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23)熊春錦先生講道經第九章

            熊春錦先生講道經第九章-持盈(二)

滌除欲心刮垢塵

 

   真訣只在幾個字中。放下塵心真修空,也就容易真正的進入真境??上覀兂31魂幬覞嶙R牽著鼻子走,蒙蔽著雙眼,在亂闖亂轉,在法海中浮沉,難以覺醒,甚至最后沉到法海的迷霧之中而不能自拔。修證道德者中許多人常常因為不注重破除陰我之心的制約,容許它的存在,容許它主宰內環境,所以對‘金玉’的擁有,不知道滿足。常常如醉如癡的執迷、持盈、揣銳,進行大量的積累。并且還引以為資本,囤積居奇。兩眼只知外求,而不知身中自有金玉存在。我們每一個人身內都有大量的金玉,這是最寶貴的財富。這個金玉就是本性當中的善德,這種善德人人具備。這個善德就是修證道德的根本,只是因為被陰我濁識所屏蔽而難以顯現,就像金玉被灰塵泥土埋藏在其中。我們鏟除去掉塵垢以后,那么它也就很自然地顯露出光華來,這才是真金玉。

我們如果能將“我退位,吾登臺”實現了,只取自己心身中的金玉,作為滋養性命的真元,那么一身正氣必然也就充沛,心中自然也就清凈,也就能夠知止、知足而常樂。怎么會貪?怎么會妄?怎么會去虛耗資財呢?正是因為這個陰我的阻塞,才使我們難以認識到人人身中都有大量的金玉。我們只是每天都在用,都在耗它,而沒有發現它的珍貴。我們在道的祥光、德的能量滋養下,在地氣的化生之中,不斷地在損耗內部的精華,消耗外部所賜的大量金玉,只是沒有高度認識和重視它的積累轉化而已。如果我們真的能夠積修德行,聚修上善,身中之寶自然會用之不竭,也就沒有守不住的憂患了。

 

明堂金玉聚萬寶

 

為什么要大家修眾生心?雖然我們很多人暫時還沒有進入到金玉滿堂的狀態,但是也要明白,一切的變化源自于道德能量的積累。道德的特性是來之于眾生,還之于眾生,沒有什么是自己的。我們修證能量的整個轉換過程,都是眾生對我們內環境能量的贊助、支持和無私的幫助,沒有什么是自己的。只有進入修證道德的狀態,才能夠感覺到眾生的慈悲,要比我們這一顆拳頭大小的心廣闊寬大的多。我們的人心只知道一個小小的臭皮囊里面的利益,而罔顧了整個宇宙的大環境,眾生的大環境,把自己固定在小小的一己之私的圈子里,始終不肯施舍。那樣真的守得住么?守不住的!即始到了你的內環境變化成金玉滿堂的狀態,同樣也是守不住的。應當運用眾生心,運用道德的根本特性,來對待我們內環境所有的財富。這樣才能夠避免敗道損德的現象產生,避免傷損性命。

 “富貴而驕,自遺其咎”。這兩句是在說:擁有豐富的財富、聲名和地位,而不能上善若水,處下不爭,相反卻滋生驕傲自滿的心里,不知道戒驕戒躁,就必然招致產生災禍。自遺其咎就是導致、產生災禍。怎么產生的?自己產生的,因為你產生了驕傲之心。我們做人,應該具有謙卑處下的美德,才能永遠立于不敗之地,免招怨尤和無妄的災禍之患。富有的時候,更應當謙下平易;身處高貴時,應當處下、憐賤、濟貧。如果以貴而驕人,持富而奢侈,就必然損福敗德,招災惹禍。不以富貴生驕心而欺貧,不以位高而以勢凌弱;為人處事平等溫和,善待一切眾生百姓。如果做到了這些,那么人們也就必然以謙和之心回報和相待,人己無爭,物我皆合,也就不會自遺其咎。

