膈下逐瘀湯
靈脂2錢(炒),當歸3錢,川芎2錢,桃仁3錢(研泥),丹皮2錢,赤芍2錢,烏藥2錢,元胡1錢,甘草3錢,香附1錢半,紅花3錢,枳殼1錢半。
病人氣弱者,加黨參3-5錢。
方劑主治
積聚痞塊,痛不移處,臥則腹墜,及腎瀉、久瀉由瘀血所致者。
活血逐瘀,破癥消結。
①抑制小鼠免疫功能《中醫藥信息》(1987,4:39):小鼠免疫特異性抗原結合細胞花結形成實驗結果表明,給藥組免疫特異性抗原結合細胞數量較對照組明顯減少,說明本藥對小鼠免疫反應的早期階段有較強的抑制作用。另溶血空斑實驗證明,給藥組PFC數目明顯少于對照組,說明本藥對B細胞功能亦有較強的抑制作用。②刺激免疫作用《中成藥研究》(1987;9:29):本藥能促進小鼠腹腔巨噬細胞功能,與對照組比較,給藥組巨噬細胞吞噬指數明顯提高;小鼠脾臟酸性磷酸酶活性高于對照組,差異非常顯著、腹腔巨噬細胞EA花環形成率給藥組高于對照組。
1.胸膜粘連:喬氏用本藥加味治療胸膜粘連60例。病程2~21年,其中重型(粘連在8cm以上者)15例,中型(粘連在5~8cm之間者)17例,輕型28例。兼風寒者加桂枝、荊芥、防風;風熱者,加金銀花、連翹、薄荷;胸中郁熱,咳吐黃痰者,加黃芩、瓜蔞、桑白皮;胸中有寒痰,加干姜、細辛、五味子;氣虛者,加黃耆,黨參。服藥32~64劑。結果:痊愈33例,顯效23例,有效2例,總有效率為96.6%。
2.慢性盆腔炎:劉氏用本方加減治療慢性盆腔炎64例。其中6個月~1年者19例,5年者35例,5~10年者7例,10年以上者3例。氣虛者加黃音。黨參;血虛者加熟地、首烏;陰虛者加沙參、麥冬;陽虛者加熟附片、炮姜;兼濕熱內蘊者加黃芩、澤瀉;兼熱毒蓄積者加雙花、連翹。連續服藥20~30劑。結果:痊愈21例,好轉37例,總有效率90.6%。
3.小兒久瀉:用本方加減治療小兒久瀉120例。病程2~6個月64例,6~9個月32例,9~12個月24例。方用靈脂1.5g,當歸2g,川芎1.5g,桃仁2g,丹皮2g,赤芍2g,烏藥1.5g,延胡1.5g,甘草2g,香附2g,紅花1.5g,枳殼1.5g(此為1歲小兒一日水煎劑量,其他年齡適當增減),脾胃虛弱加白術、茯苓、黃耆;脾腎兩虛加附子、肉桂、黃耆;大便次數多呈水樣者可加訶子、苡仁。結果:痊愈46例,有效53例,無效21例。總有效率82.5%。
《醫林改錯注釋》:方中當歸、川芎、赤芍養血活血,與逐瘀藥同用,可使瘀血祛而不傷陰血;丹皮清熱涼血,活血化瘀;桃仁、紅花、靈脂破血逐瘀,以消積塊;配香附、烏藥、枳殼、元胡行氣止痛;尤其川芎不僅養血活血,更能行血中之氣,增強逐瘀之力;甘草調和諸藥。全方以逐瘀活血和行氣藥物居多,使氣帥血行,更好發揮其活血逐瘀,破癥消結之力。
水煎服。病輕者少服,病重者多服,病去藥止,不可多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