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于西方的教堂巨畫,中國古代的壁畫更是美輪美奐,故事題材豐富,更加飄逸和氣勢磅礴,將神仙世界描述得淋漓盡致。
中華世紀壇正在舉辦的《流失海外珍貴壁畫臨摹展》(名字太長,我縮減了)。
這個展是江蘇理工學院的王巖松老師帶領他的團隊用了10多年的時間復制了流失海外博物館的眾多中國古代壁畫。他用自己的方式追回了無數國家寶藏。他說:“流失海外的中國壁畫我買不回來,那就畫出來吧,讓這份記憶能流傳下去”。
向王老師們致敬!
這是個全國巡回展覽,上一站是在山西博物館,接下來據說還有幾站。北京展3月17號結束。
一、淵源
中國的壁畫基本分為四類:墓葬壁畫、建筑壁畫、石窟壁畫、寺觀壁畫。
在唐代以前,創作寺觀壁畫的都是一些大畫家,如:吳道子、閻立本、張僧繇、尉遲乙僧、陸探微...。這些巨匠們在長安、洛陽的寺院道觀中繪制了大量的壁畫,而這些壁畫的畫樣傳到了敦煌甚至日本。
煌莫高窟103窟 維摩詰 唐
到了宋代,畫家進行了區分,有些是繪制卷軸畫的,比如李公麟、張擇端、王希孟...。而繪制壁畫的畫家,淪為了匠人,藝術史對他們沒有任何記錄。
如今在山西大地上還有眾多的壁畫,而這些壁畫中,留下姓名的畫匠不多,其中晉北繁峙巖山的金代王魁,晉南高平開化寺的宋代郭發,晉南的元末明初的朱好古團隊。更多精美的壁畫都沒有留下畫師的名字。
北京的法海寺比較特殊,由于是太監李童出資聘請的宮廷畫師,所以留下了一批明英宗時期的宮廷畫師的名字,這是一批來自寧波的畫師,他們明顯受到了山西地區壁畫的影響。
現存的石窟壁畫基本在河西地區、新疆和西藏地區,而中原的石窟大多都是以造像為主。所以在中原,特別是山西為核心的華北地區,現存的壁畫以寺觀為主。四川地區也有大量明代的優秀寺觀壁畫。
河西及新疆的壁畫流失海外的時間,大多是20世紀初的那些西域考察隊或盜寶隊,如:斯坦因、伯希和、格林威德爾、勒柯克、奧登堡、華爾納、大谷光瑞探險隊等,于是這批西域的壁畫,大多在歐洲和日本,如大英博物館、法國集美、德國柏林亞洲藝術博物館、俄羅斯東宮等。
山西為核心的中原寺觀壁畫,被盜出海外的時間大多是上世紀20-40年代,大多數文物是經過一個叫盧勤齋的文物販子而流失海外的。那時候歐洲已經打成一鍋粥了,所以這批精美的壁畫大多在美加地區的博物館,比如大都會、費城賓大博物館、納爾遜博物館、加拿大安大略等。
簡單說,西域的在歐洲多,山西的在美加多。
安大略博物館還有兩幅巨制,是由日本人販運至海外,后被收入安大略,日本人說來自山西曲沃龍門寺,但博物館派人去調查并沒有此地方,由于其風格接近永樂宮朝元圖,畫師判斷來自平陽府,所以起名叫《平陽府朝元圖》。這也是這次展覽的重量級展品。
山西芮城縣永樂宮三清殿的《朝元圖》最為著名,創作與元代。
在中國的古代壁畫繪制中,線比色重要。勾線的人才是畫師班子中的高手,而小工主要負責填色。而長度驚人的線條,是晉南壁畫的一個特點。在永樂宮甚至有近4米的線條,而且看似并沒有斷筆。
二、《平陽府朝元圖》
平陽府朝元圖,分為東西二墻,兩邊都是由主神帶領小神行進中,去朝見道教尊神元始天尊。這種壁畫題材,我們一般稱之為赴會圖,或者水陸法會圖。感覺跟奧運會入場式一樣。
寺觀壁畫的題材,從早期的佛傳、佛本生故事,到了隋唐時期由于佛教開始俗講,并降低入門門檻,于是將經書的內容變換成壁畫的經變畫在中國產生。經變的題材一經產生,佛傳和本生繪畫題材迅速消亡。
平陽府朝元圖的西墻,中間三個高大的主神(從右往左)分別是:老子,東華帝君,金母(王母娘娘),帶領著眾仙班行進。
畫面最左邊,有三排共十二個人物形象。
這十二個形象就是十二元神,也可以稱之為十二生肖。他們的生肖屬性在于頭冠上的動物形象,可以看到有牛、蛇的形象。最下一層一人抱兔,而另外一人身下一狗,應為卯、戌之神。其中,戌神的姿態,彎腰低頭,雙手平托笏板,好似正在稟報事務。
接著向前,是三位主神。從后向前,分別是金母,東華帝君,老子。老子的形象作為主尊在其他壁畫中沒有見到過。
其中金母(王母)身下一只風頭鞋
東華帝君穿著的衣服上有山川、龍、猿猴、老虎等圖案,這些圖案是周禮中記載的帝王衣服上的十二章紋。這些圖案在對面的東壁上的北極大帝和玉帝身上都有,在永樂宮也有,在明代北京法海寺壁畫中的閻魔天身上也有。
仔細觀察,東華帝君的頭部與十二元神中的一位的頭部完全一樣,只不過大小不同而已,顯然出自同一個的稿本。
再向前是九位人物,其中6位是南斗六星,3位是三臺星君。
通過臉部的顏色以及表情就可以區分出三臺星君,另外他們三位左肋下還有一把寶劍,也是其區別于南斗六星的標志。
再向前,是兩個兇神惡煞的武將形象,他們與對面東壁打頭的兩位武將構成了四圣真君。這兩尊是天猷副元帥、黑剎將軍。
東壁是三頭六臂的天蓬元帥和披頭散發腳下有龜蛇相斗的真武將軍。
天蓬元帥一手法輪,一手絹索,一手寶印,一手長戟,一手方矩,另一手藏住看不到法器。
東壁壁畫以北極大帝、玉皇大帝、后土娘娘為主神。而三個主神前,天蓬真武后,是七個人物形象,他們對應到西壁的南斗六星君,這七位就是北斗七星君。
擺放著一個假山石,細看山石中隱約有牛頭的形象。
這種形象好似成了朱好古的一個標識,在興化寺《七佛說法圖》中,在永樂宮《朝元圖》中,都有表現。
三位主神的最后一位女性形象,頭部頭冠中有一坤卦,地勢坤,代表大地,這位是后土娘娘,這是晉南地區一種非常流行的信仰。在晉南有深厚的稷益與后土的信仰,到處都是稷益廟與后土廟。
后土娘娘身后,有五位神仙,分別是金木水火土五星。
其中手托桃盤的是木星。
一手拿印,一手拿龍頭拐杖,頭巾中有個牛頭的老者是土星。
一手拿紙,一手拿筆,發冠中一個猴子形象的是水星。
頭戴鳳釵,懷抱琵琶的是金星。
手拿寶劍,頭冠中一個驢臉的是火星。
中國古代給五星的形象賦予了人格化的性格。
五星之后又有五個神仙的形象,加上五星湊夠十位,就是十天干,對應西壁的十二地支。
當然,還有許多流失海外的壁畫臨摹作品,大家可以一一細看。
比較燒腦的是,看這些壁畫最好具備一些道教和佛教的知識,沒有也沒關系,至少畫作一般都能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