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身體大不如前,為何就是查不出病?”王叔疑惑的詢問醫生。
王叔在退休之后感覺自己的身材有點發福,他一直堅信“千金難買老來瘦”這句話。非常害怕自己的身材走樣發福,于是下“狠手”減肥。
首先是動起來,每天都會去散步2小時,飲食上盡量不吃肉,吃得跟兔子一樣清淡。就這樣過了一段時間,王叔的體重的確是下去了點。
但是他整個人變得沒有力氣,即便是休息時間夠了之后也感覺非常疲累,連一直堅持的散步也堅持不下去了。家人看王叔整個人有點不對勁,帶著他去小醫院進行檢查,但卻沒查出任何問題。家人還是不放心,帶著王叔去了市里的老年病門診,果不其然被查出了肌少癥。
醫生解釋,對于中老年人而言,肌肉量會隨著年齡的增加而大幅度衰退,如若在營養上沒有跟上的話,只會加速肌肉衰退的進程,繼而誘發肌少癥發生。
王叔不解,自己也才50歲,為何肌肉流失得如此之快?“千金難買老來瘦”難道是騙人的?
《康復醫學雜志》顯示,丹麥哥本哈根大學研究者做過一項實驗,固定一條腿保持不動2星期,年輕人腿部肌肉降低1/3,老年人腿部肌肉降低1/4。如果本身患有疾病,肌肉的流失會帶來更大的健康風險,當肌肉損失40%時,甚至會威脅生命健康。
正常情況下,我們體內的肌肉量會在30歲之后就開始逐漸走下坡路。所以,很多人覺得到了40歲以后,體力不支的現象越發明顯,肌肉開始減少是原因之一。到40歲后,肌肉會以每年8%的速率遞減。
之所以會有這個現象出現,是因為在年齡增加后,體內的新陳代謝速度會逐漸變慢,消化吸收能力也會下降。即便保持和之前一樣的飲食習慣,身體可能也無法吸收到足量的營養元素,導致體內營養不足,肌肉量會隨之逐漸減少。
肌肉質量下降,健康風險便會增加,如果不經常運動或是出現疾病,肌肉流失也會加速。因此,從40歲開始,學會儲存肌肉很重要。
“千金難買老來瘦”這句話是不少老年人的座右銘,認為更瘦一些會更加的長壽。而胖了則會引起三高等心血管疾病出現,事實上這句話不能極端的進行理解,老年人過瘦也不健康。
北京協和醫院老年醫學科副主任孫曉紅表示,我國老年人中低體重、營養缺乏的問題十分多見。我國年齡>60歲的老年人營養不良率為12.6%,這些營養不良的老人中,罹患肌少癥的十分多見。
肌少癥是指和年齡相關的肌肉質量減少,同時還可能伴隨著肌肉力量、軀體功能下降。罹患肌少癥會導致老年人的活動能力下降,發展到后期會連正常的行走、登高等日常活動都受限,甚至于無法直立、下床困難,導致老年人發生跌倒、骨折的風險增加,到最后可能會繼發失能、死亡等。
因此,中老年人不要盲目追求“瘦”,過瘦反而可能危害健康。
對于中老年人,一味的想要瘦是非常不科學的,想要維持健康、長壽,將體重保持在這個區間才是最合適的。
知名醫學期刊《流行病學年鑒》上曾發表過一項研究,該研究由俄亥俄州立大學進行。研究人員從1948年開始,對4576名受試者進行了為期73年的隨訪,證實了體重與死亡率的關系。
在隨訪過程中,將受試者的性別、病史、生活習慣等方面的差異進行了一一校正后發現,年輕時維持正常體重、老年時體重微胖的人群死亡率更低。
之前,歐洲科學家也研究了數十萬老年人,得出結論BMI穩定在25左右的老人,更為長壽。具體的計算方法為BMI=體重(KG)/身高(M)的平方。如果你想知道自己的體重是否達標,不妨計算一下,你達標嗎?
2022年4月25日,權威期刊《自然·老化》發表了一項研究也指出,我國年齡>80歲以上的老年人,存在輕度肥胖、體重超標的或更加長壽。
該研究來自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施小明團隊,研究人員分析收集了1998~2018年生活在中國的27026名年齡>80歲的老人健康數據,包括BMI、死亡年齡以及原因等。在所有受試者中,BMI保持在24~31.9(該區間處于超重到輕度肥胖之間)的老人,全因死亡率、心血管以及非心血管死亡的風險最低,壽命也更長。
雖說老年人將體重維持在微胖范疇較為健康,但是也要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能盲目的短時間內大幅度減重或增重,每年體重的增幅在5%左右是相對合理的。
不論是超重還是偏瘦的老年人,想要將體重維持在健康范圍內,都要通過健康的方式,如飲食控制、堅持運動等,不能盲目節食或暴飲暴食。
人體內的肌肉存在“用進廢退”原則,長期不用肌肉會逐漸的衰退,再加上亞洲人的體質本身就不是肌肉發達的。多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導致我們很容易肌肉量不足,想要預防肌肉流失,日常需要做好這兩件事。
1.保證蛋白質攝入充足
蛋白質是合成肌肉的重要“原材料”之一,想要預防肌肉衰退,補充充足的蛋白質十分重要。奶蛋、瘦肉、禽類、魚蝦以及豆制品等都含有較多的蛋白質,對于中老年人而言可以適當多吃。當然,在補充蛋白質的同時,水果蔬菜的攝入也不能少,要保證身體的膳食平衡,不能偏食。
2.適當增加抗阻運動
日常可以多進行一些抗阻訓練,如使用杠鈴、啞鈴等對胸背部、大腿進行鍛煉,最好由專業人士指導,避免自己鍛煉誤傷自己。同時也可以進行一些慢跑、游泳以及墊上運動,也可以一定程度幫助提高肌肉力量,預防肌肉流失。
俗話說,老來瘦,人長壽。其實,“老來瘦”對于中老年人身體健康而言可能并不是好事。小妙再次提醒,中老年人一定不要盲目追求瘦,過瘦可能會被肌少癥“盯上”,中老年人保持“微胖”的體重更為健康。
參考資料:
[1] 《劉畊宏:不到70歲,不要說你老!只要你有肌肉,你就不老!》.健康時報.2022-05-12
[2] 《太瘦和“虛胖”都容易生病!BMI在這個范圍更長壽》.生命時報.2021-12-22
[3] 《中疾控追蹤高齡老人20年發現:老人胖點更長壽!》.健康時報.2022-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