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慧智經典誦讀
干支紀年:丁酉年 甲辰月 辛未日
人的一生如果不修道德,不注重道德修養,最容易愚智閉塞心靈,小我、陰我、私我、純后天智識主理人生,毫無科學創造性而庸碌一生。經典誦讀可使人明明德,心明慧強智正地主宰身國,用大智慧指導生命回歸,也就不枉人前大丈夫,而以道德人生叩青天。
老子指出“修之身,其德乃真;修之家,其德有余;修之鄉,其德乃長;修之邦,其德乃豐;修之天下,其德乃博。”孔子也曾說過“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治學之路。我們提倡的德慧智經典誦讀,就是上善治水,上善治身。特別是在“修之身”和“修身”上面下真功夫,“明明德”以后,再來“以天下觀天下,”則人生不迷不惑,順遂通達,生命充滿活力和科學創造性。
我國古代高度重視以老子的《德道經》思想作為教育基礎。胎嬰養虛,幼兒養性,少年養正,青年養志,成人養德,老年養福。將人的一生,自覺地規范在道德教化的全程之中。對少年和青年的經典誦讀教育不離老子《德道經》、《周易》和《大學》這三部最重要的、既能夠培養和開啟兒童智慧心靈,又能使孩子們長大以后能夠自然地學以致用的經典。古代科學家們,正是自幼開始這種誦讀教育學習,慧智雙向同步開發,從而掌握了一套古代西方科學家們不曾掌握的一把打開宇宙迷宮之門的金鑰匙,這把金鑰匙就是德慧智經典誦讀。是她使祖先們具有慧識主導下智為慧用的科學創造能力,從而使中國古代科學家能夠更早更快地破譯許多宇宙之謎。古代將“道”和“易”組合起來進行誦讀教育,既能“為學日益”(覺悟),又能學以致用(用易),相得益彰。這種教育方法,誕生出大量當時遠超于西方的科學成就。我國歷史上之所以出現漢朝和唐朝的輝煌時期,這種以經為主的誦讀教育方法,發揮了根本性的奠基作用,功不可沒!同時也證明了:老子《德道經》和《周易》的誦讀教育方法是科學的,歷史的經驗無情地證明了這一真理。
選自中央編譯出版社出版的熊春錦先生著作《國學道德經典導讀》第10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