這個“富貴而驕”,關鍵是這個驕字在作怪,驕源于那里?源于陰我私心。因為有其私,而遺其禍。我們人的本性本因之中,自然的攜帶有富與貴,富與貴只是因為人的道紀的本因不同,有大小差別而已。為而不執,行而不迷,富與貴自然也就會出現和擁有。如果擁有而不能正確對待,富貴而驕,得意忘形,被陰我濁識所敗喪,這可以說是古往今來人們興衰成敗的根本原因。其實這個富與貴,這個富貴而驕,不是指的大富大貴,當然也包括大富大貴。有的人小富小貴他也驕啊!他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所以他就對下驕貴于人,對上又表現得奴顏卑膝。所以不要把它單純看成是大富大貴。這一現象在修證道德者身上,在我們的身邊,在社會當中,因富貴而驕人的還見得少嗎?其實是比比皆是。人們對外在的富貴表現出一種驕傲的心理,驕奢的狀態,結果都是“自遺其咎”。。

那么對內在的富與貴呢?很多人不認識人人身中都有真富真貴;這個真富真貴就是精氣神三寶。但人們對這個富貴日用而不知,輕視而加以敗之耗之。如果都能珍而貴自身中的這個真富真貴,保而全之,那么天地即可以歸于一身。當金玉滿堂之時,造化自然也就會用之不勤。健康可以常保,壽命可以延長,生死可以得到解脫,這個才是真富貴、大富貴!如果貪戀于身外的假富貴,耗精敗氣散神,以至于百病叢生于內,大限一至,即使有萬貫家財,顯赫的名聲地位,又怎么能夠實現無咎呢?

 

不留點塵污心田

 

修證道德者成功以后,同樣也要防微杜漸,止欲生悔,要警惕和防止人心欲念的塵渣泛起,要杜絕萌生驕傲塵濁之心,要真正地去實踐:“唯向眾生舍富貴,不留點塵污心田”。這樣才可能不會自取其咎。

那么話說回來,這個富貴而驕真的有嗎?真有,在我身邊就發生過。修證道德者擁有富貴,而去驕于人,驕于世,驕于社會,結果弄得身敗名裂,原因都在陰我私心!所以讀這一段的時候,對于金玉,對于富貴,不要僅僅按照外財、外富、外貴而考慮問題。一說起來,這些我都看淡了、看穿了;明白了自然因果,不會迷,也不會執,只是想買個彩票碰碰運氣而已,何必小題大作?真的嗎?有時候碰運氣,雖然設計得很好,但里面符合自然真理嗎?符合自己本身所擁有的福德嗎?符合你本身所攜帶的能量嗎?我們同學中就曾經有過,信人哄,信人騙,什么這個地方埋有大量的財寶呀!民國年間遺留下來的證卷啦!……等等,對這些趨之若鶩,都想去試一試,碰碰運氣,只要弄到了,我將奉獻給事業,奉獻給社會,所以讓我碰碰這個運氣吧!果真如此么?你說的這話里面有多少成分是被陰我心牽動了,是摻雜了欲念和欲望的?那種懷僥幸、揣著一種機巧之心的成分含量有多少?社會上的騙子不都是運用這些人的欲心。每一個人都有欲望之心,都有一種僥幸的心理,都有一種企盼財富,能夠自天而降財寶的現象,因而而揣之而銳之,那些騙子不都是在利用我們的一點欲望、一點貪心嗎?一點包藏的非常巧妙的陰我嗎?他們就是運用酒色財氣當中的財這個永遠可以打敗世間任何人的武器,施以巧妙的手段,來誘使我們身陷其中。

再看一看“莫之能守,自遺其咎”。該是清醒的時候了,不要過度去追求它。為而不執,行而不迷,知足長樂,不要作非分之想!永遠要處在中和的狀態,這才是能夠轉化金玉,能夠保住富貴的根本?;叵虮娚岣毁F,不留點塵污心田。這才是一個道德修養者應該做到的。

不要揣了,也不要銳了。應當自然一點,應當對自己本身內環境所能承載的能力,有一個清醒的觀察,控制住自己的陰我之心,不要超出生理的允許值,而給自己帶來禍患。對于我們實踐者來說,功成之后,這個富貴的確是很容易,但也要防且“自遺其咎”。。從歷史上,從現實當中,這種自遺其咎也是比比皆是,雖有成功,但并沒有最后大成。翻開歷史故事也能夠看到這個揣銳、持盈帶來的禍害,在各行各業都廣泛存在著,無論是政界還是醫學界,還是社會中的所有行業,凡是不能正確對待它,而在財富與富貴上持盈揣銳的,最后招致禍害的事例比比皆是。

