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運六氣很玄么
問
五運六氣如何紀年?
答
干支紀年法是運氣歷的基本框架, 天干地支相配合, 形成六十年一個循環周期。 干支本身的奇偶順序,可與陰陽相合,《靈樞·根結》云:“天地相感,寒暑相移,陰陽之道,孰少孰多?陰道偶,陽道奇。”故而天干中甲丙戊庚壬為陽,乙丁己辛癸為陰;地支中子寅辰午申戌為陽,丑卯巳未酉亥為陰。干支不僅有陰陽之分,其本身的字序也代表了萬物榮枯相繼,生長收藏的五行時序。
首先根據天干地支的陰陽屬性確定是太過之年還是不及之年。其中天干為陽的是太過之年,天干為陰的是不及之年。所以甲、丙、戊、庚、壬為太過之年;乙、丁、己、辛、癸為不及之年。
其次根據天干化合確定年份的五行屬性。甲己化土、乙庚化金、丙辛化水、丁壬化木、戊癸化火,因此《素問·天元紀大論篇》曰:“甲己之歲,土運統之;乙庚之歲,金運統之;丙辛之歲,水運統之;丁壬之歲,木運統之;戊癸之歲,火運統之。”
然后太過之年與不及之年按照五行相生的規律,依次交叉輪轉,即依次為木運不及、火運太過、土運不及、金運太過、水運不及、木運太過、火運不及、土運太過、金運不及、水運太過,由此五行陰陽之配合,形成了五年和十年的五運大小周期。
問
五運六氣的季節是如何劃分的?
答
運氣歷的季節劃分包含五運周期和六氣周期。也就是將一年劃分為五季和六季。咱們傳統的季節劃分為一年四季,分別為春夏秋冬。運氣歷為了適應中醫的“生、長、化、收、藏”的觀念,在夏季與秋季之間,劃分出長夏,所以在運氣歷中的五季包括春季生(應于木)、夏季長(應于火)、長夏化(應于土)、秋季收(應于金)、冬季藏(應于水)。在運氣歷中五季則叫五運,及初運木、二運火、三運土、四運金、終運水。每運七十三日零五刻。初運起于大寒日,太過之年節前十三日交運,不及之年節后十三日交運。二運起于春分后十三日,三 運起于芒種后十日,四運起于處暑后七日,終運起于 立冬后四日。五運周期下又有主運、客運兩套子周期,主運測各季之常,客運表各季之變,二者每季時長一 致,同時交運且均有太過不及的變化,但運氣順序和性質不同,可通過五音建運、太少相生來推求。運氣歷根據五運劃分的五季,表現的是生長化收藏的規律,反應的是自然界萬物生長規律。
但是,萬物的生長又受氣候變化的影響,所以又根據一年的氣候變化特點將一年分為六季,相對于五季來說更加精細。六氣周期則將一年分為六段,每氣主四個節氣,共六十日零八十七刻半。初之氣亦起于大寒,包括立春、雨水、驚蟄;二之氣起于春分,包括清明、谷雨、立 夏;三之氣起于小滿,包括芒種、夏至、小暑;四之氣起于大暑,包括立秋、處暑、白露;五之氣起于秋分,包括寒露、霜降、立冬;終之氣起于小雪,包括大雪、冬至、小寒。六氣周期同樣分主氣、客氣兩套小周期,主氣測常、客氣測變,時長交司一致,順序不同,主氣為五行之木火土金水相生之序,每年不變;客氣為先三陰后三陽之序,逐年左遷。客氣有司天、在泉之別, 分別主上下半年氣候變化,余四氣稱為間氣。
問
五運六氣的紀時方法是什么樣的?
答
運氣歷的紀時法以百刻時制為基礎, 主要用于運氣各周期交司時刻的計算。干支歷法系統中,紀時法為十二時制,百刻時制與之相配合,就要將一百刻平均分為十二份,六十分為一刻,每時八刻二十分,余二十分稱為小刻。每時再分初、正之后,每小時即有四刻十分,元代趙友欽《革象新書》詳述:“上半時之大刻四。始曰初初,次初一,次初二,次初三,最后 小刻為初四。下半時之大刻亦四。始曰正初,次正一,次正二,次正三,最后小刻為正四。”
運氣歷中,五運和六氣根據年支的不同,在交司當日時刻均有差別,各年依次向后推三個時辰,四年一個周期,故可分為子辰申、丑巳酉、寅午戌、卯未亥四組。《素問·六微旨大論》有關于六氣交司時刻的詳 細闡述:“日行一周,天氣始于一刻,日行再周,天氣始 于二十六刻,日行三周,天氣始于五十一刻,日行四周,天氣始于七十六刻,日行五周,天氣復始于一刻,所謂一紀也。是故寅午戌歲氣會同,卯未亥歲氣會同,辰申子歲氣會同,巳酉丑歲氣會同,終而復始。”
總結
運氣歷看似復雜,其實非常簡單,就是以十年為一個大周期,根據天干的陰陽屬性和五行化合結果紀年;然后根據萬物生長規律將將一年劃分為五季,以對應生長化收藏;最后根據一年的氣候變化特點,按照二十四節氣將一年劃分為六季。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