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無塵子
老子,東周人,后被奉為道教教主,尊為太上老君。其著作《道德經》則成為道教的最高經典。老子的養生思想,則為道教內丹派,特別是內丹南宗所繼承和發展。太乙大道學說的基本思想,就來源于老子的養生思想。
秦漢時期,道教修煉的外丹術較為流行,以服食藥物,而求長生。內丹派學說,還處于萌發階段。魏晉時期,內丹派修煉術,已有所顯現。隋唐時期,內丹派學說,已有所發展。從唐末宋初以后,內丹派學說,有了很大的發展。道教內煉家諸說蜂起,特別是以鐘離權、呂洞賓為首的鐘呂派內丹學說,對道教影響很大。從宋元時期的南北二宗,以及明清時期的東西兩派,都奉鐘離權和呂洞賓為祖師。
鐘離權,字寂道,號和谷子,正陽子,
東華祖師是個很關鍵的人物,上承太上老君所傳之大道,又以大道下傳鐘呂,開創南北二宗。故《太乙金華宗旨》曰:“自太上化現,遞傳東華,以及南北兩宗。”內丹派南宗盛行于兩宋時期,內丹派北宗則盛行于金元時期。元末南北二宗,合并于全真教。這期間,陳致虛起了重要作用。陳致虛,號觀吾、紫霄上陽子,元代道士。廬陵(今江西吉安市)人。他兼承內丹派南北二宗修煉之術。既得趙緣督北宗丹法,又得“青城老師親傳先天一氣,坎月離日金丹之旨”(《金丹大要》)的南宗丹法。融兩宗丹法于一體,主張南北二宗統一于全真教。統一后的全真教,奉
王玄甫傳道于鐘離權。《歷世真仙體道通鑒》卷三十一《鐘呂全傳》載:鐘離權“首遇上仙王玄甫,得長生之訣。再遇華陽真人傳太乙刀圭”。這時的華陽真人,即是王玄甫,不要誤認為是兩人。王玄甫,一號華陽真人。《歷世真仙體道通鑒》卷二十說:“上仙姓王、名玄甫。……一號華陽真人。……后傳道與鐘離覺,即正陽子鐘離權。”華陽真人之得名,緣由王玄甫曾隱居于華陽山。有詩載《渾成集》,可證。其詩曰:“華陽山里多芝田,華陽山叟復延年。青松巖畔高柯下,白云堆里飲飛泉。不寒不熱神蕩蕩,東來西往氣綿綿。三千功行好歸去,休向人間說洞天。”這些資料都說明王玄甫就是華陽真人。
與鐘離權同一時代的施肩吾,亦稱華陽真人。但傳道于鐘離權者,絕非施肩吾。恰恰相反,施肩吾還是鐘離權和呂純陽的弟子。《歷世真仙體道通鑒》卷四十五說:“白玉蟾跋《施華陽文集》云:李真多以太乙刀圭火符訣傳之鐘離權。鐘離權傳之呂洞賓,呂即施之師也。”施肩吾得道于鐘呂。作《鐘呂傳道集》。
多種史料表明,王玄甫傳長生之道即太乙刀圭之訣于鐘離權。刀圭即金丹。長生之道即太乙金丹大道。太乙大道確為長生之道。王玄甫生于東漢永壽元年乙未
鐘離權又得李真多傳授太乙金丹大道。《歷世真仙體道通鑒后集》卷二載:“李真多仙人李八百之妹也。隨兄修道,居綿竹(注:屬四川德陽縣)。老君玄古三師降授以飛升之道,先于八百白日升天。今有真多古跡猶在。”又《集仙錄》載:“李真多,神仙李脫妹也。……隨兄修道,居綿竹中。今有真多古跡猶在。或來往浮山之側。今號真多化,即古浮山化也。亦知地肺得水而浮。真多幼挺仙姿,耽尚玄理。八百授其朝元默貞之要,行之數百年,狀如二十許人耳。”李真多,西漢(公元前206年—公元25年)時蜀人。由此可見,李真多傳道于鐘離權,已是千歲以上老人了。其兄李脫,號稱八百。相傳蜀人歷代見之。《神仙傳》載:“時人計之,已有八百歲。因名云李八百。”
鐘離權得長生久視之太乙大道真傳。在《鐘呂傳道集》中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一為體,二為用,三為造化。體用不出于陰陽,造化皆因于交媾。上、中、下列為三才;天地人共得一道。道生二氣,氣生三才,三才生五行,五行生萬物。萬物之中,最靈、最貴者,人也。惟人也窮萬物之理,盡一己之性。窮理、盡性以至于命,全命、保生以合于道,當與天地齊堅固,而同得長久。”這可說是對太乙大道的總論述,同老子《道德經》的思想,如出一轍。
要全命保生,與天地同長久,就得合于道。要合于道,就得明達天地之機。何謂天地之機呢?鐘離權曰:“天地之機,乃天地運用大道,而上下往來,行持不倦,以得長久堅固,未嘗輕泄于人也。”“天地之機,在于陰陽之升降。
那么,修持之士應如何效法天地之機呢?鐘離權說:“始也法效天機,用陰陽升降之理,使真水真火合而為一。煉成大藥,永鎮丹田,浩劫不死,而壽齊天地。如厭居塵世,用功不已,當取日月之交會,以陽煉陰,使陰不生;以氣養神,使神不散,五氣朝元,三花聚頂,謝絕俗流,以歸三島。”修持之士,能使真水真火合而為一,煉成大藥,就可壽齊天地。如果用功不已,可達超凡入圣,以歸三島。鐘離權指出,這才是太上所傳之正宗大道。可是,世人多愚昧。“法不合道,以多聞強識,自生小法旁門,不免于疾病死亡,猶稱尸解,迷惑世人,互相推選,致使不聞大道。雖有信心苦志之人,行持已久,終不見功,節序而入于泉下。嗚呼!”究其根源,“蓋世人孽重福薄,不信天機,重財輕命,愿為下鬼。”可悲!可嘆!