在修證者的內環境之中,對‘財富’持盈與揣銳,執著于某種追求,也會帶來極大的禍害。三國演義里舉過這方面的例子。醫學上的華佗也是這個例子之一,他是在醫學方面中顯露太多,最后被曹操所殺。其中有個姓左的(三國演義里面),他的方法超群,因為他到了很高的境界,當時的權者對他無可奈何。但是從那個過程所表現出來的現象給我們的警示,同樣是富貴而驕,自遺其咎;揣而銳之,不可長保。所以我們無論對外財還是對內財,對外富還是對內富,對外貴還是對內貴,對于道德實踐者而言,一定要牢牢記住老子在這里所闡釋的這些自然真常的道理,歿身不殆,牢牢地記住它、遵守它,用它去規范自己的人心,再造自己的陰我之心。將這個正覺正念牢立在心田,要跳出物外,不要被世俗的東西,道的化生物所迷惑,不可著于外相。在將道運用于世俗中的時候,要更好地把握中和,恰到好處,不可以顯露,不可以自貢而高,盡量要處隱。

 

功成名遂激流退

 

第三段:“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對于這一段,我們首先應該解讀好什么是天之道?把天之道弄通了,那么“功成名遂身退”也就容易把握好,能理解并且能去自覺執行。“天之道”是什么?老子在第七十七章作了說明:“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余者損之,不足者與之。天之道,損有余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為而不恃,功成而不處。其不欲見賢。”這是第七十七章的,我們拉到這邊來,是為了讓大家提前了解這個天之道。

所謂“天之道”就是無情的自然規律。對于第七十七章中所講這個規律的重要特點之一,就是“損有余而補不足”。天之道對世間的萬物一視同仁,萬物既是芻狗,也是萬物之一,毫無例外。我們觀之于天地自然,四季有消長,春夏秋冬。所有的萬物,物盛則衰,花紅則凋。我們雖然看到了氣勢磅礴的日月星在天空中運轉,但是日月有盈虧,太陽到了如日中天的時候,它必定就會西移,東起西落,白天出來,晚上消失。月亮也同樣是月滿則虧。天地贊育萬物而功成,實行完它的運程規律以后,它的名遂了,天地也就退藏于密。天地的功德之行人不可見,天地也就是以這種方式,儲存它本身的陽和之德——為而不恃。正如老子所講的:“人之道則不然”。人由于有了欲心私心,常常是損不足以奉有余,欺弱怕強,這都是人性的特點。見到有余的他就乖乖的,相反他卻欺凌那些弱小的,對弱小者進行盤剝,來奉自己這個永遠無法滿足的欲。這自然和天之道是不同的,我們對天之道的這個特性一定要弄明白。

再看植物生物鏈當中,如花果樹木,都是默默無言的遵循天之道,一歲一枯榮??!它的生長盛衰,都是默默無言地遵循天之道,完成了它的生命進程以后,就會悄然離開,不留痕跡,這是植物生物鏈的天之道;它把自己承受天地道德長養所產生的能量,甚至它的身體生命,都全部奉獻給了眾生,完成它們的生命進程以后,也就悄然離去。在動物生物鏈中,各類物種的動物,生生不已,不斷新陳代謝,完成自已的生命過程以后,同樣也就自然地退出了生命的行列,從不揣銳。是不是這個道理。

再看一看非洲的天然動物園的動物,生物鏈里的小生物鏈之間,它們之間的相互依存關系,都是遵循著天道規律。國外的一個生物科學家研究發現,狼從不會因為爭奪食物而相互的殘殺。它們都知道恪守天之道。

