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鐵木真統一草原部落之后,蒙古迅速崛起,南下滅金,橫掃歐洲,蒙古鐵騎幾乎攻無不克。可是進攻南宋,打了38年卻毫無進展,甚至都開始懷疑人生了,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忽必烈
上文中提到,南宋當時出了位百年一遇的防御大師——孟珙,孟珙對于蒙古南下侵宋早有預判,提出了一整套先進的防御理念,并構筑一系列完善的工事體系,在后來的抗蒙戰爭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使得蒙古鐵騎長期無法突破防線。
孟珙還發掘了王堅、李庭芝、劉整,等一批軍事人才,成為后來抗蒙戰線的中堅力量。不過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劉整最后投降忽必烈,推到了宋朝滅亡的第一顆多米諾骨牌。
劉整原是金國降將,后跟隨孟珙參與滅金戰爭。曾獨自率領二十勇士攻下信陽,活捉信陽太守,受到孟珙賞識。
孟珙去世之后,奸相賈似道當權,朝政日益昏暗。劉整因屢建戰功獲得升遷,因劉整是北方人,又是降將,導致官位比他低的南方將領心生妒忌。南方系將領呂文德,因害怕劉整地位超過自己,對其百般打壓。
將領俞興與劉整素有不和,呂文德故意安排劉整任俞興的副手,劉整在軍事上的建議屢遭駁斥,戰功也被俞興隱瞞不報,更可恨的是,俞興居然向呂文德誣告劉整,呂文德不加調查就輕信俞興,欲置劉整重罪。
劉整無奈,欲向老上級江萬載反映情況,誰知江萬載因不滿朝政昏暗,已經掛職而去。劉整深感自己為抗蒙大業沖鋒陷陣,忠心耿耿,而今反被小人陷害,伸冤無門。頓時心灰意冷,既然宋朝容不下自己,良臣擇主而事,干脆投降蒙古,跟著忽必烈干出一番事業。
劉整派親信秘密跟忽必烈接觸,說出歸順之意,并愿意獻出瀘州。獲得忽必烈同意。劉整把家產盡數分散給手下將士之后,帶領部眾一并降蒙。
此時忽必烈正為南宋久攻不克而焦灼。蒙古鐵騎雖然彪悍,但是缺乏軍事謀略,打起仗來一根筋,不知變通。自蒙哥汗時,就堅持以四川為突破口,南宋經營四川多年,工事完備,地勢險峻,蒙古大軍已經失敗多次,蒙哥汗更是被擊斃在四川釣魚城。
到了忽必烈繼承汗位之時,依然沒有改變策略,還是以四川為突破重點。劉整歸順之后,向忽必烈提出,應以攻陷襄陽作為滅宋的突破口。
襄陽作為南宋長江防線的重要門戶,一旦失守,則江陵必危,拿下江陵,則長江天險盡失,突破長江之后,南宋再無險可守。此時蒙古鐵騎可橫掃江漢平原,直逼南宋都城臨安。
忽必烈接受了劉整的建議,調整大軍全力進攻襄陽。須知守江必守淮,守淮必守襄,南宋在荊襄防線的部署可謂密不透風,攻破襄陽豈是易事。況且南宋水軍無可匹敵,蒙古水戰毫無勝算。
劉整又提出進攻襄陽之前,必先建造戰船,操練水軍。忽必烈委任劉整全權負責。劉整本是南宋降將,熟悉襄陽防務。待水軍練成之后,即派艦船封鎖鄂州,同時開始謀劃進攻樊城。
不久樊城陷落,襄陽變得孤立無援,城中物質日益匱乏,難以堅守。襄陽守將呂文煥無奈獻城投降。襄陽失陷后,蒙古大軍長驅直取,不久南宋宣告滅亡。
劉整成為了左右宋蒙局勢的關鍵人物,降蒙雖是漢奸行為,但與南宋將領的排擠迫害不無關系,從這個意義上說,南宋的掘墓人正是自己,滅亡也成了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