腎者,水也。水中生氣,名曰真火。心者,火也。火中生液,名曰真水。真水、真火相交合而為一,煉成太乙金丹。由此看來,太乙金丹,不過是在神的作用下,先天太乙真氣之結晶而已。所謂修道,不過是修煉先天太乙真氣也。鐘離權在《破迷正道歌》中說:“一氣循環無阻礙,散在萬物與人身,達人采得先天氣,一夜雷聲不暫停,……混元一氣千年藥,萬劫常存不夜春。三千刻內嬰兒象,百日功夫造化靈,十月煉成純陽體,自然寒暑不來侵”。總之“如何卻是道?太乙含真氣。”
煉成純陽之體,自然寒暑不侵。就是現代太乙弟子,對此也有感受。成都市青羊宮太乙氣功函授學員賴剛,河北省宣化縣人,
鐘離權傳太乙大道于呂洞賓。呂洞賓,名巖,字洞賓,號純陽,先后封為妙通真人,純陽演正警化真君,純陽演正警化孚佑帝君。唐末河東河中府永樂(今山西林濟縣)人。據北宋楊億《談苑》載:洞賓自言呂謂之后。呂謂唐德宗時,曾任禮部侍郎。謂有四子,即呂溫、呂恭、呂儉、呂讓。呂讓任海州刺史。洞賓乃呂讓之子。在長安遇鐘離權,經過“十試”,乃授以延命之術而得道。
呂洞賓得延命之術,確也長壽。呂洞賓生于798年,卒于何年不詳。但據史料推斷,其壽命是很長的。據多種史料記載,呂洞賓與陳摶(871—987)交往甚密。是師友關系。他們曾同隱華山。陳摶卒于987年。陳摶死后,呂洞賓再至華山吊祭,并作詩《哭
呂洞賓得太乙大道于鐘離權,著《太乙金華宗旨》。何謂太乙?太乙者,大道也。《太乙金華宗旨》自序云:“易大傳曰:神無方也,無體也。言神無方體,則名言之,而難盡矣。往來無窮,利用出入,日用之而不知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鬼神同其變化。至矣哉!盛德大業言之,不可終窮。擬議之而無可形,似靈文秘笈,俱歸塵腐。予之定是宗旨不落名言,無從擬議。其所以干旋天地,轉運陰陽者,在握其機而已。得其機,則妙用在我,而乾坤皆范圍之而不過矣。機者何?一而已。一不可名,歸之太虛,而浩浩蕩蕩一片。神行其間,變化無端,妙用不測,吾何以名之?曰:太乙。噫,至矣!盡矣!”這里的“一”即先天渾然一氣,亦即大道。
何謂金華?金華者,先天太乙之真氣也,金丹也,亦即大道也。
金華,先天太乙之真氣和金丹,都有稱之為“道”。為什么會有這些不同的名稱呢?這是由于修煉的層次不同,故有不同的名稱。在修煉的初級階段,修煉者可以看到氣光,這個光,也叫金華。在青羊宮修煉太乙功的弟子中,很多人在修煉中能看到光。甚至有的人,在修煉中,發覺周身金光閃閃,好象全身被金光罩著一樣。這些光,在人體內則是先天太乙之真氣,體內真氣越足,看到的光就越強。《太乙金華宗旨》曰:“金華即光也。光是何色?取象于金華,亦秘一光字。在內則是先天太乙之真氣。”這僅僅是修煉的初級階段,隨著修煉層次的提高,先天太乙真氣逐漸凝聚而為太乙金丹,這才算成功。《太乙金華宗旨》曰:“往古來今,只此一道。名之為金華,道之因也,就其初功言之也。名之為金丹,道之果也,就其成功言之也。”道之初功,名之為金華。道之成功,則名之為金丹。
按照呂洞賓的觀點,所謂修道,就是修煉先天太乙之真氣。所謂煉丹,實為煉氣也。“往古來今,只此一道。”其他皆被視為旁門。“丹者,一氣之所結也”(《唱道真言》)。丹乃先天真氣之結晶也。若內氣不足,怎可結丹?修煉金丹大道是有檢驗標準的,并非信口開河的虛言妄語。《太乙金華宗旨》在證驗章,提出了不同層次的檢驗標準。其中一條是“遍體充實,不畏風霜。”這里的遍體充實,指的是周身內氣充盈。內氣就是能量,內氣足則能量大,自然不畏風霜,甚至可達單衣過冬。在青羊宮修煉太乙功的學員中,已有不少人達此境界。這是結丹的前提條件,也是結丹之必然結果。這是檢驗真假結丹的標準。達不到這一步,結丹之說,不過是空話而已。