只有人類的心里面永遠也難以盈滿,不僅難以盈滿,而且不相信自然,不遵從自然。只單獨以濁見濁識來觀察天地自然,功成名遂不退難退,貪欲永遠也沒有辦法滿足。因為人類毀壞植物的生物鏈,填己欲之私,從而導致了旱災洪澇之患。人類也消滅動物生物鏈,而導致了人口暴漲,品質下降,疾病頻生。人類這種不信自然無以明的昏眛,已經發展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如果不以道德教化加以扭轉,無限制的放任這種離道失德,終將會招致自然的嚴懲!并非天棄人,實乃人自棄,是不明天之道的自暴自棄。這種現象,這種危機,難道真的不存在嗎?存在!真實的存在!你看看動物生物鏈,其中的許多物種都已經變得稀罕了,越來越少,地球這個空間只能存在人了。這些生物鏈都消失了以后,也就是只有人在世上稱王稱霸的時候。植物也毀的差不多了,到那個時候人就該站立在沙漠上說:“我是世界上最偉大的了”。當然,自然界不會允許地球上最后一個人站在沙漠中這樣向天地呼喚的!天之道一定會在這之前就會告誡提醒人類,不斷的警醒人類,要遵循天之道,不要自棄!不要自暴自棄!

 

天道至公損有余

 

天之道就是自然法則,人類只有遵從于它,才能吉昌而存。“功成名遂”之日,也就是自然天道中的太陽“如日中天”之刻,這里我們只能用“刻”字來表示。功成名遂的時候,也就象太陽的如日中天,也就是正午的那一刻,但是這一刻能不能保持得???正因為保持不住,所以日中則移。這個“移”也就是功成名遂者全身而退之時。自然的法則就是盛極必衰,有一種能量在“損有余而補不足”,你要想堅持住再久一點,再過過癮,做不到!因為這是違反了自然法則,違反了天之道,剛極易損,樂極則悲,盛極必衰。陰陽轉換的自然法則不可違背,成功之下不可久處,也沒有辦法久處,那只是人的一廂情愿。人的作為功成而事畢,這個名呀利呀,也就隨之而遂同來了,成功了的時候也就應當及時身退,而避其功與名。如果持而盈之、揣而銳之于這一功名,強忍不退,咬緊牙關頂著,或者昏昏然的,樂呵呵的躺在其中,而不清醒,功成名遂還迷了,就必然會招來禍患,這是天道規律的必然。道德修養者必須遵循自然法則,銘記功成名遂雖然是件好事,但是其中卻包含著禍害的因素—“福兮禍所依”。如果大功既成,應當善終其功。如果事與名遂,應當善全其名,只有及時身退,才能確保善始、善全、善終。

身退中的“退”,我們要注意這個退,是從功名沉睡狀態回歸于執中、不盈、不持,不持盈、不揣銳。盈者當戒之于滿盈,就是說已經盈了滿了,這時候一定要及時退,防止它漫出來。銳者當守成于不用,太鋒利就要小心的運用,否則必損。金玉就應當戒之于貪想,富貴當戒之于驕奢。功成名遂者如果能夠及時的身退于功名富貴之外,心不掛礙于功名利祿場,將心身復歸于無為的道境之中,這就是一種觀天之道、執天之理、行天之道、合于天道。就看我們這顆心能不能以正覺正念明白天之道、觀天知道,執天之理,行天之道。自覺地去身退,自覺地去避免持盈和揣銳,復歸于中,復歸于無為,復歸于虛。

對于修證道德者而言,要高度重視這個身退,就像前面所講過的“后其身而身先”。這個身退與這句話具有異曲同工之妙。如何把握運用好這個身退呢?功成名遂還并不是道德實踐的全部。我們只有把握住了不持盈、不揣銳,明白了金玉滿堂不能守,明白了富貴而驕會起禍患,這樣對于我們內環境整個天下的財富才能善加運用,使它更全面的再造我們的心身,使它更深層次地轉化,向全系統、大系統、整體系統性地進行轉換,轉換到無為的深層次,變化的深層次。所以在解讀“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的時候,要將前九章的內容很好地結合在一起。從現在起就建立這種理念,這種觀念,這種認識論,這種方法論,這對我們進入明明白白修證道德,減少錯誤,減少歧途,減少步入錯誤走入死胡同,無疑都是極為有益有利的。

