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復習世界地理:南亞及印度
【學習目標】
1.了解南亞的位置、范圍;
2.理解南亞季風的成因;
3.掌握印度地形的特點,并會分析地形對水系特征的影響;
4.能結合圖形,分析孟加拉國洪澇災害問題最為嚴重的原因;
填圖:根據經緯網繪制南亞輪廓圖,并標注加爾各答、孟買、班加羅爾等城市和7國名稱的位置。并標注孟加拉灣、阿拉伯海、印度河、恒河、喜馬拉雅山、印度河平原和恒河平原、德干高原、斯里蘭卡島。
1.結合下面兩幅圖,描述南亞的地形分布有什么特點?并試解釋成因。
答:北部為高大的喜馬拉雅山,中部為印度河恒河平原,南部為低矮的德干高原。
亞歐板塊和印度洋板塊碰撞擠壓;
恒河平原和印度河平原由流水沉積而成;
德干高原,原先巖溶形成的高原,長期被外力侵蝕。
2.結合下圖,判斷孟買的氣候類型,并描述孟買的氣候特征。
答:熱帶季風氣候。
年降水量大,全年分為雨季(6月~10月)和旱季(11月~5月)。
4.描述印度年降水量空間分布特點。據印度年降水量、南亞地形圖說出德干高原東、西兩側降水差異并分析原因。
答:西南和東北地區最多,中間較少,西北部最少。
西側位于西南季風迎風坡,地形抬升影響。
高原東緣是東高止山脈,西緣是西高止山脈,阻擋了來自印度洋的水汽的深入影響,在東西兩側降下豐富的地形雨;高原中部受西南季風影響小(括號內存在爭議:受到副高的控制,盛行下沉氣流,不易形成云雨而降水。)
5.乞拉朋齊,1861年出現了年降雨量20447毫米的高紀錄;1890年8月到1891年7月,降雨量達24461毫米;1960年8月到1961年7月,出現26461.2毫米的最高紀錄,成為世界“雨極”。分析乞拉朋齊形成“世界雨極”的成因。
答:乞拉朋齊位于山地、丘陵的迎風坡位置,來自于印度洋的暖濕氣流,遇地形阻擋抬升,形成豐富的地形雨。這里東、西、北三面都有高山屏障,尤其是北面的喜馬拉雅山脈,西南季風由海洋吹來,飽含水汽的氣流被迫上升,凝結成大量的地形雨。乞拉朋齊正位于這個地區的卡西山脈南坡,海拔1313米的地方,它的東西兩旁均為山地,僅南面向孟加拉灣開口,地形如同喇叭口。
6.分析孟加拉國洪澇災害問題最為嚴重的原因。
答:自然原因:①熱帶季風氣候,雨季降水集中、多暴雨;降水年際變化大;夏秋季多颶風帶來降水。
②地勢低洼,泥沙淤積,水流緩慢,排水不暢;孟加拉灣形狀呈喇叭口,多風暴潮。
③河網密布。恒河與布拉馬普特拉河在此交匯且同時進入汛期;
人為原因:④人口密度大,流域內植被破壞較多,水土流失嚴重。
【教師補充】
回答洪澇災害的公式: 氣候+地勢+(河網)+(毀林)+個性(如臺風、喇叭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