證+動則喘甚,呼多吸少,氣不得續,咳甚尿失禁。
治法:補腎納氣
方藥:金匱腎氣丸合參蛤散
A:兼標實,痰濁壅肺,喘咳痰多,氣急胸悶,苔膩,此為上實下虛之候,治宜化痰降逆,溫腎納氣,用蘇子降氣湯加減
B:腎陰虛,兼喘咳,口咽干燥,顴紅唇赤,舌質紅,少苔,脈細或細數者,治宜滋陰納氣,用七味都氣丸合生脈散
(3)喘脫
癥狀:主證+喘劇欲絕,心悸煩躁,紫紺明顯,汗出如油,四肢厥冷
治法:回陽固脫
方藥:參附湯合黑錫丹(麗參針或參附針) 預防調攝:避風寒 調飲食 戒煙酒 加強體育鍛煉 五、肺癰
定義:肺癰是指由于熱毒瘀結于 肺,以致肺葉生瘡,血敗肉腐,形成膿瘍的一種病證。屬于內癰之一。臨床以發熱,咳嗽,胸痛,咯吐腥臭濁痰,甚至膿血相兼為主要表現
《金匱要略》·首次提出肺癰病名
(1)初期
癥狀:·發熱、微惡寒、咳嗽,咯粘液痰或粘液性膿痰,胸痛,咳時尤甚,口干鼻燥, 舌苔薄黃,脈浮滑數
治法:清肺散邪。
方藥:銀翹散加減
(2)成癰期
癥狀:壯熱不寒,汗出煩躁,咳嗽氣急,胸痛,·轉側不利,咳吐黃綠色濁痰。口干咽燥欲飲,舌苔黃膩,脈滑數
治法:清肺化瘀消癰。
方藥:千金葦莖湯合如金解毒散
A:熱毒瘀結,咯膿濁痰,腥臭味嚴重:犀黃丸,用解毒化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