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 李白乘船將要遠行,忽然聽見岸上人們行走的腳步聲,有人邊走邊唱前來送行。即使桃花潭水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倫送我的情誼深厚。 注釋 汪倫:李白在桃花潭結識的朋友,性格非常豪爽。這首詩就是贈給他的。 踏歌:一邊唱歌,一邊用腳踏地打著拍子。 桃花潭:水潭名,在今安徽涇縣西南...
汪倫是唐朝涇州(今安徽省涇縣)人,他生性豪爽,喜歡結交名士,經常仗義疏財,慷慨解囊,一擲千金而不惜。當時,李白在詩壇上名聲遠揚,汪倫非常欽慕,希望有機會一睹詩仙的風采。可是,涇州名不見經傳,自己也是個無名小輩,怎么才能請到大詩人李白呢?后來,汪倫得到了李白將要到安徽游歷的消息,這...
用比興手法,表達了對汪倫深情相送的感激。用“深千尺”的潭水比喻送別之深情,生動而形象,而又加“不及”二字,更增強了詩句的動人力量。這首有明顯的民歌風味的詩詞自然質樸,清新流暢。詩人用眼前普通的景物作比喻,寫出了與友人的真摯情意。...
李白斗酒詩百篇,一生好入名山游。據袁枚《隨園詩話補遺》記載:有一位素不相識的汪倫,寫信給李白,邀他去涇縣(今安徽皖南地區)旅游,信上熱情洋溢地寫道:"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飲乎?此地有萬家酒店。"李白欣然而往。見汪倫乃涇川豪士,為人熱情好客,倜儻不...
李白游涇縣桃花潭時,常在村民汪倫家作客。臨走時,汪倫來送行,于是李白寫這首詩留別。詩中表達了李白對汪倫這個普通村民的深情厚誼。前兩句敘事:“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李白將要乘舟離去,汪倫帶著一群村民前來送行,他們手挽著手,一邊走,一邊唱。“將欲”與“忽聞”相照應,寫出了...
公元755年(唐玄宗天寶十四載),李白從秋浦(今安徽貴池)前往涇縣(今屬安徽)游桃花潭,當地人汪倫常釀美酒款待他。臨走時,汪倫又來送行,李白作了這首詩留別。 詩的前半是敘事:先寫要離去者,繼寫送行者,展示一幅離別的畫面。起句“乘舟”表明是循水道;“將欲行”表明是在輕舟待發之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