修證道德者和修證道德的成就者,都應當效法天之道。大隱于世,藏而不露,隨時俯仰,于民不異不同。如此身退當然就可以常保其身。這個不異不同,就是說跟老百姓沒有什么不同,但是又存在著內在的差異;差異就在“無”之中,在“虛”之中,在“中和”之中。如果不注意這個身退,必然會產生一種目前普遍存在的現象:修德反而招來誹謗,道高反而毀譽難息??纯词遣皇沁@樣呢?修證道德者中很多人為什么把自己搞成了孤家寡人,在家里都站不住腳,跟老婆吵,跟父母吵。以我為中心,把別人,把孝道,把慈忍,把友愛,都置之于腦后,這哪里是在修證道德者?這真是搟面杖吹火——一竅不通,是在離道,是在失德。連做人的基本標準、基本要求都沒達到,怎么能算是在實踐《道德經》呢?你把自己放在孤峰頂上,放在浪尖上跌蕩,這都是不知道“身退”之妙么!為什么就不能做到與民“不異不同”呢?修證道德者與民沒有什么差異,只是內在的不同而已。為什么要去招搖過市,總是批評別人:這沒有道,那沒有德;你應該這樣做,你應該那樣做;指手劃腳,論三道四。好像自己非常合道、非常合德一樣。這樣你怎能不招誹謗?肯定會招誹惹非。家人不理解,同事都不理解,親朋都不理解,修德反而招謗,豈不可笑?是德錯了嗎?是修道德錯了么?不是!而是因為我們不明“天之道”,不知道“身退”在任何狀態下都是上善,必須要遵從的。因為我們只是把學到的道德理論知識和方法掛在嘴巴上,沒有落實在心里,沒有清退心中陰我上,所以就會處處表現得與眾人不同,與眾生有一道深厚的鴻溝,難以跨越,自己孤立了自己,自己封閉了自己,當然就會招來誹謗。

 

慢藏誨盜飾誘滛

 

道高反而毀譽來。是不是這樣?你有了一點本事而不知退,去揣而持盈,怎么能不遭到毀譽呢?不用這個方法毀你的譽,就會用那個方法毀你的譽,終究要把你踩在泥巴里,直至讓你不得翻身?!兑捉洝分兄v的:“慢藏誨盜,冶容誨淫”八個字,也是講的“身退”之意。慢藏誨盜就是指的積聚財富而又傲驕于人者,必然自招盜賊之禍;刻意打扮粉飾容貌的人,必然自招淫名之患!持盈、揣銳、自驕,其實都是一種咎由自取。作為我們道德實踐者,應當以“功成名遂身退”為安身立命的六字真言,處中和之地,不失于偏,就不會自敗其道,就沒有這個禍患。

“慢藏誨盜”就是指過多的積蓄財富,并且表現出傲慢驕狂,那當然就會招來盜賊。人家不搶你不偷你的,那不是傻子么?他干的就是哪一行,而你又喜歡露富,又驕傲慢人,損了自己的內部道場。因為人人體內都有一個道德場,只是能量的大小差異而已,只是被人心所屏蔽的密度、松緊度有區別而已。當然這種差異有時可以說是天壤之別。你看看“冶容誨淫”是不是這樣?你看現在有的人打扮得妖里妖氣,描眉畫眼,涂脂抹粉,穿著三點式的,招搖過市,這是不是誨淫?許多人不知道這個道理,刻意打扮自己,而且還有意去招搖過市,很多小丫頭不都是因此而把性命都丟掉了。為什么要賣弄于人前,將性命置之于不顧?這都是不明“天之道”的原因!

太上從第三章到第八章所說的所有內容,都是我們道德實踐者入世而修的不死良藥!在第九章又點示我們要功成名就以后隱身而退,這才是難能可貴的。其中也包括了功未成、名未遂者的正確把握自身??傮w上都是勸我們功成不要居,急流而勇退,不這樣做就不能保持保全自己的德和功。我們翻開歷史看看,一代代修道成真的先輩們,他們的確對外財、外富看得都很淡薄,給當帝王也不為,當三朝皇帝、九世狀元也不換,都不愿意放棄對道德的實踐修持;都是唯恐富貴而拖累人,所以有成就者都是隱居深藏,有的甚至被君王三請五接,也都是一再掂量是否出山,入世相助。既使相助,也不會涉足太深,都會及時抽身而退。陳摶當年不就是這樣么?這樣的事例在歷史上并不少見,這給我們后人作出了楷模,也給我們以良好的教育。