呂洞賓傳道于劉海蟾。劉海蟾,名操、玄英,字暉遠、宗成,號海蟾子,封明悟
劉海蟾傳道于張伯端。張伯端,名用成,字平叔,號紫陽,人稱紫陽真人。北宋天臺(今屬浙江)人。為南宗開山祖師。曾為府吏,因觸犯火燒文書律,充軍嶺南。隨龍圖閣學士陸詵,自桂林轉成都。在成都遇劉海蟾授以金丹大道。其《悟真篇·后序》自述說:“伯端向己酉歲,于成都遇師授丹法。”《海瓊問道集序》曰:“張得之劉海蟾,劉得之呂洞賓。”
張伯端得太上大道真傳,以老子的養生思想,作為內丹派南宗修煉術的指導思想,從而為南宗修煉術奠定了理論基礎。其著作《悟真篇》曰:“道德靈文止五千,今古上仙無限數,盡于此處達真詮。”又曰:“道從虛無生一氣,便從一氣產陰陽。陰陽再合生三體,三體重生萬物昌。”這些論述,表明張伯端乃上承道教之正統也。
張伯端先命后性的內煉思想,開創內丹派南宗,成為南宗開山祖師。其《悟真篇》曰:“始之有作無人見,及至無為眾始知。但見無為為要道,豈知有作是根基。”有作之命功,乃無為之性功的根基。《悟真直指》曰:“性命必須雙修,工夫還要兩段。蓋金丹之道,為修性養命之道。修命有作,修性無為。有作之道者,以術延命也;無為之道者,以道全性也。故金丹之道必先有為,于后天中返先天,還我本來命寶。命寶到手后,不為造化所移,于是抱元守一,行無為之道,以了真空本性,直超最上一乘之妙道矣。”正由于命功是性功的根基,所以必須先修命功,以延長其壽命。再修性功,以達最上一乘之妙道。
修命實為修煉先天太乙之真氣,氣乃煉丹之藥物也。《悟真篇》曰:“虛心實腹義俱深,只為虛心要識心,莫若煉鉛先實腹,且教守取滿堂金。”清·仇知幾《悟真篇注》曰:“虛心是性功上事,實腹是命功上事,應先煉鉛實腹,再行抱一之法以虛心。”進一步說明先煉命功,后煉性功。煉命功就是煉鉛,何謂鉛?《悟真篇闡幽》曰:“真鉛乃先天一氣,從虛無中來,即金丹大藥也。”真鉛即先天一氣,乃煉丹之藥。煉丹無藥,怎可煉丹?《悟真篇》曰:“咽津納氣是人行,有藥方能造化生。鼎內若無真種子,猶將水火煮空鐺。”真種子即真鉛。又曰:“不識真鉛正祖宗,萬般作用枉施功。”只有修煉先天太乙真氣,才是正宗修煉術,其他種種,任你如何用功,也是枉施功。難怪在現代太乙功學員中,不少人煉其他功法多年,終無成效,而改煉太乙功,卻立見功效。
應如何修煉呢?張伯端《金丹四百字序》曰:“恍惚之中見真鉛,杳冥之內有真汞,以黃婆媒合,守在中宮。”“綿綿若存。胎氣既凝,嬰兒顯象,玄珠成象,太乙含真。”在恍惚之中,綿綿若存。先天太乙之真氣,在神的作用下,逐漸凝聚而成太乙金丹,這才是正宗的最好的修煉方法。張伯端在《贈白龍洞劉道人歌》說:“君不見,《破迷歌》里說,太乙含真法最良。”
張伯端從煉先天太乙真氣入手的內煉術思想,為南宗修煉術奠定了基礎。張伯端被奉為南宗鼻祖,位居南宗五祖之首。
南宗太乙大道乃長壽之道。已為古今實踐所證實。我已發表多篇這方面的論文。不少讀者和太乙弟子來信,希望能了解太乙大道之根源。故寫此文,以答讀者和太乙弟子。太乙內丹術是祖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份,乃古代優秀文化之瑰寶。這是古人千百年來心血智慧之結晶,我們一定寶之!寶之!
本文錄自《氣功與科學》93年第六期。注①:一說今河北文安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