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業協會日前披露,截至8月31日,境內公募基金公司數量正好達到100家,在剛剛過去的8月,中科沃土基金和新沃基金先后拿到了“準生證”。
數據顯示,新一輪基金公司擴編潮正在來臨。據證監會9月15日公布的行政許可事項顯示,截至9月11日,還有16家新基金公司的設立申請正在待批當中。
可以預見,不久的將來,境內公募基金數量將向120家邁進。
加速擴編
今年以來,基金公司擴編開始加速。
事實上,自2008年11月民生加銀基金公司成立以后,新基金公司擴編一度沉寂近兩年時間,直至紐銀梅隆西部基金,也就是現在的西部利得基金,在2010年7月宣告成立,公募行業才重新開始納入新成員。
而繼2010年成立 3家新基金公司之后,2011年增至6家,2012年數量達8家,2013年達到高峰,成立12家,2014年有所減少,成立6家。而到了2015年,目前為止已成立5家,包括中科沃土基金和新沃基金,7月獲批成立的新疆前海聯合基金、金信基金,以及今年3月成立的泓德基金。
而需說明的是,基金公司的“后備軍”力量空前強大,據證監會披露的信息,截至9月11日,尚有16家基金公司正在排隊等待獲準成立。
這些公司包括擬在北京注冊的國和基金、鵬揚基金、安邦基金、中航基金;擬在上海注冊的瑞泉基金、華泰基金、湘財基金、弘毅遠方基金、恒越基金和匯安基金;擬在廣深成立的富榮基金、本源基金、高騰基金、恒生前?;?,還有擬在天津注冊的韓華海泰基金,擬在拉薩注冊的嘉盛基金。其中,本源基金、嘉盛基金、富榮基金、鵬揚基金、瑞泉基金的設立申請均已獲得證監會受理。
若以審核期限為6個月推斷,這五家基金公司中應有成員于11月上旬正式“入編”。
股東多樣化
除了擴編加速,基金公司的股東結構也出現變化。
以往,公募基金公司的控股股東或第一大股東,要么是銀行,要么是券商,近兩年又增加了信托公司、保險公司和創投,都是有正規“牌照”的大型金融機構。也因此,業內常把公募基金公司分為銀行系、券商系、保險系、信托系等。
而今年以來,新成立基金公司的第一大股東中銀行和券商兩大主流卻罕見缺席。如中科沃土基金,第一大股東為廣東中科招商創投,應歸類為“創投系”;新沃基金,第一大股東為新沃集團,是一家以綜合性金融服務為核心的產業集團公司;新疆前海聯合基金,第一大股東是深圳鉅盛華,其為深圳市寶能投資集團絕對控股。
泓德基金和金信基金的第一大股東更是開了公募行業先河。前者雖是繼國壽安保之后第二家保險系基金公司,陽光財險持有其25%的股份,但第一大股東卻為自然人王德曉。他也是目前已成立公募基金公司中,首位直接持股的自然人大股東。而金信基金的大股東特殊之處則在于,是由管理團隊出任,這在公募行業內也屬首次。
再看排隊待批成立的這16家基金公司,大股東構成也是多樣化。除了湘財基金、中航基金隸屬“券商系”;恒生前海基金隸屬“銀行系”;本源基金、嘉盛基金隸屬“信托系”;安邦基金、華泰基金隸屬“保險系”外,富榮基金、高騰基金、弘毅遠方基金等的第一大股東都是創投公司,隨著它們的成立,“創投系”公募基金將得到有效壯大。
此外,國和基金由上海國之杰投資持股76%,后者是安信信托控股股東,也可算是金融投資類公司;韓華海泰基金的第一大股東為韓華資產運用株式會社,其為RQFII投資機構,持股45.5%,比第二大股東天津海泰集團多1%。較另類的是鵬揚基金、瑞泉基金、恒越基金和匯安基金,它們的第一大股東均為自然人,楊愛斌、王俊鋒、李曙光、何斌,均為公募業界較為知名的人士。
據公開資料顯示,楊愛斌現為北京鵬揚投資總經理,原來曾在華夏基金擔任固定收益投資總監;王俊鋒、何斌分別曾擔任過信誠基金副總經理和建信基金副總經理。
恒越基金的擬任股東僅有李曙軍一人,持股100%,這也是首次出現自然人獨資發起設立公募基金。據悉,李曙軍目前為上海恒越投資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不過追溯起來,他也是公募“老人”,曾經參與原國投瑞銀基金的籌建。
未來業務多樣化
而隨著不同類型股東的“加盟”,以及昔日公募大佬們的“回歸”,公募基金行業的未來發展之路也被注入了多種活性劑。
新沃基金大股東新沃集團董事長朱燦表示,成立新沃基金是集團戰略發展目標的一部分,是新一輪跨越式發展的需要。新沃基金將探索新型的公募基金管理經營方向,如借助新沃集團在養老金融領域積累的研發能力、渠道資源,推動公募基金管理公司在養老基金管理領域的發展。
“以PE/VC投資的價值判斷能力做二級市場投資;以互聯網金融能力擴大資產管理規模,通過互聯網資源、大數據分析等手段推進基金產品的募集和運作,實現普惠金融”,朱燦說。
新疆前海聯合基金第一大股東深圳鉅盛華,也是前海人壽的第一大股東,而此前前海人壽頻頻舉牌上市公司。有基金人士認為,隨著該基金公司的獲批成立,也宣告了由姚振華掌舵的“寶能系”開始在資產管理領域大作為。
此外,自然人大股東也在這批新基金公司中正式成行。
今年6月13日,證監會發布《關于大力推進證券投資基金行業創新發展的意見》,明確鼓勵各類符合條件的市場主體申請公募基金管理牌照,支持民營資本、專業人士各類主體設立基金管理公司。
據上海一位接近擬成立基金公司自然人股東的人士透露,公募基金行業發展仍被很多業內人士看好。2014年下半年以來,公募基金經理曾掀起“奔私潮”,但隨著行情滑坡,這一潮流也戛然而止。
“其實,公募行業的不少能人志士,不管是否奔私,對公募行業還是心存眷戀,新形勢下,他們可以通過控股設立或參與設立公募基金的方式來實現自己在這一行業的抱負,變相實現股權激勵,自然就不會錯過機會。”上述人士稱。
(責任編輯:DF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