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把沒有規矩當成放蕩不羈愛自由,有人把亂發脾氣當成心直口快,但實際上這不過是自欺欺人的自我暗示。你無法否認不加控制的憤怒會在別人的心里留下怨恨,像惡毒的話語一樣,積壓在心里,最后破壞人與人的關系。檸檬的同學 C女士就在這方面吃過大虧。
C 女士從小就有些“鳳辣子”的氣質,一張嘴很厲害。誰要是不小心惹惱了她,不管那個人是誰,都休想逃過她那張刀子嘴。對此,她倒也不避諱,直言自己是個“心直口快的人”。就這樣,從十幾歲到三十幾歲為人母,C 女士一直“心直口快”著。
突然有一天,她憂心忡忡地來了。看到她這副樣子,完全不符合她一貫的畫風,檸檬嚇了一大跳,急忙問發生了什么事。原來,她女兒終于在她發揮刀子嘴的威力的時候忍無可忍,大聲朝她喊道:“你天天罵我,我真是受不了了。還有爸爸,你也總是拿些小事罵他。我再也不想聽你罵人了。”說完以后,母女兩人就一直冷戰到現在。
幸好,冷靜下來之后,她也意識到了自己的問題,就來積極地尋找應對之法了。
其實,C 女士的問題就在于把亂發脾氣當成了心直口快,而且沒有考慮到家人的感受。畢竟,感情罵著罵著就淡了,更何況還是由你“扭曲的憤怒”導致的。沒錯,憤怒也是有分別的。一般來說,憤怒可以分為“有效的憤怒”和“扭曲的憤怒”兩種。所謂“有效的憤怒”,就是那些確實是因為別人的過錯而引起的憤怒。
要想知道自己的憤怒是不是“有效的憤怒”,你可以問自己幾個問題:
第一,你的反應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是否有助于解決問題,并改善彼此的關系;
第二,你的憤怒是出于愛,還是出于其他原因,你這樣做能否讓使你憤怒的人得到好處;
如果你的答案都是肯定的,就是“有效的憤怒”。不過,對于這種憤怒,我們也絕對不能掉以輕心。因為很多時候,我們都以為自己的憤怒是為對方好,結果卻往往用錯誤的方式在對方的心上插刀了。所以,在憤怒的時候,我們依然需要保持冷靜,以便讓“有效的憤怒”發揮出正能量。
享譽全球的婚戀專家蓋瑞·查普曼就曾提出,讓“有效的憤怒”發揮積極作用,可以分五步走。
第一步,明確告訴自己,“我生氣了”。也許,連你自己都不會發現,當你說出這句話的時候,其實怒氣已經減輕了幾分。這樣更容易讓你恢復冷靜的狀態。
第二步,克制自己,不要在憤怒的情緒中有所行動。只有極少數人懂得如何控制憤怒的情緒。大多數人處理憤怒的方式都會傾向兩個極端:一是言語或身體上的肆意發泄,二是回避問題、陷入沉默。這兩種傾向都是有害的。所以,為了避免走入任何一個極端,在憤怒以后,先告知彼此要冷靜下來,然后不采取任何行動,直到冷靜下來思考以后再做回應。
第三步,找出使你憤怒的核心問題。所謂憤怒的核心問題就是你憤怒的根源,比如看似你是因為別人靠著私人關系得到你認為本該屬于你的職位,但客觀分析下來發現,你是因為嫉妒而生氣。
第四步,進行選擇性分析。你可以把自己想到的解決方法都寫下來,也可以說給自己聽。通常情況下,我們有兩個選擇:一是本著愛的原則,明確地指出那個人的錯誤;二是放手,不再計較這件事。
放手是最好的選擇,但也有特例,這就需要自己去衡量,看看哪些是你不能觸碰的底線了。可是,選擇原諒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雖然人人都知道應該原諒,但不是所有人都知道如何勸解自己去原諒。
第五步,采取有建設性的行為。如果你選擇去跟人理論,注意要和氣些,要聽聽他怎么解釋。千萬不要在這時再被自己的心直口快害了,而心平氣和取決于你的涵養。如果你無法做到,可以試想一下繼續按照之前的性子行事,會有怎樣的后果。
當你記住了嚴重的后果,與人理論時就會有所顧忌,不會輕易喪失理智了。憤怒本身不是邪惡的,但我們會經常產生“扭曲的憤怒”。
這種憤怒起因于失望、未滿足的欲望、受挫的努力或者其他任何與違法、道義無關的事情,只是一些生活中的不順利觸痛了我們的敏感之處,或者恰巧發生在我們身心疲憊的時候。
比如,在團隊合作中,你求勝心切,卻發現隊友臨時有事不能參加,使得你失去了這次參賽機會,因而你生隊友的氣。處理好這種憤怒,更加需要謹慎科學。
首先,你需要了解事情的真相,了解它的前因后果。這樣,你才可以在接下來的交流過程中做到客觀公正,就事論事了。其次,在交流過程中,一定要做到理解,具體表現為向對方說明你的問題,仔細聽對方說什么,要誠實。最后,請求改變。只要你的請求不過分,對方通常都會比較積極地配合。
一個人在憤怒的時候最容易看出他的教養。這不是說一個人對所有人和事都不憤怒,一直心平氣和就叫有教養,而是在憤怒的時候依然自律到保持冷靜,用正確的方法處理憤怒。畢竟,心直口快不是隨意傷害別人的借口。
檸檬說
憤怒本身不是邪惡的,但人們常會由于失望、受挫等產生“ 扭曲的憤怒 ”。這時,我們需要用正確的方法處理它,心直口快不是隨意傷害別人的借口。
本文節選自《姑娘,別讓情緒害了你》,作者檸檬心理,想了解更多點擊右上角關注小錢愛讀書,每天學點新知識。