在歷史上都有過一些例子,真正能把握這個中玄、中和的人,像堯舜不都是這樣么?堯當年不以天下為貴,很輕松的、沒有任何掛礙的傳位于舜;舜同樣也不以君臨天下為尊貴,讓賢于禹。這種三讓在后來的歷史上絕跡了,沒有再重演過。想想古代的這些圣人,不以天下為貴,連擁有天下都這么淡然視之,那世間還有什么可值得留戀和珍貴的呢?為什么要把這些石頭拉著抱起來,累自己的心呢?可惜的是隨著離道失德現象的越演越深,人們認虛幻名位為貴,不以內在的真金玉為貴。常常也聽到人們在說“知足長樂”,但實際上人們將這四個字當成了一種自我安慰,一種自我開脫,而在他心底深處對“不足”的追求,卻是非常執著的。只是因為沒辦法達到,他才在那里嘮嘮叨叨地說“知足長樂”,用它自我安慰一番。

要真正達到知足常樂,必須要行天之道,奉行天之道,明白這個道理,才可能言發由衷、言發由心地去實行知足長樂,進而達到功成身退。否則一旦持盈揣銳,將會與歷史上眾多的失敗者一樣,招致身敗名裂。這是真理使然。

自古以來的治世良臣,功成名就,名聲已遂,但是貪圖世俗的享樂,而不知道隱退的事例,可以說屢見不鮮。就像倡導法治的商鞅,他就是不知身退。他把當時的法律造的那么嚴酷,而不知以道德教化民眾,結果怎么樣,自己反而遭受車裂之刑;可悲的是:這種車裂之刑卻是他自己制定的五馬分尸。還有那個呂不韋:呂不韋的經典學說主張“務農是一本百利,經商是一本萬利,從政是一本萬萬利”。這是他的名言。他由一個商人發展到從政,通過對一個王君的財富投資,智力的投機,最后做到了秦國的宰相。但他不知“功成名遂身退”,結果如何呢?也是悲哀。還有秦國的丞相李斯也是如此。他生前就有呂不韋的例子。他曾是呂不韋的幕僚,當他功名富貴集于一身的時候,權大勢尊不可一世,最后他和呂不韋一樣成了階下囚。他在臨刑之前對他兒子說:“啊,現在我想當一個老百姓,牽著一條狗,陪著自己的孩子到外面去抓野兔也不可能了!”他發出了這樣的感嘆。可惜這種感嘆來之晚矣,悔之遲矣!從那么高的位置上,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呼風喚雨,就是不知道退,戀呀、保呀、持呀、守呀,守到最后怎么樣?本來在他前面呂不韋的例子那么近,不過短短幾十年。到他自己身上,他就是做不到,直到臨終前才后悔。所以說一般不修證道德的人,在沒有親身嘗到身敗名裂的慘痛時,是很難理解功成名遂身退的道理的。在后世當中,象越之文仲,漢之韓信,不都是這樣么?這樣的例子太多,只是有大有小,有輕有重,隨處都可以表現。

 

唯向眾生舍富貴

 

我們回顧這些例子,看這些現象。不是只感嘆古人,現代還不多嗎?一樣的多!難道只有這些大人物、偉人物才有這種后悔嗎?其實每個百姓,每個道德修真實踐者都是一樣,只是其中的分量有差別。所以一定要落實到自己的內環境,落實到我們的陰我之心上認識它。這個陰我之心,才是人人都不能“功成名遂身退”的禍根,它才是我們流浪生死的根本所在。這個人心障礙著我們明白天之道,障礙著我們明白自然規律。這個自然規律它是無情的“損有余而補不足”。它在盛極之時一定會開始走向衰落,應該及時把握住這一刻,而不要讓它盈,不要讓它銳,這才是在真的修證道德。還是要回到理論上來認識它,這樣才能把握好自己,持銳了沒有?持盈了沒有?揣銳了沒有?我們對自己的陰我心把握住了沒有?用正覺正念轉換它到了什么程度和狀態?達到了可控性沒有?后天世俗中的所有一切,可以說都是損我們內部這個道德能量場的毒藥??!

我們一定要把里面這個心君問題解決好,置換好我們內環境的心,心如果不轉換到陽性上,牢牢確立起正覺、正見、正識,那么始終就會被陰我牽著鼻子走,更談不上在心里面去求那個真我。這個陰陽,這一對陰陽矛盾如果解決不好,不能達到陽性充滿這一個圓圈,怎么談得到轉換下一個太極呢?饅頭要一個個的吃。我們現代的社會世俗中,已經離道失德太久,連信德都差的太遠了,更何況其它的了。當五德不全的時候,這個正覺正念常常是左搖右擺,就像墻頭上的一棵草一樣,在隨風而蕩。我們雖然在學習《道德經》,但把握不好很可能就成為山中的竹筍了——嘴尖皮厚腹中空;不是心空,而是表現出嘴巴非常鋒利,對人刻薄無比。也表現在多言善辭,開口就是道德,閉口就是倫理,只強調別人,從不說自己。那么這個皮確實表現得很厚——厚顏無恥。把自己包裹住,把陰我用這個厚厚的皮包藏起來,而腹中空虛沒真東西,而不是虛其心實其腹。山里面的竹筍不都是這樣,很好看,從土表層面幾天功夫就長出來了,學好的不容易,學壞的很快。如果仿效竹筍這種特點,那我們的道德修養實踐就很危險。就會停留在表面,被這個尖、這個厚障住了,難以明白。

所以我們討論《道德經》、討論歷史、討論社會,討論家庭,一定要落實到自己心里面,一定要“虛其心,實其腹”地進行內環境真實不虛的求證。越求證內部,越分析陰我,就會越來越汗流浹背,就會感到陰我的可怕!就會感覺到陽性轉換的緊迫性、必然性。只有把這個根本環節抓住了,在我們的心中建立起正覺,在大腦皮層開辟出正覺的原野,連通大腦質層,建立起正覺正念靈悟的通道,才能將《道德經》真實不虛地實踐于我們的內天下、內天地,再造自已的心身,使心身都能真實不虛的符合自然真常之道。

應當深刻地去解讀好這一章的每一個字,把她印證到我們的身中、心中,那么我們將會一生都受益無窮。如果能將這九章都完整地掌握和吸收到我們的體內,那我們就能夠即世成真。當然方法論還有待于我們去艱苦實踐。但在理論上首先要破這個迷,在心里建立起真正的真我殿堂,如果真我能為君的話,所有的方法論,也就成為至簡至易,一切變化也就顯得自然而迅速。希望每位同學都能通過《道德經》的學習,真實地落實到內環境當中。認識陰我,正確對待陰我,解析陰我,恭敬這個陰我,請出這個陰我。把自己的唐三藏牢牢地確立起來,把自己內天下的君王,真正的大德君王,似堯如舜那樣的君王在心中登位,圣人登臨我們內天下的君位。以圣人之心來置換我們的陰我之心,將人心的位置讓出來,讓圣人之心君臨于內天下。這也就是我們能夠實現比較快速地與道合真的關鍵途徑。離開這個根本,我們還會蹉跎歲月,還可能走進盤絲洞,走進迷魂陣,還會迷失方向。只有把握住了這個根本,我們才能順利完成整部《道德經》在體內的實踐。

  (錄音整理:道仆)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宋龍淵《道德經講義》——持盈章第九
道德經講義9:《持盈章》
第九章-持盈
《道德經》第九章持盈注解
13-道德真經集義卷之十三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清镇市| 梨树县| 宝应县| 大姚县| 深泽县| 香格里拉县| 丰原市| 德令哈市| 凌云县| 且末县| 连平县| 阜新市| 仁怀市| 北海市| 屏东市| 根河市| 武穴市| 景谷| 区。| 阿鲁科尔沁旗| 铜鼓县| 图木舒克市| 罗源县| 永州市| 汉源县| 娱乐| 兴和县| 外汇| 迁西县| 班戈县| 华宁县| 泸西县| 汤阴县| 项城市| 韶关市| 鄂州市| 无极县| 江陵县| 柳州市| 弋阳县| 江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